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宝典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文学常识: 选自《世说新语》,南朝,刘义庆必会字词:期: 约会,约定时间舍去:不再等候而离开乃至:才到不: 通“否”相委:丢下别人委:放弃,抛弃引: 拉顾: 回头看全文翻译:陈太丘跟朋友约定一起出行,约定在正午碰面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嬉戏朋友就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答道:“我父亲等您很久,可您没到,他已经离开了友人就生气地说:“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一起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离开了元方答道:“您跟家父约定在正午,正午时您还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家门道理启示:为人要守信有礼山川之美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 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文学常识: 原题《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著有《华阳陶隐居集》必会字词:交辉:交相辉映倶:全,都歇:消散颓:坠落沉鳞:潜游水中的鱼竞:争相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与:参与,这里指欣赏全文翻译:秀美的山川是自古以来都是人们共同赏谈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清澈的河流看得见河底两岸边的石壁,被太阳照得反射出各种颜色交相辉映青翠的树林和翠绿的竹林,四个季节都具备清晨的雾将要消散,猿鸟不断地鸣叫,声音此起彼伏夕阳即将要落下,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着从水中跃起这实在是人间的仙境!自从康乐公谢灵运以来,不再有能融入到山川美丽奇妙景色中的人了情感主旨: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喜悦之情,以及能够欣赏山水之美的自豪之情写作手法:对偶: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以动衬静: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多角度描写:视觉、听觉为 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文学常识: 选自《白鹤堂集》,原题《为学一首示子侄》,清,彭端淑必会字词:为:做鄙:边远的地方;边境语:告诉子:你恃:;凭借,倚仗买舟:雇船犹:还,仍然越明年:到了第二年以:把,拿,将去:距离顾:还,反而蜀之鄙:的吾欲之南海:往,到,到…去为之:它,指代这件事全文翻译: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学习,那么困难的也容易了;不学习,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 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穷和尚告诉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 富和尚说:“您靠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靠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雇船顺水而下,还没有能够去成您靠什么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事情告诉了富和尚。
富和尚显出了惭愧的神色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而穷和尚到了一个人立志求学,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道理启示:人之为学,贵在立志,事在人为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 为 汝多知乎!”文学常识:选自《列子·汤问》,战国,列御寇必会字词:辩斗:争辩故:原因以:认为去:距离日中:正午及:到沧沧凉凉:清凉,略带寒意沧沧:阴凉的意思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汤:热水决:决断,判定孰:谁为:以为,认为汝:你知:通“智”,智慧全文翻译: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盖一样,到了正午时太阳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让人感觉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正午时就感觉像把手伸进了热水里,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孔子不能决断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呢?”道理启示:知识无限,学无止境要有探索精神,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学习孔子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 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文学常识:选自《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司马光,字君实,北宋,史学家必会字词:谓:告诉当涂:当权;涂:通“途”掌事:掌管政事以:用岂:难道治经:研究经书为:成为但:只,仅涉猎:泛览孰若:哪个像益:好处乃:于是,就就:从事及:等到论议:谈论,商议非复:不再是刮目相待:另眼相看;刮目:擦擦眼睛遂:于是,就何:为什么全文翻译: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如今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作为借口推辞了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经书成为博士吗!只要泛览,了解以往的事罢了你说你事务繁忙,哪个像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认为有很大的好处于是吕蒙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谈论天下大事,非常惊奇地说:“您如今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的东吴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人分别几日,就要另眼相看,兄长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就告别了。
道理启示: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对一个人才能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买椟还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文学常识: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战国,法家代表人物必会字词:为:做,制造柜:匣子缀:连结,装饰玫瑰:美玉辑:同“缉”,连缀羽翠:翠鸟的羽毛鬻:卖全文翻译:有一个楚国人卖他的珍珠给郑国人,用木兰做了匣子,用肉桂和花椒熏染,用珍珠美玉装饰,用美丽的玉石装饰,用翠鸟的羽毛来连缀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退还了他的珍珠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不可以说是善于卖珍珠寓意:比喻那些没有眼光,取舍不当的人做事不可舍本逐末我们不应当只追求外表的美丽,更应注重内在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文学常识: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战国,法家代表人物必会字词:履:鞋欲:想要置:放坐:同“座”,座位之:前往操:携带,拿反:同“返”,返回及:等到市罢:集市散了罢:结束遂:于是何:为什么以:用先自度其足:量 (动词)吾忘持度:量好的尺码 (名词)全文翻译: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先量好自己脚的尺寸,然后就把尺寸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等到前往市场的时候,他忘了拿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拿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散了,于是,他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呢?” 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寓意:讽刺了不切实际,只信教条的人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做事不能死板教条,要讲究实际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 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文学常识:选自《韩非子·内储说左上》,韩非,战国,法家代表人物必会字词:滥:假的使:令,让必:一定,必须,总是为:给说:同“悦”廪食:官府给他的粮米、供奉以:用立:继承王位好:喜欢全文翻译:齐宣王令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用几百人的口粮来供养他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逃跑了寓意:没有真正的才干,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最终定会败露做人应该靠真才实学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 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 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文学常识:选自《战国策·齐二》,西汉,刘向必会字词:祠:祭祀赐:赏给舍人:左右亲近的人相谓:互相商量,共同议论画地:在地上画为蛇:画蛇引:拿起且:将要固:本来,原来安能:怎么能遂:于是,就亡:失掉全文翻译:楚国有个祭祀的人,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要喝,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给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完成,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于是喝了那壶酒 画蛇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寓意:讽刺那些做事多此一举的人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做事不可多此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