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宣传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643834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保护宣传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环境保护宣传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环境保护宣传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环境保护宣传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环境保护宣传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保护宣传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保护宣传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提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也表明了党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 定意志和坚强决心。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养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和关键所在,也 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公民生态文明意识是衡量一 个国家或地区环境保护水平的最重要标志之一。世界各国的环保实践表 明,环境保护的根本动力在于全民参与,而全民参与的基础则是公民生态 文明意识的普遍提高。公民认识、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是实施这些变革的 必要条件。如果没有公民的参与,尽管是一种先进的思想,它也只是某些 人的思想,很难由理论走向行动,或单纯作为一种理论存在的发展纲要

2、, 难以变成全民族的实践行动而得到实施。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是人类 不断地从认识到参与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中的中介环节。因为生态文明意 识不可能自发、自动地产生,要靠培育和实际行动。因此,加强公民生态 文明意识培育,提高全民族的环境素养就显得十分迫切。生态文明意识是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及生态文明的精神依托和道德基础。只有大力培育全 民族的生态文明意识,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才能 解决生态保护的根本问题,才能为生态文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加强 面向社会环保宣传工作就成了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必然要求。近年来,环境保护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可喜的重要转变,但环保宣传工作在某些

3、方面还不够主动,不能适应形势需要,如组织引导群众参与 环保的渠道不畅,吸引力感染力不强,正确引导舆论力度不大。环保宣传 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新要求,努力提高面向社会环保宣 传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对于如何做好环境宣传工作,浅谈以下几点:一、把握面向社会环保宣传工作的基本原则(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服务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保障 改善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天津建设的总体战略,是 环保宣传工作的基本要求。要有的放矢地研究制定宣传目标和举措,因势 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主动引导社会舆论,积极回应公众关切,增 进共识,提振信心,凝聚力量,为环保工作顺利推进营造良好舆

4、论氛围。(二)正面引导,团结鼓劲。面对社会舆论环境的深刻变化,应主动 设置议题,及时解疑释惑。在环保重大事件发生后或重大决策部署前,及 时发声、准确发声、有效发声,抢占舆论制高点,让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 保护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三)注重实效,促进参与。突出理念宣传、行为宣传、实践宣传, 从与公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环保行为入手,策划和组织宣传活动,力求 鲜活生动、简便易行,从点点滴滴中培养习惯,在全社会形成生态环保的 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凝聚蓬蓬勃勃的生态文明建设力量。二、加强面向社会环保宣传的工作重点(一)广泛深入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准确把握生态文明 建设的

5、总方向、总要求和总措施,广泛宣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深刻 内涵和战略意义,宣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宣传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天津、美丽高新生态文明建设的光明前景和推进 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战略举措,宣传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 中保护的实践成果,让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二)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形势与举措。要围绕天津市总量减排任务、 确保水环境安全、落实大气污染防治细则等环保重点工作,组织编制通俗 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材料(品),把工作开展现状、对策和进展讲 清楚、说明白;宣传环保领域改革的进展与成效、污染治理的艰巨性、环 境管理战略转型的重要性;宣传各

6、级党委、政府和环保部门科学应对、逐 步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当前要把宣传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 划实施细则作为着力点和重中之重,在全社会树立“同呼吸共奋斗”的 行为准则。(三)加强人民群众广为关注的环境热点焦点问题的宣传、引导和解 释工作。把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新期待放在宣传工作的重要位置, 大力宣传党和政府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 心的食品、在优美宜居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的决心和行动,强化以人为本、 环保为民的惠民理念,让人民群众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四)加强环境信息发布工作,紧密结合当前环境保护工作实际,围 绕环保重点工作,把握社会公众的重大关切和环保工作的热点

7、、焦点问题, 主动把环境信息介绍好、阐释好、传播好,把公众关心关注的问题讲清楚、 说明白,对于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话语权,满足公众知情权。重视舆 论引导工作,做好环境舆情监测预警。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握大 势,找准舆论引导的切入点、着力点,提高认识、完善制度,营造有利于 推进环保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凝聚全社会保护环境的正能量。(五)加大环保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宣传环境保护法以及天津市 地方性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全社会环保法治观念和守法意识, 预防和减少环境违法彳丁为。结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 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宣传惩治环境犯罪典型 案例,曝

8、光违法案件,加大环保执法的震慑力。(六)加大环保知识普及力度。及时组织推广环保部、科技部、教育 部等国家部委编写和推荐的普及型环保知识读本,提高环境科学的覆盖 面,争取公众对环境保护的理解支持;针对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突 发环境事件,科学解读成因与危害,引导公众正确对待、妥善应对;及时、 准确介绍国内外关于环境保护的新进展、新知识,提升全民环境科学素养。(七)加强基础性理论研究。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重大理 论与现实问题的研究,用最新理论成果推动环保宣传工作实践。要与相关 研究机构、党委、政府宣教部门密切配合,深入研究环保宣传规律,切实 把服务大局的要求体现在环保宣传工作的导向、基调

9、、思路和措施上。三、加强面向社会环保宣传工作的有效途径(一)构筑大宣传格局。组织协调政府各部门、各级宣传、文明办、 教育,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和社会团体支持并广泛参与环保宣 传工作,建立联动机制,用好用足优质社会宣传资源,形成推动环保宣传 工作的合力。把环保宣传工作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 形成政府主导、公众参与、运转顺畅、充满活力、富有成效的环保宣传大 格局。(二)发挥传统宣传资源优势。总结环境宣传工作好经验、好做法, 继续发挥理论文章、形势政策宣讲以及先进典型人物引路等传统宣传手段 优势。充分利用好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等传统主流媒体渠 道的品牌优势、公信

10、力优势和正面传播渠道优势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新媒 体的宣传优势,克服宣传工作浮在面上的一般化现象,注重“下基层”、“接地气”,进一步增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探索新型宣传方式 和手段。开拓与网络等新兴媒体合作的宣传平台和渠道,把推进传统媒体 和新兴媒体融合运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充分运用手机短信、社交网络、 微博微信等新型传播手段,及时刊发宣传报道,与网民互动交流,努力扩 大环保宣传的覆盖面。探索运用动漫、微电影等手段,对环保政策进行形 象化展示、故事化表达,讲好环保故事、唱响环保声音,增强环保宣传的 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提升主题传播的影响力。充分发挥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等 重大环保纪念日

11、独特的宣传平台作用,精心策划,周密组织,打造“生态 高新”品牌,形成集中宣传冲击力。组织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 群众的主题宣传活动,倡导文明、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引导全社 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拓展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深度和广度。(四)扎实推进教育培训工作。按照天津市环保教育条例中对各 职能部门的要求切实将环保宣传工作列入部门年度工作任务,并积极推动 环境保护理念和知识进课本、迸课堂、进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基地创建工 作,积极申报环境友好型企业、学校、社区,建立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 践基地,充分发挥教育基地作用,开展互动性、体验式环境教育;利用党 校、行政学院等渠道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

12、和企业负责人进行环保培训,切 实提高社会公众的环境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五)努力繁荣环境文化。加强环境文化理论研究,不断丰富环境文 化的内涵。探索建立激励机制,吸引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环境文化创作。编 制发放弘扬环境文化、普及环保知识、宣传生态文明的环境文化宣传资料 (品)。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境 之一,因为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养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和关键所 在,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如果缺乏生态文明意 识的支撑,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淡薄,建设生态文明的各项措施就难以有 效发挥作用,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也就难以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可持续发 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就难以实现。为此,必须加强公民综合 素质教育工作,提高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在全社会普及环境保护和资源 节约意识,倡导生态价值观和绿色消费观、文化观和道德观,努力使广大 群众养成符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良好的道德准则和行为习惯, 这对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形成人人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 尚,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