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说课稿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8640606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欢树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合欢树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合欢树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欢树说课稿(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欢树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合欢树这篇课文是高二人教版选修课中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其主题是“一粒沙里看世界”,也即以小见大,在小的内容展示大的意境。而本文则从小的记忆感悟生命背后的美好亲情和爱的博奥,思考生命的终极意义。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这篇课文所饱含的母爱之情足以感动每一位血肉之躯。希望学生能从中反思自己是否已珍视与母亲共处的每一天。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认识,我将这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确定如下:二、学情分析: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走近史铁生,感悟他对生命的理解。2、感受母子之间深深的情感,珍惜亲情,学会感恩。3. 体会作品艺术特色,了解现代散文创作中想象和对比的作用。过程与方

2、法:1、走近史铁生,感悟他对生命的理解。2、感受母子之间深深的情感,珍惜亲情,学会感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史铁生的生活态度和合欢树的象征意义2、合欢树的象征意义的理解四、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独特情感。2.品味作者附着在合欢树上的复杂心情。五、教学难点:1.合欢树的象征意义的理解2.史铁生的生活态度和合欢树的象征意义六、教学设计:本课的课时安排是1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我更多的是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给学生自主阐发的平台,让学生尽量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学会自己找寻相关信息并加以解读,注重的是学生如何与文本沟通、与作者沟通,在对语言品读中挖掘内在的情感蕴藏,从而达到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全文

3、以合欢树为中心意向却并不拘泥,以母亲为着力点却又时时荡漾开去。构思平朴自然又不落俗套真正做到了形散神不散。七、教学方法:点拨法、诵读法、问题法八、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查找资料,了解史铁生这位作家;仔细研读文本,提出疑问。2、归结学生的疑问,理出集中的问题。3、下发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两篇散文,让学生走近作者,铺设感悟课文的情感基础。九、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母爱导入。在爱的抚育中,我们丰富着生命年轮上的记忆。大爱无疆,母爱永溢。时间太多的感动都离不开母亲那饱含期待的双手;尘世太多的赞咏都播撒着母爱那淳久的芬芳。今天我们就来感受著名作家史铁生笔下的大爱之作合欢树。二、走近作者史铁生(1951

4、)生于北京,中国著名编剧、小说家。作品风格清丽温馨,富有哲理性。18岁去延安插队,20岁因腿疾住进医院,那一天是他的生日。从此他再没站起来。他在做了七年临时工之后,转向写作,1983年发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举成名。现为专业作家,中国作协会员,代表作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欢树等。其作品多次全国获奖,并有英、法、日文译本在国外出版。(幻灯出示,请学生帮助介绍)。“写作就是要为生存找一个至一万个精神上的理由,以便生活不只是一个生物过程,更是一个充实、旺盛、快乐和镇静的精神过程。”史铁生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

5、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00二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

6、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特别关注病隙碎笔,出版之后屡获殊荣.从病隙碎笔所获得荣誉中体会这背后的重要人物他的母亲,引出课文合欢树)三、文本探究1、课文初探: 概括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分析母亲人物形象(提示学生可以作者身残为界限)并指出写作手法及作者的情感。身残前:年轻,聪慧,好胜心强,热爱生活。身残后:想方设法为我治病;鼓励我好好写作;到处为我借书;顶着雨雪推我去看电影。在对比中展现的母亲形象:慈爱宽厚,坚强执著,甘心为儿子付出,甘心牺牲自我的伟大母亲.作者的情感:抒发的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痛和怀念之情。2、深入探究:出示学生预习中存在共性的典型问题: 虽然以“合欢树”为题,但文中并没有

7、出现对树的正面描写,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作者合欢树母亲对于母亲,合欢树寄予了对儿子的深深爱意和殷殷期盼,树成了一段生命过程的见证。对于作者,合欢树是母亲活在人世的见证,是母亲芳泽和恩泽的物化,是母爱的载体。以此为题,更能把母子之间这种深情表达得深沉含蓄。耐人寻味,并且感人至深。 母亲在合欢树上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悲伤也成享受”如何理解?一个人独自在外,没有了母亲的呵护和关爱,心里自然是悲伤的但离开尘世的喧嚣,一个人可以静静地回忆美好的往事,自己仿佛又回到了母亲身边,享受着母亲的呵护,感受母子相处的美好时光,此时悲伤也成了享受。3、情感体验: 大声读出文章中最让你感动的语句,并说出感动的原因 欣赏冰心的诗歌纸船四、小结:懂得珍惜,学会感恩,让生命更有意义五、作业:课外认真阅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全文和他的其他作品(至少两篇)(1)谈谈你对史铁生本人及其作品的看法。(2)谈谈史铁生对你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