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8645949 上传时间:2022-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2008-11-21 8:46:17文章来源:学英语报社 点击数: 1942一、 加强阅读教学中的任务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任务型教学“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交际”,它在现代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提问设计是任务设计中一种有效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但从教学实践中的情况来看,教师的提问往往存在着问题设计单一,缺乏内在逻辑联系,随意性大,过于肤浅等缺陷,难以发挥提问的统领性、启发性、拓展性等功能

2、,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发展不利。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如下五种逐层递进的问题设计。(一)文意处理型问题设计1. 文意概括型指通过提问训练,让学生直接从文中找出段落的关键词、主题句,逐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以培养学生概括性思维的能力。它包括以下两种训练策略。(1)较低层次能力训练策略。训练学生直接从文中找出段落的关键词或主题句。如JEFC Book 2 Lesson 42 The lost books一课,学生阅读后,教师先让他们找出每段的关键词,如“teacher, knowledge, schoolyard, lost, pay, sadly, boo

3、kmark, return”,然后具体描述故事的经过。这样一来,学生对奶奶丢失书的经过就会非常清楚,这非常有利于理解全文。(2)较高层次能力训练策略。逐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意,有的阅读材料没有直接给出段落的主题句,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进行概括综合,以加强学生理解的深度,锻炼其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如JEFC Book III Lesson 6 Surfing,要求学生阅读后用一个词概括每段大意,教师提示第一段可用“popular”,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动脑思考,寻找最贴切的词,然后得出第二段用“best”,第3段用“different”,第4段用“example”,第5段用“reasons

4、”。最初要求学生概括关键词时,这项任务对学生有一定难度,但长期坚持训练,并加以适当引导,学生就不会觉得难了。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一做法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效果明显。2. 文意扩充型学生基本理解课文后,教师以课文内容为基点,提一些延伸课文内容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以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如教JEFC Book III Lesson 22 Under the sea后,教师提问:“Suppose you were Coustear, what would you do?”学生会根据所学内容,结合教师布置的任务,在小组内展开十分热烈的讨论,然后由一位同学汇报全组讨论情况,回答问题十分踊

5、跃,全体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培养(二)综合分析型问题设计通过提问训练,让学生捕捉文中的信息词、信息句或段落,进行合理分析,推断出课文中没有明确表述的意思,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如教JEFC Book III Lesson 22时,教师可以提问:“What did Coustea tell us to do?”学生只有在阅读整篇文章后,才能从字里行间推断得出:It is everyones duty to save the environment under the sea.教师又结合富阳的实际提问:“Why is the water in Fuchun River not

6、 as clean as before?”学生马上在组内展开积极的讨论,得出主要原因在于沿岸有许多造纸厂在排放废水、污水等等,自然而然想到应加强对母亲河富春江的保护等等。(三)探求意图型问题设计这类问题旨在使学生通过体会作品中对话的语气,准确理解文本中蕴含的作者意图,从而提高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如教完JEFC Book III Lesson 14 Jims train ride后,教师问学生:“How does Jim think of his trip to Mountain Emei?”学生很容易得出作者想表达的结论:Mount Emei is very beautiful. He lik

7、es it a lot.(四)联系实际型的问题设计将课文的话题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引发其联想,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帮助学生用所学知识去处理和表达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在教完JEFC Book III Lesson 42 The Great Green Wall后,教师问学生:“Why did the big flood happen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in 1998?”学生分组讨论后,提出气候变化、雨水集中、山坡植被被严重破坏、森林遭砍伐等均是造成98年长江洪灾的因素;紧接着,再向学生提问:“Can you give me another example

8、in Nanhai?”学生很活跃地展开讨论,有一个学生说在2006年8月4日西樵山发生泥石流,造成9人丧生,多间房屋倒塌,造成经济损失过亿人民币,其中原因也是以上刚才提到的因素。这些和所学课文恰好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使全体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到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的重要意义。(五)引导评价型问题设计评价型问题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后,对文中的人物或事件进行描述评价,并且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以已有的背景知识为基础,进行探索和创新。这类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正体现了学语言的目的运用。如学了JEFC Book III Lesson 26 The man who never gave up后,教师

9、问:“What do you think of Edison? What kind of spirit should we learn from him?”学生分组积极参与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认为大家应该学习Edison 那种永不放弃的精神,那种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可不料有位学生却说:“Edison在校表现不好,只在学校呆了三个月时间。”虽说这位同学的理解与作者的原意有偏离,他所说的也有一定道理,能去思考、创新就应予以肯定,但此时教师更应强调,Edison的总体各方面值得大家学习,至于在校学习只有三个月时间且问了许多奇怪问题这一点正体现了他那种强烈的求知欲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10、正是这一点为他后来事业的成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此时教师鼓励学生平时在学习中碰到不懂的地方或与教师观点有差异甚至截然不同的时候,应大胆提问,直到弄明白为止。二、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动力就是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初学英语这门课程时,尤其在初一上学期,学生对它有较浓厚的兴趣;但到了初二年级,随着词汇量的增加,语法项目的增多和加深,他们对英语的兴趣会逐渐减弱;尤其是到了初三年级,随着大量的阅读文章的出现,更使他们觉得英语阅读深不可测,直接导致他们害怕阅读,回避阅读。在最近三年刚使用新版教材的情况下,这一情况尤为明显、突出。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我

11、觉得有义务有责任去培养、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才会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得必要的知识,这就是求知欲。有了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会产生强烈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及近一年英语课程标准的学习,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最大限度地利用教材,诱导学生的好奇心阅读题材的趣味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动机和阅读兴趣。JEFC教材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等方面的特点,选编了许多有趣的阅读语篇。如第二册中的The Tiger and the Monkey,第三册中的Thomas Edison,

12、Christmas Day。在新版教材中增加了许多学生很感兴趣的阅读语篇,如第三册中的A visit to the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Surfing,等。如在学习Surfing一文时,我事先从网上搜集了许多有关冲浪的情况,上课时我先问:“Do you like playing basketball?”很多学生回答:“Yes, very much.”然后我又问:“Do you like CBA?” 学生回答:“Yes.”然后我再问:“Have you ever gone surfing?”多数学生回答:“No.” 接着我又问:“Do you want a go

13、?”他们说:“Yes, we do.”最后叫他们说说自己最喜爱的运动。这时学生心情放松,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样既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又能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让学生觉得阅读不是负担,而是乐趣。(二)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营造和谐的英语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个人魅力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课堂上我常用热情洋溢的微笑,亲切自信的目光,恰到好处的神色表情,潇洒得体的体态语言,富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漂亮规范的板书去吸引学生,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师生关系。除此以外,我还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进行生动的语言教学。例如,在学习新版教材初二上册第51课Anns Birthday一课时,我事先了解到班内有位同

14、学正好过生日,我就要求别的同学穿上漂亮衣服,买上生日蛋糕及蜡烛等,请同学在投影幕布上写上“Happy Birthday”,把教室布置成一个生日晚会的场景,上课时再把投影布拉上去,这时大家一起用英语唱生日歌,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通过这节课不仅增加了知识,更交流了感情,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参与意识。(三)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外师生关系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谈起这种情形:某一学生与某门课的老师关系越融洽、和谐,该生对该课的兴趣就越高,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由此可见,和谐的课外师生关系对于激发英语学习兴趣是何等重要。平时我十分注意这一点,一有与学生在一起的空闲时间我就与他们聊天南地北、古今中外的事情,聊他们特感兴趣的事情,如足球、篮球、歌星、流行歌曲等;有时也与他们一起打打球,参与其它有益活动。实践证明,经常与我一起交流和活动的学生英语兴趣高涨,学习积极性随年级的递增而递增,从而确保了英语学习的效率和质量。结论: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大课堂阅读训练量,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恰当地进行学业评价,引进竞争机制。此外,中考考试制度上的改革,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