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心理学问答题(第六至八章)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644484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4.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教育心理学问答题(第六至八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当代教育心理学问答题(第六至八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当代教育心理学问答题(第六至八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当代教育心理学问答题(第六至八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当代教育心理学问答题(第六至八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教育心理学问答题(第六至八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教育心理学问答题(第六至八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认知学习理论举例说明认知结构是如何帮助学习者“超越所给信息”的。人们如果要超越直接的感觉材料,那么,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把感觉输入归入某一类别,并根据这一类别进行推理,而且,还要根据其他相关的类别作出推理,这些相关的类别就构成了编码。例如:当我们看到前面一位留着披肩发穿着药衣服的人时,我人所得到的远比我们看到的要多,我们可以推断这个是位女子,她有两只眼睛,一个鼻子等。然而,我们不可能直接知觉到这些,所以我们必须超越所给的信息。我们先判定这是一位女子,然后根据女子这一类别,作出推断。简述促进学生把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1)动机原则:三种最基本内在动机:好奇内驱力(求知欲)、胜任内驱力(成功

2、的欲望)、互惠内驱力(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的需要)(2)结构原则(3)程序原则(4)强化原则。简述奥苏贝尔提出的意义学习及其条件。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4)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用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他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即心理意义。画出加涅提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模式图,并加以解释。这一模式表示,来自学习者的环境中的刺激作用于他的感受器,并通过感觉登记器进入神经系统。信息最初的感觉登记器中进行

3、编码,最初的刺激以映像的形式保持在感觉登记器中,保持0.252秒。当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后,它再次被编码,这时信息以语义的形式储存焉,在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也短的,一般只保持2.520秒。但是如果学习者作听复述,信息在短时记忆里就可以保持长一点时间,但也不超过一分钟。经过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编码,信息被转移到长时记忆中进行储存,以备日后的回忆。大部分学习理论家认为长时记忆中的储存是长久的,而后来加快不起来的原因是由于“提取”这些信息的困难。在这个信息加工过程中,一组很重要的结构就是图上的“执行控制”和“期望”。“执行控制”即已民用工业的经验对现在学习过程的影响,“期望”即动机系统对学习过程的影

4、响,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在这两个结构的作用下进行的。加涅从信息加工的观点出发把学习过程分成哪些基本阶段?把它分成八个阶段:1)动机阶段。要使学习得以发生,首先应该激发起学习者的动机。要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就要使他们具有一种奔向某个动力。要把学习者想要达到的目标一一也就是头脑中的期望一一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活动联系起来,并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2)了解阶段。在了解阶段,学习者的心理活动主要是注意和选择性知觉。3)获得阶段。对外部信息一旦开始注意和知觉,学习活动就可进入获得阶段。获得阶段指的是所学的东西进入了短时记忆,也就是对信息进行了编码和储存。4)保持阶段。经过获得阶段已编码的信息将进入长时记忆的储存器,

5、这种储存可能是永久的,而且应指出的是,长时记忆的能力是很大的,至今还没有实验证实出大脑记忆容量的极限。5)回忆阶段。也就是信息的检索阶段,这时,所学的东西能够作为一种活动表现出来。6)概括阶段。对所学东西的提取和应用并不限于同一种学习情景,它不是只在所学内容的范围里才出现的,人们常常要在变化的情景或现实生活中利用所学的东西,这就需要实现学习的概括化。7)操作阶段。也就是反应的发生阶段,就是反应发生器把学习者的反应命题组织起来,使它们在操作活动中表现出来,因此,作业的好坏是学习效果反映。8)反馈阶段。通过操作活动,学习者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这种信息反馈是强化的重要组成因素。比较行

6、为主义理论与认知理论之间的异同。1)学习的实质,行为考虑的是如何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系,并使之得到强化与维持。认知理论强调知识获得和内部心理结构。2)学习的影响因素,行为主义一般认为学习最关键的因素是在如何安排特定环境中的刺激及其后果。认知主义更重视学习者的主动性,包括学习者注意、编码、转换等。3)对迁移的看法,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迁移来自于相似特征的情境可以使得行为在共同要素中实现迁移。认知理论指出,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认知结构可利用性高、可辨别性大、稳定性强,就能促进对新知识学习的迁移。“为迁移而教”实际上是塑造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问题。4)由理论提出的教学方法,行为主义在此的核心思想就是

7、强化,提出像斯金纳的教学机器和程序教材这样的教学策略。而认知主义强调认知策略,如框架、提纲等。总之行为主重视环境和经验的作用,强调学习中的各种要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解释强调可观察的行为,认为行为的多次愉快或痛苦的后果改变了个体的行为或者个体模仿他人的行为;认知理论非常关心人类的学习,重视人在学习或记忆新信息、新技能时不能观察到的心理过程,注重理论在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生学会学习方面的实际应用。第七章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比初级知识获得与高级知识获得的差别,并分析其教学启示。初级知识获得是学习中的低级阶段,教师只要求学生知道一些重要的概念和事实,在测验中只要求他们将所的东西按原样再现

8、出来,而高级学习则与此不同,它村注学生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并广泛而灵活地运用到具体情境中。在教学中,初级阶段所涉及的主要是结构良好的问题,在高级知识获得阶段,开始涉及大量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这时的教学主要是以对知识的理解为基础,通过学徒式的引导而进行。初级知识获得阶段,必要的简单化对教学来说是有意义的,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过于简单化则会使得学生的理解简单、片面和僵化,这正是妨碍学习在具体情境中广泛而灵活的迁移的主要原因。在高级知识获得阶段,学习者开始涉及大监督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这时报教学主要是以对敌为我所用深层理解为基础,着眼于知识的综合联系和灵活变通,面对复杂多变的任务情境,灵活地理解总理,

9、灵活的解决问题。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往往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感到很迷茫,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请利用关于活动参与和文化内化的理论分析这一问题的成因,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建议。答:人的活动分外部活动和内部活动,这两种形式是相互联系的,内部的心里活动来源于外部的活动,人的社会存在就是人的实际生活过程,生活其实就是彼此交织的活动构成的,是彼此交替的活动系统,通过活动反映世界以及对世界的认识,然而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由于相互之间是不认识或者是不熟悉的,他们缺乏和其他人交流的时间,缺乏活动,不能把新环境中的文化内化,变成自己的一部分,更加有意识的指引和掌握的个各种活动,就会感到迷茫,难以适应大学的

10、生活;建议:学校多举行一些利于大一新生参与的活动,同样大学生也要放开自己,积极的加入到活动去。支架式教学的基本思路是什么?举例说明如何为学习活动搭建支架?答:支架式教学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个方面:搭脚支架进入情境就是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独立探索就是让学生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就是进行小组协商、讨论。效果评价就是对学习效果的评价。而搭建支架就是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任务性支架,使之明确和分解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做哪些事情,先后顺序怎样。例如在讲解高中的基因工程时利用Mindmanager为学生搭建任务支架;接着是建立模板性支架,帮助学生对任

11、务进行分解,从而降低难度,方便入手。用多媒体动画课堂为学生搭建模板支架;最后是建立问题性支架,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案为学生搭建问题支架,帮助学生理解基因工程的工具和操作步骤。用自己的话解释认知学徒制的含义,总结认知学徒制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认知学徒制就是指知识经验较少的学习者在专家的指导下参与某种真实性的活动,从而获得与该活动有关的知识技能。认识学徒制在教学中应用一般采用如下步骤:1.建模。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教师选择典例,对专家的问题解决过程,如思维方式和应用策略进行建模,以使学生观察和模仿专家的思维过程。2.情景设计。教师针对学习任务需要,设计情景化的活动,并

12、与相关的预期结果关联起来,以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模拟学习,发展远迁移能力。3.提供支架。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进行指导,提供必要的“支架”,如概念支持、元认知支持、过程支持、策略方法支持等。4.清晰表达。要求学生清晰地表达推理过程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使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5.反思。鼓励学生积极反思、评价或修正自己及他人的问题解决过程。6.拆除支架。当学生能独立解决问题时,教师逐渐拆除支架,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上述基本步骤中,教师和学生要积极扮演相应的角色,实现和谐互动。对教师来说,要精心设计教学以表现专家实践的思维过程,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

13、,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先示范必要的策略,再放手让学生尝试,并在学生需要时予以指导。对学生来说,通过对特定领域专家实践能力的模仿、参与、讨论、交流和阐释,获得基本的问题求解方法、策略和能力,并随着支架的拆除,逐渐独立探究、定义、分析和解决问题。情境性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对教学有何启示?1)提供能反映知识在真实中的运用方式的真实情境;2)提供真实的活动;3)提供接近专家作业和过程模式化的通路提供多样化的角色和前景支持知识的合作建构;4)在临界时刻提供指导和支撑;5)促进反思,以便有可能形成抽象;6)促进清晰表述,以便使缄默知识成为清晰的知识7)在完成任务时,提供对学习的整体评价。情境性教学是情境性

14、学习观念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首先,这种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学习的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不能对其做过于简单化的处理,使其远离现实的问题情境。其次,这种教学的过程与现实的总理解决过程相类似,所需要的工具往往隐含于情境当中,教师并不是将提前已准备好的内容教给学生,而是在课堂上展示出与现实情境中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并指导学生的探索。最后,情境性教学不需要独立于教学过程的测验,而是采用融合式测验,在学习中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本身就反映了学习的效果。或者进行与学习过程一致的情境化评估。怎样理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内在

15、学习论?就是依靠学生内在驱动,充分开发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的学习。这是一种自学的、主动的、创造性学习模式。这种内在教育的会促进学生自发的学习,打破各种束缚人发展的清规戒律,自由地学他想学的任何课程,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何评价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心理学思想?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从他们的自然人性论、自我实现论及其“患者中心”出发,在教育实际中倡导以少于经验为中心的“有义的自由学习”,对传统教育理论造成了冲击,推动了教育改革运动的发展。这种冲击和促进主要表现在:突出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了一种以知情协调活动为主线、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的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核心,强调人际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维系于课堂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师引向学生,把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和行为看作是教学的主体,从而促进了个别化教学运动的发展。人本主义的观点和主张从理论上说无疑是方向正确的,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实施起来也是相当不易的。即使在人本主义思潮处于鼎盛时期,他们自身的教学主张,如“开放学校”“开放课堂”等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现。人本主义与认知派的意义学习存在什么区别?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