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海洋鱼类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864200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海洋鱼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福建海洋鱼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福建海洋鱼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海洋鱼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海洋鱼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鱼 类福建淡水鱼类分隶于9 目、23科、95属、163种。其中鲤形目105种,占淡水鱼类总 数 64.4% ;鲈形目 23 种,占总数 14.1% ;鲶形目 18 种,占总数 11% ;鳗鲡目 7 种,占总数 4.3%;其它5 目 10 种,占总数6.1%。福建淡水鱼类地方种有短头鳗鲡、乌耳鳗鲡、福州鳗鲡、长汀拟复吸鳅、圆斑拟腹吸鳅、 九龙江拟腹吸鳅、裸腹原缨口鳅、缨口鳅、闽江扁尾薄鳅、霍氏细棘、虎鱼等。福建淡水鱼类由洄游性鱼类和纯淡水鱼类二个生态群组成:纯淡水鱼类有 148 种,占总 数 90.8%。包括从长江、珠江、黑龙江或国外移入的养殖种类有草鱼、鲢鱼、鱇鱼、团头鲂、 罗非鱼、青鳉等

2、种。洄游性鱼类有中华鲟、鲥鱼、七丝鲚、风鲚、刀鲚、香鱼、白肌银鱼、 尖头银鱼、日本鳗鲡、中华鳗鲡、短头鳗鲡、疏斑鳗鲡、乌耳鳗鲡、花鳗鲡、福州鳗鲡等。淡水鱼类中有捕捞价值和增养殖种类近80 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或产量较大的捕捞种 类有鲟鱼、鲥鱼、鲚、香鱼、银鱼、鳗鲡、胭脂鱼、鳡鱼、鳈鱼、鳤鱼、红鲌鱼、鲌鱼、倒 刺鲃、鱲、马口鱼、华鳊、拟、螖、蛇鮈、似鮈、厚唇鱼、铲颔鱼、白甲鱼、纹唇鱼、鲶鱼、 黄颡类、鮠类、鳜类、斑鳢、月鳢等;可供养殖和驯化养殖种类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鲤、鲫鲂、鲴、鲮、罗非鱼、鳗鲡、赤眼鳟、黄鳝、泥鳅、胡子鲶、鳜、斑鳢、月鳢、倒刺 鮠、香鱼等。福建的河流自成系统,独流入海

3、。各河流分布的种各具特色。闽江有纯淡水鱼类 131 种,仅分布于闽江流域的鱼类有短头鳗鲡、福州鳗鲡、胭脂鱼、鳤鱼、长江鱥、贝氏、彩面 鲋、细纹颔须鮈、嵊县胡鮈、湘江蛇鮈、小线瓣结鱼、长须鳅鰨、纵纹原缨口鳅、缨口鳅、 闽江扁尾薄鳅、大鳞泥鳅、南方大口鲶、鳗尾、大眼鳜、长体鳜、斑鳜、暗色鳜、霍氏细栉 虎鱼。九龙江有93 种,仅见于九龙江水系有寡鳞银飘鱼、九龙江拟腹吸鳅、中华沙鳅、长 棒花鱼和大鳍 鱼。汀江有82 种,仅见于汀江水系有斑条刺鳑鮍、短须颌须鮈、厚唇鱼、 长汀拟腹吸鳅、圆斑拟腹吸鳅、广东缨口鳅、戴氏栉虎鱼;木兰溪有72 种,仅见于木兰溪 有大鳍刺鳑鮍、白河棘鮈鮍、细黄颡和石鳜;晋江有64

4、 种,仅见于晋江的只有锯齿鳊。鹿 溪有33 种。草鱼俗名:鲩(闽西)。草鱼性活泼,喜栖息于水体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是草食性鱼类。生长的最适温 度为2228 C。性成熟年龄为45龄。产卵期在46月,产漂浮性卵。草鱼是人工养殖 的主要品种。青鱼俗名:乌溜(闽北)、溜仔(闽南)。青鱼是生活于江河、湖泊的中、下层鱼类,以软体动物为食, 5 龄鱼性成熟,产卵期为 56月,本省九龙江上游的华安县十三行是青鱼的天然产卵场。 1959年,曾在北溪下游的 江东桥附近,捞到大量鱼卵,并孵出鱼苗。青鱼广泛分布于闽江、九龙江、汀江、晋江、木 兰溪等水系。鲢鱼俗名:白鲢(福州、莆田)、鲢鱼(闽南、闽西)。鲢鱼生活

5、于水体上层,性活泼,善跳跃。摄食浮游生物为主, 34 冬龄,体重 3.54 公斤时性成熟,产卵期在46月,产漂浮性卵。生长快。广泛分布于闽江、九龙江、汀江、 晋江、木兰溪等水系。鲢鱼是本省主要养殖品种。鳙鱼俗名:红鲢、花鲢(福州、莆田、仙游)、大头鲢(闽南、闽西)。鳙鱼是生活于江河中的上层鱼类,喜栖于有流水或水面较宽的水体,具溯河游动习性, 性温和。45龄、体重约7.510公斤,性腺开始成熟,产卵期在4月下旬至6月。以浮 游动物为食,生长速度快。广泛分布于闽江、九龙江、汀江、晋江等水系。鳙鱼是本省主要 养殖品种。鲤鱼俗名:呆鱼(闽南)、丁板鲤(闽北)、弯头鲤、鲤妈(闽西)。鲤鱼喜栖息于水域的底

6、层或水草丛生区域,食性杂。雌鲤性成熟年龄为2 龄、雄鲤为1 龄。产卵期在28月,以 34月为盛期,分批产卵。生长迅速,体长一般200300毫米, 重约11.5公斤,最重的达15公斤。鲤鱼广泛分布于闽江、九龙江、汀江、晋江、木兰溪 等水系,是江河重要的经济鱼类,也是福建省养殖的主要品种。鲫鱼俗名:鲫仔(闽南)、田池仁(莆仙)、鲫鱼仔(闽西)、鲫(福州)。鲫鱼喜栖息于水草丛生的浅水区,适应能力强,能在低氧、碱性较低的环境水体中生长 繁殖。 1 龄鱼性成熟,产卵期在 26 月,分批产卵,卵粘性。杂食性鱼类,分布广。产量 约占天然鱼产量 25%左右。本省江河、沟渠、池塘、水库均有分布。日本鳗鲡俗名:鳗

7、鱼。日本鳗鲡属降河性洄游鱼类,平时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的穴洞中,喜暗怕光、 昼伏夜出,有时从水中游上陆地,经潮湿草地移居到其它水域。 58 年开始性成熟。每年 秋末冬初,亲鳗从江河向江河口移动,随流出海进行降河产卵洄游。孵出的仔鳗,成透明柳 叶状称柳叶鳗,随流漂至近海海区及江河口,再经变态成白仔鳗至幼鳗。每年14月,幼 鳗成群进入江河,然后在各河干支流中生长、育肥。成鳗体重约 1 公斤,大者体长可达 1300 毫米,重达5公斤。广泛分布于闽江、九龙江、晋江、汀江和木兰溪等水系及沿岸海区。胭脂鱼俗名:雷公鱼(南平、建瓯)。胭脂鱼为温水性中、下层鱼类。幼鱼多栖息于水的上层,行动较缓慢。成鱼

8、多见于水流 较急较深的石滩处,营底栖生活,行动较敏捷。 5 冬龄鱼始达性成熟,产卵期 23 月,分 布于闽江中上游,在闽江支流急流、深潭石滩处产卵,建瓯附近为主要产卵场。成鱼体长 500600毫米,最大体重可达30公斤。香鱼俗名:溪鳗(厦门、龙海)、时鱼(福鼎)。香鱼为溯河性中小型鱼类。较大的幼鱼和成鱼栖息于通海的江河,较小的幼鱼(50毫米 以下)则栖息于河口和沿海港湾。九龙江的香鱼, 89月由平和县一带江面洄游到漳州江东 桥附近产卵,成鱼生殖后即死亡,仔鱼随流入海,翌年春季体长达6080毫米再溯河而上。 用定置张网捕捞。宽鳍鱲俗名:花斑、花石斑、花函巴。宽鳍鱲为江河中上游的小型鱼类,喜游于流

9、水较急、底质为砂石或砂泥的浅滩处,常与 马口鱼群集一处,冬季常成群潜入深水中的石穴越冬。性成熟早,产卵期在46 月,在底 部有较多砾石和水流较急的浅滩产卵。体长 8090 毫米、体重 25 克左右,最大体重 100 克。分布于本省闽江、九龙江、汀江、晋江、木兰溪、交溪、穆阳溪等水系,捕捞产量较多。细鳞斜颌鲴俗名:薄鳞黄尾、青尾(闽北)、红鳞鱼(闽南)。 细鳞斜颌鲴生活于水流较急的江河中下层,平时分散在近岸觅食,冬季喜群栖于敞水区 深处。2冬龄鱼开始性成熟,产卵期在46月。行动缓慢,较易捕捞,体长200300毫米、 体重0.51公斤,最大个体重达3公斤,分布于闽江、九龙江、晋江等水系。近年来由于

10、 滥捕,产量下降。在水库放养苗种12次,就可以形成自然种群,可提高水库生产力。圆吻鲴 俗名:麦艄(建阳)、溪勒(莆田、仙游)、赤尾勒(漳州)。圆吻鲴是中下层鱼类,生活在江河中水清、流急、水面宽阔的浅水砂石地带,天气寒冷 时群集于深水石潭处,气候转暖时分散各处觅食。2 冬龄鱼性腺开始成熟,在静水中性腺亦 能成熟。产卵期在4月中旬至8月上旬。体长200260毫米、重150250克,最大个体 重达 4 公斤。分布于闽江、九龙江、汀江、晋江、木兰溪、交溪等水系。在建溪圆吻鲴和扁 圆吻鲴占总捕捞量 1020%。平胸鲂俗名:鳊(通称)、三角鳊(福州)。平胸鲂为中下层淡水鱼类,栖息于底质为淤泥或砾石、生长有

11、沉水植物和淡水壳菜的敞 水区,冬季则群栖于深水的岩石缝中越冬。不论江河或湖泊都能生长繁殖,产卵期在 56 月。生长较快,一般体重11.5公斤,最大个体重达5公斤。分布闽江、木兰溪等水系。黑脊倒刺鲃 俗名:鯶、溪(闽北)、溪魁(莆仙)、枋子鱼、杠子鱼、粗鳞(闽南)。黑脊倒刺鲃为淡水中下层鱼类,喜生活于水流湍急、水色清澈、砾石较多的溪河中,秋 冬季潜居深水的石洞中。雄鱼比雌鱼性成熟快,产卵期在34月。生长速度较快,一般个 体重 0.51 公斤,大者可达 5 公斤。分布于闽江、九龙江、汀江、晋江、木兰溪、交溪、 漳江等。黄颡鱼 俗名:黄鮟、草鮟、草黄鮟(闽北)。 黄颡鱼为小型底栖鱼类,适应性强,喜群

12、集,多在水流缓慢、水生植物多的水域内生活, 白天静栖于水底或隐藏于洞穴内,夜间活动、觅食。2 龄鱼性成熟,产卵期在 56 月。产 卵后雄鱼在旁护卵,直至幼鱼能独立生活为止。体重 30100 克,最大可达 750 克。分布 于闽江、九龙江、晋江、木兰溪、交溪等水系。斑鳢俗名:乌鱼、蛇头鱼(闽北)、草厉(福州)、厉鱼(闽南、莆仙)。 斑鳢为底栖生活的淡水鱼类,喜栖息于沿岸水草多和淤泥底质的浅水区,冬季游到深水 区钻入淤泥中越冬,适应性强,在浑浊或缺氧的水体中均能生存,甚至短时间离水亦不会死 亡。产卵期在46月。产卵后亲鱼护卵,直至孵出仔鱼体色变黑时才离开。生长快,分布 于闽江、九龙江、汀江、晋江、木兰溪、漳江等水系。鳜俗名:白桂(闽北)、姜母鱼(闽侯)。鳜生活于江河湖泊中,不喜集群,白天潜居,夜间溯河上游,夏秋季随洪水游向江河下 游。56月晴天在上游砾石底、水深不到1米的急流河滩产卵。3龄时成熟。生长快,体长 大者可达500毫米,体重5公斤。棘有毒。产卵季节产量高。广泛分布于全省各江河、湖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