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阅读理解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8638928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看戏阅读理解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看戏阅读理解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看戏阅读理解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看戏阅读理解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看戏阅读理解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看戏阅读理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看戏阅读理解(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看戏教材理解看戏阅读理解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观众激动的情绪和艺术家精彩表演的场景。能感受艺术 家精湛的技艺与崇高的品德,感受人民群众对艺术家的喜爱。3. 学习精彩场面的描写以及关键词语对于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教学准备1. 搜集关于梅兰芳的文字资料及图片资料。了解梅兰芳的生平及主要艺术成就。2. 教师在课前充实一些关于京剧艺术的常识。教材简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在首都公园的露天剧场为群众演出的事情。在这篇 文章中,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人民对艺术家无比热爱的激动场面,以及艺术家精彩表演的 场面。通过这些描写,使我们产生身临其境的

2、感觉,仿佛真的在那个闷热的傍晚来到公园 里的露天剧场,和所有的观众一道感受那热切与激动的气氛。艺术家的一笑一颦,一举手一 投足,音乐、歌舞,刻画描写得细致入微,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作者把对人物的描写和对场面的描写结合得非常紧密把眼睛看到的和感情体验结合得非常 紧密。他把观众比喻成海,这个海随表演的情景而变化,时而沸腾,时而平静。他把艺术家 的歌唱比喻成珠子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 片深远的回音。他把艺术家比喻成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像潮水一样,涌到这位艺术家的面 前。这些精彩的描写相互穿插,编织成一个整体,极大地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使读者处于一 种阅读的兴

3、奋之中。这些写作技巧,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在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在这些地方下工夫,让学生认真体会,细细品味。这篇文章在用词方面也很有特色,值得学习借鉴。关于梅兰芳的演出资料很多,这里只反映了他艺术生涯中的一个场面,由点及面,了解艺术 家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的原因,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京剧艺术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反映出人民对艺术的追求和热爱。教师和学生都可以补充各种资料来丰富教学内容,加深对 梅兰芳的了解。建议本课教学1 2课时。解读与提示*第1段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这一段的静字,为后面的沸腾作铺垫。*第2段集中告诉我们,这种静,不是没有人,而是挤满了人。在每一个角

4、落都挤满了人。 而且,作者还作了一个比喻这简直像一个人海。这些人都是来观看梅兰芳先生的京剧表演的, 虽然有这么多人,却又这么安静,这可看出人们是多么期待演出开始,他们努力控制着自己 的激情。犹如海在屏住呼吸。*第3段写演出开始,写了演员,写了舞台,写了观众。作者先写群体后写个人,由面到 点逐步深入。剧场和观众是海,变幻的舞台是蜃楼,如幻如梦,变化无穷。蜃楼:也就是通 常说的海市蜃楼蜃景。光线经过密度分布异常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时,把远处的景物显 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异幻景,常发生在海边和沙漠。紧接着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 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有决心,也有疑惧;有大公的牺牲精神,也

5、有自私的个人打 算,这一组句子把穆桂英挂帅这个戏剧故事的剧情做了一个概括的描绘,突出了戏剧的 跌宕起伏和尖锐的矛盾冲突。(奸谗:奸诈,奸险,出卖国家利益,说人坏话和用花言巧语 巴结人。)这一段有很多对意义相反的词语值得学习积累。*第4段是着重写了梅兰芳的精彩表演。当女主角出场时,平静的海陡然膨胀起来这个陡 然和膨胀说明观众的激情是蕴涵已久的。卷起一阵暴风雨像触了电似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凸现了观众对剧中人物的喜爱,从侧面衬托出艺术家表演技巧的高超。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 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圆润的歌喉说明艺术家的歌声美妙, 辽远与逼近,柔和与铿锵是两对反义词。既表现了艺

6、术家演唱的技巧高超,又反映出剧情跌 宕起伏,内容丰富。(铿锵:形容声音响亮有力。这里对艺术家唱腔的描写细腻生动,妙不 可言。作者把艺术家的唱词比作珠子,从一笑一颦中,从优雅的水袖中,从婀娜的身段中, 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看到艺术家那高超的表 演。(颦:皱眉头。婀娜:轻盈柔美。作者在形容歌声如珠子时,用了一系列动词滚、滴、 溅、落增强了动感,描绘出唱段的感染力。这一段,一定要让学生仔细地朗读品味,边读边 想象。还可以结合课后第3题进行,体会词语在表现艺术家精湛技艺方面的作用。*第6段写戏剧达到了高潮。这一段把艺术家的表演和观众的反响融为一体。戏在这时候 达

7、到顶点。我们的女主角也就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 不让它消逝。作者的这一个比喻,不仅新颖贴切,而且有很强的感染力。表现出人民群众是 多么地喜爱和珍惜人民的艺术家,希望美好的艺术之花永远绽开,永不凋谢。让我们感受到 梅兰芳艺术生命的辉煌。观众像潮水一样涌到艺术家面前,观众和他打成一片。舞台已经失 去了界限。这儿的场面描写十分生动,反映了整个演出的盛况。演员与观众水乳交融人民 艺术家和人民心心相通。这也告诉我们,艺术和艺术家的土壤就是人民群众,艺术和艺术家 的生命植根于人民群众。*最后一段以一个设问句开始,自问自答,点出这个艺术家就是梅兰芳。这是梅兰芳先生在 66岁高

8、龄演出时的盛况。*本课的生字要注意耿和铿锵的读音。、。书写时,要注意沛字的右边不是市字,而是一竖从 头拉到脚。*课后第1题在进行教学时完成,文中这样描写的地方很多,不一定每个地方都要展开想 象,有重点地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场面来进行训练。比如第4、6段中的场面描写。*课后第2题在教学时,由学生自己勾画,然后进行交流。老师要引导学生吸纳借鉴这样 的场面描写,在今后的习作中学习精彩的场面描写。*课后第3题的词语采用随文的方式来进行,在学习课文时联系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这些 词语在表现梅兰芳表演艺术精湛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梅兰芳表演 的声音、动作。造句可以放到课文学习完了以后进行。感谢您的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