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季氏将伐颛臾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8645988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季氏将伐颛臾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1、季氏将伐颛臾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1、季氏将伐颛臾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1、季氏将伐颛臾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1、季氏将伐颛臾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季氏将伐颛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季氏将伐颛臾(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季氏将伐颛臾一、 让一名学生大声朗读“作家与作品”。二、 孔子生平:(1)孔丘(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卄七前479年4 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 鲁国人。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 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j北泗水 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2)“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 战国末期时期, 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 人称自己为“子”,因为“子”还是一种爵位,所谓“公侯伯子 男”也。但是,真正能获得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 要么在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

2、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 贵族;孔子、老子属于前者。在天道观上,孔子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但又对其持怀疑 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3)据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 殷商(华夏族)后裔,故为子 姓。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 于宋(夏邑)。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 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氏,其曾祖父 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 叔梁 纥he(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 曜ydo英,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当 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

3、纥晚年与颜徵 zheng在生下了孔子。孔子的伟大思想与孔子母亲很大关系,其 母在和他的外祖父颜襄对孔子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孔子的母亲 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诞下孔子,又因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 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伯、仲、叔、季是兄弟 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伯”为老大,“仲”为第二,“叔” 为第三,“季”为最小的。孔子字仲尼,由“仲”字可知他在兄 弟中排行第二。(4)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 当贫寒。由于身处乱世,孔子所主张的 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但 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使强大的 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足见 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

4、孔子将很大 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二)政治生涯孔子幼年时极为聪明好学, 二十岁的时候, 学识就已经非常 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同时,鲜为人知的是孔子 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身高九尺六寸,按西汉尺23.1厘米计 算,是221.76厘米。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 的形象。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但孔子从 不以武勇和酒量为豪。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 经常思考治理业的诸多问题,也常发表一些 见解,到30岁时, 已有些名气。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 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鲁昭公2

5、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 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 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 晏婴阻。鲁昭公27年,齐 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吾 老矣,弗能用也。”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当时的鲁国,政权 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 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直到鲁定公9年被任命为史 都宰,此时孔子已51岁了。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 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的后代,故称三桓,当时的 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 上控

6、制着三桓),采取了堕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 。 后来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鲁 定公 13 年,齐国送 80 名美女到鲁国,季孙氏接受了女乐,君臣 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 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 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 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 56 岁。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鲁国 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 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 谗言 卫灵公对孔子起了

7、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 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 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 5 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 叛乱,再 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 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 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 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 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 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

8、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 半道 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 7日,最后还是子贡 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 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 是被敬而不用。鲁哀公16年,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亡。一、作品出处:文章选自论语译注季氏,题目季氏将伐颛臾是编 者加的。论语是先秦时期一部著名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了 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以记言为主。与 大学中庸孟子 并称“四书”。论语 的内容不仅反映了孔子的人生态度和当 时社会的社会风貌,还涉及政治、哲学、教育、文艺等各个方面。在政治上,孔子提倡“

9、仁”,主张“仁者爱人”,“克已复 礼”;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在学习方法上,他认为应该“举一反三”,“温故知新”, “学而不厌”,“不耻下问”。论语语言简朴、生动、通俗、深刻、具有格言特色。论语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它的许多思 想对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古人有半部论 语 治天下之说,由此可见这部著作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二、背景:春秋末和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大变革 时期。由于诸侯国之间以及内部的政治斗争十分激烈,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从而造成一个“士”的阶层,主要指的是知识 分子。当时在学术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

10、面,号称“诸子百家。”这 百家中主要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儒家。儒家的创始人是孔丘。孟轲是儒家学派的第二号人物,称“亚 圣”。她们的理论和思想,后被称为“孔孟之道”。在春秋时期,社会已开始大动乱,周朝王室的统治力量已经衰弱,诸 侯兼并,出现大国争覇的局面;而在诸侯国内,宗室的统治力量正在 衰弱,掌握朝政的卿大夫之间的权力之争也很激烈。据历史记载,孔 子所在的鲁国,在不到30年内,曾发生两次卿大夫瓜分宗室的重大 事件。从鲁隐公桓公庄公(三个弟弟:季友、庆父、叔牙发 展为三氏,都姓姬)。上述事件就是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家进 行的。第一次将鲁国一分为三,三家各得一份

11、;第二次是一分为四, 季孙氏得两份,其他各得一份。这篇文章所说的季氏,即指季孙氏。 当时季孙氏力量强大,长期把持着鲁国的朝政。他一方面大肆搜刮老 百姓,一方面自己组织军队向外扩张。季孙氏的后裔在费(bl)(距 今山东费县城80里,现称颛臾村)那个地方,西北有个小国叫颛臾, 是鲁国境内的一个小附属国。季孙氏把持着鲁国朝政,他想借维护鲁 国利益之名把颛臾吞掉,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他要讨伐颛臾的原 因有二:其一季氏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己不利。当于是就发 生了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因季氏将攻伐颛臾,冉有、季路就是为这 件事来见孔子的。为什么要跟孔子谈这件事呢?这里有个道理。孔子与鲁国的事 业、季

12、氏家族的事有着密切的关系。孔子是主张恢复周礼的,他对诸 侯争覇、卿大夫争权夺利,一向是坚决反对的。他在做大司寇的时候, 就曾建议鲁国国君拆毁季孙等三家的都城墙,但由于这几家大贵族势 力太强大,孔子这件事没有进行到底,反而被逼的离开了鲁国。他周 游列国就是在这样情况下发生的。但另一方面,由于孔子思想影响很 大,特别是孔子的许多学生都在鲁国和这些大贵族家中担任一定的职 务,故势力也不小。当时孔子最有名的学生冉有、季路就是季康子的 家臣。孔子周游列国,后来也是被季孙氏派人从卫国接回鲁国的。孔 子回国后仍没做官,常对季氏的所作所为进行批评。他的一些做官的 弟子,常登门向他请教。季氏要攻伐颛臾这样一件大

13、事,当然作为季 氏家臣的冉有、季路要向孔子讨教了。三、播放朗读视频。四、翻译:1.季氏将伐颛臾。译: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2.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zhudn)臾(yU)。” 译: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 见于孔子曰:即“见(孔子)于孔子曰”,拜见孔子对孔子说。 见:拜见、谒见。于:对(介词)。”。“有事”:事不指一般的事,指大事。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把战争、 祭祀这两件事看作是大事。这里的“有事”就是指要发动战争。3.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 译:孔子说:“冉有!恐怕该责备你了。 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恐怕吧。 宾主前置句,古汉语中以

14、“是”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句,“尔是 过”“过尔”,责备你。“唯命是从”,即“唯从命”:只听从你 的命令的意思。“唯你是问”,即“唯问你”:只向你问罪。4.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译:颛臾,从前先王把它当作东蒙山的主祭,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 这是鲁国的臣属。以为:古义:“以之为”的省略,“把它作为”;今义:认为。“是”:代词,代颛臾。“5. 何以伐为? 译: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何以伐为?:介词宾语前置,“何以”即“以何”:凭什么。为: 语气词。第一段:冉有、季路通报事实,孔子反对季氏攻打颛臾。理由: 一是“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颛臾在鲁国一向有名正言顺的 政治地

15、位;二是“且在邦域之中矣”颛臾的地理位置本就在鲁国境内, 对鲁国一向不构成威胁;三是“是社稷之臣也”颛臾素来谨守君臣关系,没有攻打的 理由。孔子的话体现了他以礼治国,以德为政的政治主张,反对强 行霸道,诉诸武力。6.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译:冉有说:“季孙想这么做,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 之:代攻打颛臾这件事。7.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译: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 位,不能这样做则不担任那职务。 力:力量、才能。不能:(古义:没有能力;今义:办不到。 )止 不去。8.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xiang)

16、矣? 译:盲人走路不稳,不去扶助,跌倒了不去搀扶,那么,要那盲 人的向导做什么呢?“焉”:疑问副词,何。“焉用”:何必,表反问。“焉”用在疑问 句中,表示责备得语气,可译为“何、哪里”,这是一个疑问句,反问 句。“彼”:代词,那个。9. 且尔言过矣,虎兕(si)出于柙(xid),龟玉毁于椟(dU)中, 是谁之过与?”译: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和玉器 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出于柙:状语后置,即“于柙出”,从笼子里出来。毁于椟:状语后 置,即“于椟毁”,在匣子里被毁坏。?“是”:代前两句。过:过 错。孔子不仅反对讨伐颛臾,而且认为冉有和季路对此事有责任。当 即对冉有的辩解予以反驳,这是孔子和两位学生的第二次对话。 第二段:引用和形象的比喻,指出冉有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