10谈中国诗导学案1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864893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谈中国诗导学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0谈中国诗导学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0谈中国诗导学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谈中国诗导学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谈中国诗导学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襄阳一中 “自主互动”高效课堂 高二语文必修五 编制人: 郭建忠 审核人:冷晓栓 湖北襄阳一中 “自主互动”高效课堂 高二语文必修五 编制人: 郭建忠 审核人:冷晓栓 10.谈中国诗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 说出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2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比较、比喻的手法阐述抽象事物。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诗歌,热爱优秀文化【学习重点】理顺归纳文章内容结构,学习作者构思方法。【学习难点】理解分析文中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用语技巧。【学习方法】诵读法、鉴赏法、讨论法。【学习课时】二课时。课前预习案【预习目标】1了解本文的作者及相关知识。 2借助课下注释和词典,读准字音、读顺

2、课文。【知识链接】1.了解作者及作品 见世纪金榜P452.题目解说钱钟书先生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总是表现出一种清醒的头脑和一种深刻的洞察力。他不拒绝任何一种理论学说,也不盲从任何一个权威。他毕生致力于确定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宫殿中的适当位置,从而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学艺术的总的格局中去。为此,他既深刻地阐发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厚意蕴和独特价值,也恰切地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和地域局限性。他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钱著对于推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对于使中国人了解西方的学术,使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化,起

3、了很好的作用。本文就是这样的作品。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3. 字音字形笼( )统 精髓( ) 羡妒( ) 梵文( ) 轻鸢( )剪掠 蹙颦( )( ) 撩( )人 慨( )叹 饶恕( ) 叫嚣( ) 犬吠( ) 一蹴( )而至 不了了之:该办的事情没有办完,放在一边不去管它,就算完事。 矫揉造作:比喻故意做作,不自然。 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也比喻为别人施舍的东西。 数见不鲜:见识过多次,不觉得稀奇。 流毒无穷:散布、流传所造成的毒害很大,没有穷尽。 眉眼颦蹙:文中指为看

4、得远些而皱起眉头,凝聚目光的神态。 一蹴而至: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吞言咽理:指不敢声张和申辩。尖刻斩截:文中指尖锐深刻干脆利落。诗心:文中指诗歌表达的内容,跟“诗体”(诗歌的艺术形式)相对。课堂探究案一、整体感知:1本文采用的是典型的_式结构:先阐明作者谈中国诗的根本立场是_的,再从几个方面谈中西诗的异同,最后总说中国诗没有特别_的地方。2.本文是一篇演讲稿,面对一群金发碧眼的外国人,钱钟书先生是用什么方法来论中国诗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 3快速阅读文章第2-6自然段,抓住关键句,概括与外国诗相比中国诗歌的特征有哪些?第2自然段: 第3自然段: 第4-5自然段:

5、第6自然段: 4课文最后一小节是否多余? 二、合作探究:钱钟书先生在末段作出了“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这样的结论,何以见得?细读全文,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出中外诗歌的异同。1发展史:外国 中国 2篇幅:外国 中国 3韵味:外国 中国 4风格:外国 中国 5内容:外国 中国 三、拓展探究:钱钟书的散文是典型的学者散文,知识性较强,以思想的睿智见长。本文作者对各种材料的运用信手拈来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尝试分析这篇文章语言有什么特色?请找出文中的有关句子。 课外拓展案文体知识关于中国诗歌(一)诗歌的特点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诗歌的语言

6、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诗歌的形式: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又主要是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二)诗歌的分类诗歌按时代可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两大部分。古典诗歌又有古体诗(又名古诗、古风)、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曲等几种不同形式。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数不定(指杂言),不讲对仗,押韵自由等。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形式。近体诗鼎盛于唐

7、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它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类型,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文体知识外国诗歌发展史概貌第一阶段:远古时期(前40世纪至5世纪)古埃及,古巴比伦。第二阶段:古希腊、罗马时期(前8世纪至公元5世纪),主要著作荷马史诗,相传是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

8、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每部都长达万行以上;伊利亚特共有15,693行,奥德赛共有12,110行,两部都分成24卷。这两部史诗最初是基于古代传说的口头文学,靠着乐师的背诵流传。它作为史料,不仅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情况,而且反映了迈锡尼文明。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社会的重要史料。第三阶段:中世纪(5至15世纪),亦可称圣经诗歌时期。圣经从最早成书的约伯记在约公元前1500年到最后成书的启示录(公元90-96年之间),历经1600年左右,共有超过40个作者。这些作者多为犹太人,其文化水平、身份地位和职业各有不同,其中有君王、先知、祭司、牧人、渔夫、医生等。

9、各作者受神的默感,描述神给各人的启示各自成文。此后口耳相传,最后由各宗教组织权势团体集结成册。并各自宣称正统圣经。第四阶段:文艺复兴时期(14至16世纪)十四行诗盛行,伟大诗人有英国的莎土比亚、意大利的彼得拉克等。第五阶段:古典主义时期,(17至18世纪),有弥尔顿、伏尔泰等历史名人。第六阶段:浪漫主义(18至19世纪),诗歌群星璀璨,俊采风流。德国有歌德;英国有布莱克、彭斯,有湖畔派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及雪莱、拜伦、济慈三个少年天才;法国有雨果;俄国有普希金;美国惠特曼;匈牙利有裴多菲等。第七阶段:唯美主义、象征主义、意象派超现实主义、先锋派各种风格的诗层出不穷,东西方碰撞、交流,融合已近百年,流风所及,以至于今。钱钟书经典语录西洋赶驴子的人,每逢驴子不肯走,鞭子没有用,就把一串胡萝卜挂在驴子眼睛之前,唇吻之上,这笨驴子以为走前一步,萝卜就能到嘴,于是一步再一步继续向前,嘴愈要咬,脚愈会赶,不知不觉中又走了一站,那时候它是否吃得到这串萝卜,得看驴夫的高兴。一切机关里,上司驾驭下属,全是这种技巧。两个人在一起,人家就要造谣言,正如两根树枝接近,蜘蛛就要挂网。一句话的意义在听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