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8642009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5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第一章 总则第1.0.1条为防止工业噪声的危害,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保证安全生产与正常工作, 保护环境,特制订本规范。第1. 0.2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企业中的新建、改建、扩建与技术改造工程的噪声(脉 冲声除外)控制设计。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噪声控制设计必须与主体工程设计同时进行。第1. 0.3条对于生产过程和设备产生的噪声,应首先从声源上进行控制,以低噪声的 工艺和设备代替高噪声的工艺和设备;如仍达不到要求,则应采用隔声、消声、吸声、隔振 以及综合控制等噪声控制措施。第1.0.4条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应对生产工艺、操作维修、降噪效果进行综合分 析,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

2、术、新材料、新方法,以降低成本,提高效能,力求获得最佳 的经济效益。第1. 0.5条对于少数生产车间及作业场所,如采取相应噪声控制措施后其噪声级仍不 能达到噪声控制设计标准时,则应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对这类生产车间及作业场所,噪声控 制设计应根据车间的噪声级以及所采取的个人防护装置的插入损失值进行。第1. 0.6条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除执行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 其它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第二章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标准第2.0 .1条工业企业厂区内各类地点的噪声A声级,按照地点类别的不同,不得超过 表2.0.1所列的噪声限制值。序地点类别嗓声限制值dB)1生产车问及作业场所(毎天连续

3、接融嗓声8小时)902高嗓声车间设鹫的值班窒、观舉窒、休鳥室(室內背景噪声级)无电话通讯耍求时75有电话通讯宴求时703精密装配线、精密加工车间的工件地点、讨算机房(正常工柞状态)704车间所属办公室、实验室、设讨室室內背景嗓声级)705主控制室、樂中控制室、通讯室、电话总机室、消晞值班室(室內 背景嗥声级)603厂祁所属办公室、会议室、设计室、中心实验室(包括试验、化验、 计虽室)(室內背景噪芦级)607医务室、教室、哺乳室、托儿所、工人值班宿舍室内背景嚨声级)55注:本表所列的噪再级,均应按现行的国家标准测屋确定 对于工人每天接触噪声不足R小时的场合,可根揺实际接触噪声的时间,按 接触时间

4、减半噪声限制值增抚3dB的原则,确定其噪声限制值 本表所列的室內背景喙声级.丟在室内无声源发声的条件下,从室外经由墙、门、窗(门窗启闭状况戈常规状况)传入室内的室內平均噪声级.第2.0.2条工业企业由厂内声源辐射至厂界的噪声A声级,按照毗邻区域类别的不同,以及昼夜时间的不同,不得超过表2.0.2所列的噪声限制值。厂界毗鄒区域的环境类别昼间夜间特殊住宅区4535居民、文教区5040类混合区5545商业中心区、二类混合区6050工业集中区6555交通干绒道路两侧7055注:不表所列的厂界噪声级,应按现彳亍的国家标准测虽确定口当工业企业厂外曼该厂辐射噪芦危害的区域同厂界问存在缓冲地域时(如街道、农虱

5、 水面、林带等h表a 0,2所列厂界嗥声限制值可件为緩冲地域外 缘的嚎声限制值处理凡拟作缓冲地域处理时,应充分考虑该地域耒来的变 化.第三章 工业企业总体设计中的噪声控制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3.1 .1条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应包括: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噪声环境影响的预估, 环境保护篇章中噪声部分的编写,施工图设计中各种噪声控制设施的设计,以及建设项目竣 工后,对于未能满足噪声控制设计目标要求的部分作出必要的修改与补充设计。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可根据建设项目的主要声源特性,以及类似企业的噪声环境影响状况, 作出建设项目噪声环境影响的预估。有条件时,可根据声源特性及噪声传播衰减规律,作出 工业企业各车间

6、、各功能区及至厂界或厂外生活区的噪声环境的预断评价。第3.1.2条工业企业总体设计中的噪声控制应包括:厂址选择,总平面设计,工 艺、管线设计与设备选择,间布置中的噪声控制。第二节 厂址选择第3.2.1条 产生高噪声的工业企业,应在集中工业区选择厂址,不得在噪声敏感区域 (如居民区、医疗区、文教区等)选择厂址。第3.2.2条对外部噪声敏感的工业企业,应根据其正常生产运行的要求,避免在高噪 声环境中选择厂址,并应远离铁路、公路干线,飞机场及主要航线。第3.2.3条 产生高噪声的工业企业的厂址,应位于城镇居民集中区的当地常年夏季最 小风频的上风侧;对噪声敏感的工业企业的厂址,应位于周围主要噪声源的当

7、地常年夏季最 小风频的下风侧。第3.2. 4条工业企业的厂址选择,应充分利用天然缓冲地域第三节 总平面设计第3.3. 1条工业企业的总平面布置,在满足工艺流程与生产运输的要求的前提下,应 符合下列规定:一、结合功能分区与工艺分区,应将生活区、行政办公区与生产区分开布置,高噪声厂房(如 高炉、空压机站、锻压车间、发动机试验台站等)与低噪声厂房分开布置。 工业企业内的 主要噪声源应相对集中,并应远离厂内外要求安静的区域。二、主要噪声源设备及厂房周围,宜布置对噪声较不敏感的,较为高大的,朝向有利于隔声 的建筑物、构筑物。在高噪声区与低噪声区之间,宜布置辅助车间,仓库、料场、堆场等。三、对于室内要求安

8、静的建筑物,其朝向布置与高度应有利于隔声。四、在交通干线两侧布置生活、行政设施等建筑物,应与交通干线保持适当距离。第3.3.2条 工业企业的立面布置,应充分利用地形、地物隔挡噪声;主要噪声源宜低 位布置,噪声敏感区宜布置在自然屏障的声影区中。第3.3.3条 工业企业的交通运输设计,应在保证各种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满足下 列要求:一、交通运输线路不宜穿过人员稠密区。二、在生活区及其他噪声敏感区中布置道路,宜采用尽端式布置等减少交通噪声影响的措施。 三、铁路站场的设置,应充分利用周围的建筑物、构筑物隔声。对用喇叭式扬声器(高音喇 叭)指挥作业的扩音点,还应考虑扬声器指向性的影响,不得将声音最强的

9、方向指向噪声敏 感区。第3.3. 4条当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中采用以上各条措施后,仍不能达到噪声设计标准时,宜设置隔声用的屏障或在各厂房、建筑物之间保持必要的防护间距。第四节 工艺、管线设计与设备选择第3.4 .1条工业企业的工艺设计,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减少冲击性工艺。在可能条件下,以焊代铆,以液压代冲压,以液动代气动。二、避免物料在运输中出现大高差翻落和直接撞击。三、采用较少向空中排放高压气体的工艺。四、采用操作机械化(包括进、出料机械化)和运行自动化的设备工艺,实现远距离监视操 作。第3.4.2条工业企业的管线设计,应正确选择输送介质在管道内的流速;管道截面不 宜突

10、变;管道连接宜采用顺流走向;阀门宜选用低噪声产品。 管道与强烈振动的设备连接, 应采用柔性连接;有强烈振动的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或支架的连接,不应采用刚性连接。 辐射强噪声的管道,宜布置在地下或采取隔声、消声处理措施。第3.4.3条 工业企业设计中的设备选择,宜选用噪声较低、振动较小的设备。主要噪 声源设备的选择,应收集和比较同类型设备的噪声指标。第3.4.4条 工业企业设计中的设备选择,应包括噪声控制专用设备的选择。第五节 车间布置第3.5. 1条在满足工艺流程要求的前提下,高噪声设备宜相对集中,并应尽量布置在 厂房的一隅。如对车间环境仍有明显影响时,则应采取隔声等控制措施。第3.5.2条有

11、强烈振动的设备,不宜布置于楼板或平台上。第3.5.3条设备布置,应考虑与其配用的噪声控制专用设备的安装和维修所需的空间第四章 隔声设计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4.1.1条隔声设计适用于可将噪声控制在局部空间范围内的场合。对声源进行的隔声设计,可采用隔声罩的结构型式;对接收者进行的隔声设计,可采用隔声 间(室)的结构型式;对噪声传播途径进行的隔声设计,可采用隔声墙与隔声屏障(或利用 路堑、土堤、房屋建筑等)的结构型式。必要时也可同时采用上述几种结构型式。第4.1.2条 对于车间内独立的强噪声源,应按操作、维修及通风冷却的要求,采用相应型式的隔声罩,如固定密封型隔声罩、活动密封型隔声罩,以及局部开敞式隔

12、声罩等。隔声罩降噪量的设计,可按表4.1.1规定的范围选取。隔声罩的降噪量表4 L L隔声罩踣构形式A声级降除SXdB)固定密封型30-40活动密封型15 $0局部幵酸型1020帯有通风散热消声器的隔芦罩15 25第4.1.3条 当不宜对声源作隔声处理,而又允许操作管理人员不经常停留在设备附近时,隔声设计应采取控制、监督、观察、休息用的隔声间(室)。隔声间(室)的设计降噪量,可在2 05 0dB的范围内选取。 第4.1.4条对于工人多、强噪声源比较分散的大车间,可设置隔声屏障或带有生产工 艺孔洞的隔墙,将车间在平面上划分为几个不同强度的噪声区域。隔声屏障的设计降噪量,可在102 0dB范围内选

13、取;对高频声源,隔声屏的设计降噪 量可选取较高值。第4. 1.5条 在可能条件下,车间的隔声处理也可在竖向上划分不同强度的噪声区域。 对于带有较强振动的强噪声源,宜设置地面层上开有生产工艺孔洞的地下室。第4. 1.6条对于组合隔声构件,墙、楼板、门窗等的隔声量设计,宜符合下列公式的 要求:S1t1=S2t2=SiTi (4.1.6)式中S1、S2、Si 各分构件的面积(m2 );t1、t2、 Ti 各分构件的透射系数。第4.1.7条进行隔声设计,必须注意孔洞与缝隙的漏声。对于构件的拼装节点、 电缆孔、管道的通过部位以及一切施工上容易忽略的隐蔽声通道,应作密封或消声处理,并 给出施工说明和详细大

14、样图。第二节 隔声设计程序和方法第4.2.1条 隔声设计,应按下列步骤进行:一、由声源特性和受声点的声学环境估算受声点的各倍频带声压级;二、确定受声点各倍频带的允许声压级;三、计算各倍频带的需要隔声量; 四、选择适当的隔声结构与构件。第4 .2.2条对于室内只有一个声源的情形,估算受声点各倍频带的声压级,应首先查找、估算或测量声源12 54 0 0 0 Hz六个倍频带的功率级,然后根据声源特性和声学环境,按下式进行计算:公式6=2 + 101? + (4. 2. 2 - 1)式中L鲁受声点各倍频带声压级(dB)iL.声源各倍频带功率级(dB)?Q声源指向性因数七当声源位于室内几何中心时,Qli

15、当声源位于室内地面中心或某一墙面中心时 Q=2j当声 源位于室内某一边钱中点时当声源位于室内某一角落 时,Q=8j声源至受声点的距离m)jR.声学环境的房间常数(m3).房间常数Ry,应按下式计算:公式(4- 2-2-2)式中S房间内总表面积(ms)j3房间内各倍频带的平均吸声系数!A房间内各倍频带的总吸声量m茅“对于多声源情况,可分别求出各声源在受声点产生的声压级,然后按声压级的合成法则计算 受声点各倍频带的声压级。第4 .2.3条 受声点1254 0 0 0 Hz各倍频带的允许声压级,应根据本规范第二章对不同地点所规定的噪声限制值,按附表2.1确定。第4.2.4条 各倍频带需要隔声量的计算,应按下式进行:R = LpLpa + 5(4.2.3) 式中R各倍频带的需要隔声量(dB);Lp受声点各倍频带的声压级(dB);Lpa受声点各倍频带的允许声压级(dB)。第4 .2.5条隔声结构与隔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