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8648847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4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发展心理学知识在二级卷册一考试中比重占基础知识40的一部分(大约占卷册一的13)。辅导习题共计298题,其中单项选择219题,多项选择79题,二级要求掌握的习题(带号)96题。第一节 概 述(181)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81)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习题1)。一、心理发展的内涵广义的心理发展包含(习题220):心理的种系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个体的心理发展。狭义的心理发展是指个体心理发展(习题2,0412-3-75)。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习题3,0511-2-51)。二、心理发

2、展的基本性质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包括(习题221):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心理发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心理发展进程中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一)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人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习题4)。第一发展加速期是指从出生到幼儿期(习题5)。第二发展加速期是指青春发育期(习题6)。(三)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四)心理发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五)心理发展进程中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心理发展进程表现为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习题7)。

3、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包括(习题222):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一)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二)阐明和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三)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四)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包括(习题223):遗传和环境的关系;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心理发展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的关系;不同心理机能是否存在关键期。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简史(183)一、儿童心理学诞生的准备阶段二、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是普莱尔(习题8,9)。科学儿童心理学建

4、立的时间为1882年(习题10)。科学儿童心理学建立的标志是普莱尔于1882年出版儿童心理一书(习题11,0406-3-106)。三、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四、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标志是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章的名称(习题12)。第三单元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式(185)一、横断研究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同时考查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这种研究方式叫横断研究(习题13,0308-3-76,0506-3-80)。最常用的设计方式是横断研究(习题14)。横断研究的优点在

5、于(习题224,0412-3-142):可以同时研究较大样本;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大量资料;可以找到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可以使研究工作降低成本。横断研究的缺点在于(习题225):难以得出个体心理连续变化的过程;难以了解心理变化中各事件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中出现的组间差异可能有不属于心理发展的因素。二、纵向研究在较长的时间系列内对被试个体或同一被试组群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查,以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化。这种研究方式叫纵向研究(习题15,0406-3-107)。纵向研究的优点在于(习题226):便于了解个体心理发展连续变化的过程;便于揭示量变、质变现象,了解心理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和比较迅速的变

6、化时期;比较容易发现心理发展中各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纵向研究的缺点在于(习题227):样本少而且在追踪过程中容易流失样本;由于时间较长,会因环境变迁而出现某些新的变量;同一测量方法反复应用会导致重复效应;成本较高,耗费人力和时间。三、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交叉设计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交叉设计,其特点包括兼有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两方面的优点(习题16)。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185)一、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单因素论1遗传决定论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高尔顿(习题17,0308-3-78)。遗传决定论的观点包括(习题228):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心理发展的过程是

7、遗传素质的自然显现过程;环境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显现而已。2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华生(习题18)。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包括(习题229):否认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强调环境或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二)二因素论属于二因素论的观点有(习题230):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可以相加;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可以相乘;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是各自发挥作用的。在遗传和环境的关系上持二因素论的代表人物是(习题231):施太伦;吴伟士。(三)相互作用论属于相互作用论的观点有(习题232):在心理发展中,遗传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遗传与环境的相互

8、作用受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习题19)。二、各主要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认为心理起源于动作(习题20),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动作或活动的结构或组织叫图式(习题21)。图式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是通过两种形式进行的(习题233):同化;顺应。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这个过程叫同化(习题22)。主体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不能同化外界新的刺激,就要按新刺激的要求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或创造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的需要。这个过程叫顺应(习题23)。同化

9、只是数量上的变化(量变),认知结构(图式)不变;顺应则是质的变化,认知结构(图式)改变(质变)。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包括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习题24)。4心理发展阶段说儿童的心理发展4个阶段皮亚杰把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划分为4个阶段(习题25)。 感知运动阶段(02岁,0412-3-143):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的特征主要是只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习题26,0511-55)。客体永久性是指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习题27)。 前运算阶段(26、7岁):泛灵论是指儿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10、习题28)。皮亚杰所说的守恒是指不论事物的形态如何变化,儿童都知道其本质是不变的(习题29)。属于皮亚杰划分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有(习题234):前运算阶段;后运算阶段(教材中并没有提到“后运算阶段”)。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的特征(习题235):泛灵论;自我中心;思维不可逆;未掌握守恒。自我中心是指(习题236):认为所有人与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不能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0406-3-108):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的特征(习题237):获得了守恒概念;思维具有可逆性;可以进行逻辑运算。 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

11、儿童具有的特征(习题238):凭借演绎推理等形式解决抽象问题;其认知活动达到抽象逻辑思维水平。抽象逻辑思维是形式运算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0412-3-144)。儿童道德认知发展3个阶段皮亚杰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划分为前道德判断阶段、他律道德判断阶段、自律道德判断阶段(习题30,0406-3-116,0506-2-76,没有“后道德判断阶段”)。 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0506-3-81):处于前道德判断阶段的儿童的特征主要是尚不能进行道德判断(习题31)。儿童直接接收行为的结果,还不能做出道德意义上的判断属于前道德判断阶段(0412-3-146)。 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岁8、9

12、岁):处于他律道德判断阶段的儿童具有的特征(习题239):进行道德判断时主要依据行为的物质后果;进行道德判断时不考虑行为者的主要动机;道德判断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 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以后):处于自律道德判断阶段的儿童的特征主要是道德判断受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习题32)。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和道德发展阶段说分类发展阶段年龄成长期特点习题心理发展感知运动02婴儿获得客体永久性/对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26/27前运算26/7学前泛灵论/自我中心/思维不可逆/未掌握守恒28/29具体运算6/711/12小学获得守恒/思维可逆/可逻辑运算237形式运算11/12-14/1

13、5中学能假设/能用演绎推理解决抽象问题/抽象逻辑思维30/238道德发展前道德判断45学前不能判断,直接接受行为结果31他律道德判断4/58/9小学低年受自身外价值支配/依据物质后果/不考虑行为者动机239自律道德判断8/9以后小学高年受自己主观价值标准支配/有相对自主权32(二)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艾里克森划分人格发展阶段的标准是心理社会危机(习题34)。艾里克森把人格发展分为8个阶段(习题33,0506-2-84)。艾里克森认为婴儿前期(0岁2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习题35)。艾里克森认为婴儿前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习题36)。艾里克森认为婴儿后期(2岁4

14、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习题37)。艾里克森认为婴儿后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习题38)。艾里克森认为幼儿期(4岁7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习题39)。艾里克森认为幼儿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目标品质(习题40)。艾里克森认为童年期(7岁12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习题41)。艾里克森认为童年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习题42)。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12岁18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习题43)。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诚实品质(习题44,0511-2-56)。艾里克森认为成年早期(18岁25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习题45)。艾里克森认为成年早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爱的品质(习题46)。艾里克森认为成年中期(25岁50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习题47)。艾里克森认为成年中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关心品质(习题48)。艾里克森认为成年后期(50岁以后)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习题49)。艾里克森认为成年后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智慧、贤明品质(习题50)。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