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646646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磁湖小学 陈开胜教材分析: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六课。本单元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是:物体的沉浮现象探寻物体的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形成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有关沉浮现象的本质解释。本堂课根据学生需要掌握三个知识点分成三个部分:1、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2、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3、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与前一课内容联系起来,可以形成完整的概念。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过同一种材料与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物体排开的水量变化与浮力变化的关系、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研究之后进行

2、的。学生对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后已经比较容易理解。对沉入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没有把握。但是,学生会有一些生活经验,如游泳时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会被水托起来。这些经验提醒学生,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也会受到水的浮力。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及内容的分析,以及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本课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

3、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测力计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2、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测力计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教学准备:材料的准备是探究的基础。准备一套好的实验材料就愈能揭示科学规律和科学现象,探究效果就愈明显。本课准备的材料有:水槽、水、泡沫块、三块不同大小的石块、自制钩码、细化刻度标的烧杯、细线、测力计、PPT

4、课件。教学方法:教法:“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由浅入深、有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顺序,重点运用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进行教学。1、探究式教学法:三个实验的实验设计及数据获取,在此不再赘述2、互动式教学法体现在整节课堂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回答、教师的指导、答疑,师生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3、本课还采用了复习、归纳、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素质。学法:“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

5、程。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导: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实验获取相关知识,并得出相关结论的探究式学习方法。2、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体验和对数据的分析,从中归纳出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的体积有关,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3、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最大程度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教学过程一观察现象,提出问题1、师在水槽中分别放入泡沫块和石块,学生观察现象。2、提问:泡沫为什么会浮在水面?3、质疑:下沉的石块会受到水的浮力吗?设计意图:复习旧知,激趣导入二设计方案,解释现象1、谈话: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吗?说说你的看法。2、学生交

6、流:猜测、说明理由。设计意图:通过猜测让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激发起学生想要探究、想要主动参与的欲望3、学生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评选较合理的设计方案。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积极主动建构实验过程操作的规范性,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引导学生撰写出比较规范的实验计划4、学生活动:测出钩码在空气中的重力大小和沉入水中的钩码的重力大小。5、反馈:测量的数据是否发生变化?原因是什么?设计意图:学生在活动中观察的实验现象和记录的实验数据是说明实验结果,验证猜测的有效论据7、师生共同形成 “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浮力”的认识,引导得出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计算方法(浮力=空气中的重力水中的重力)。三分

7、析数据,建立概念联系。1、提出问题:所有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都是一样大的吗?4、生讨论交流,在教师引导下概括出下沉物体的几种情况。A.小部分浸入水中;B.大部分浸入水中;C.全部浸入水中5、提问: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吗?6、学生活动:测量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及排开的水量,填写P15表格。师解读表格填写7、分析数据: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下沉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那么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实验交流,数据分析,让学生在实验研究中得出实验结论,从而激发出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的饱满热情,并获得成就感。8、学生活动:

8、测量大小不同的同一种石块,完全浸入水中,它们受到浮力的不同。填写P16表格。9、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引导: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小,受到的浮力就越小。设计意图:通过亲身经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使下面的提问顺其自然。四观察数据,生成新问题。1、师:石块和泡沫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石块放在水中是下沉的?泡沫在水中是上浮的?2、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重力浮力 石块下沉重力浮力泡沫块上浮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形成概念4、学生画一画石块和泡沫块在水中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情况。5、全班交流,明确用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来判断沉浮情况。五拓展1、提问:当重力浮力时,物体在水中是什么状态呢?2、生交流、猜测、说明理由。3、师讲解、应用举例潜水艇。设计意图:发展学生思维的严谨和完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