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难点问题及对策研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638730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难点问题及对策研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难点问题及对策研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难点问题及对策研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难点问题及对策研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难点问题及对策研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难点问题及对策研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难点问题及对策研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难点问题与对策研析大连海事高校就业市场与信息科科长 侯登凯【论文关键词】就业;市场开拓;难点;对策;营销【论文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作为毕业生就业的主平台,其工作质量和效果是检验及反馈学校教化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压力和挑战,就业工作中亦暴露出不少问题。对此,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我校相应的对策。多渠道、多角度、多手段开拓就业市场:运用市场营销理论,“以点带面”开拓就业市场,落实“派生”就业市场等方法。毕业生就业市场须发挥其主动的作用,努力推动毕业生就业,提高我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一、就业市场概述(一) 就业市场的定义及性质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是

2、指高等学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及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有安排、有组织、有目的地培育和建立起来的,对毕业生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人才市场,其任务是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双方进行就业双向选择、实现求职和聘请的首选场所。其主要功能是举办综合性就业双选会和用人单位专场聘请会、发布就业信息、供应网络服务和就业指导。从系统的观点来看,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有三大基本构成要素,一是作为供方的高校毕业生,二是作为需方的用人单位,三是作为服务方的高等学校。自主择业政策的施行,变更了安排体制下传统的就业模式,进入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向自主选择的市场化阶段。高校毕业生安排呈现出从制定安排到供应服

3、务,从安排管理到供应指导,从被动安排到自主选择。(二)就业市场工作对于高校就业的重要性辽宁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对2005年至2008年每年10月到12月全省部分本科院校开展的毕业生就业双选活动基本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高校毕业生在校内就业市场举办的双选活动中达成签约意向比例为28左右。以上数据充分说明,高校校内就业市场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择业中所发挥的作用特别大。据统计,70的高校毕业生是通过校内就业市场举办的双选会和聘请会实现就业的。另外,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就业市场的范围也在不断外延。在“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举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体制下,高校毕

4、业生就业市场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三)我校就业市场开拓的必要性大连海事高校是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定的世界上少数几所“享有国际盛誉”的海事院校之一,在交通航运行业中具有强大的优势,在我国从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迈进的征程中也扮演着特别重要的角色。随着我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不断改革,就业工作基本实现了以市场导向为核心、政府与教化部门宏观调控、学校主动举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然而就业市场开拓仍是就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2011年全国一般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60万人,我校毕业生达*人,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依旧严峻,工作任务仍旧艰难。由于区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差距、安排制度等方面的影响,我

5、校毕业生就业呈现地域结构性冲突。毕业生就业往往集中于发达地区及东南沿海城市,而到西部、基层就业的规模还特别有限。 二、我校就业市场工作现状分析 (一) 校领导高度重视就业市场工作 1、切实落实“一把手”工程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将学生就业工作视为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学校形成了“学校一把手亲自抓、院系一把手抓落实,多方联动,形成合力”的就业工作体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就业工作长效机制。校领导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帅,将“转变管理观念,强化服务职能,加强就业指导,坚持市场导向,拓宽就业渠道,培育一流的毕业生,构建一流的就业平台,供应一流的就业服务”作为工作目标。2004年建立了大连海事

6、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层层落实就业工作。学校切实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健全工作机构,确保人员编制与经费支持。实现就业服务专业化:组织对就业工作相关老师进行就业指导、心理询问、职业规划的培训。实现就业指导全程化:学校将第一课堂与其次课堂有机结合、团体辅导与特性化询问有效连接。在校领导的带领下,主动开拓就业市场,深化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加强我校毕业生思想教化,为确保大部分毕业生实现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2、加强对于就业工作的投入力度学生就业工作始终摆各项工作之首,不光想方设法地让学生能就业,而且还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就好业。为此,我校增加校内就业市场建设的资金投入,2004年成立了大连海事高校就业指导

7、中心,于2008年筹建了4000平方米的高校生就业发展服务中心,设施国内一流,集办公、洽谈、聘请等专用场地于一体。每年投入100万元经费,打造就业平台,加强就业指导、市场拓展与就业服务,加快校内就业网络建设进程,强化对校内秩序的监督和管理,加强高水平试验教学队伍建设,深化对高校生就业诚信教化,努力推动毕业生顺当就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学校还进一步完善了就业信息网,构建了信息共享、政策发布、网上聘请、远程面试、指导询问、网上办公六位一体的海大就业网,日访问量约4000人次。 3、成立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大连海事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成立于2004年,较宏观地开展学生就业教化、指导、服务和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

8、等工作。把学生当成服务对象,仔细地指导学生面对市场和竞争,帮助学生分析市场行情、确定就业目标。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现今已发展到150余人,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四个区域收集就业信息。创建“就业通手机短信系统”、“学生简历系统”、“企业聘请系统”、“视频中心”、“电子杂志”、“手机版就业网”等六大系统,为学生就业供应全方位服务。就业指导中心还备有各类有关就业指导的图书、报刊、杂志和企业介绍材料,供学生们随时查阅等。中心职能全面,倍受学生们欢迎和信任。(二)我校2008-2010年就业增长数据分析1、08年未有数据2、我校2009届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上,有近300家用人单位进场聘请,供应就业

9、工作岗位4000余个,聘请会第一天一次性签约689人。3、我校2010届毕业生总计4875人,其中毕业探讨生1054人,本科毕业生3821人。毕业探讨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3.35%,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3.48%,比2009年初次就业率有了显著提高。2010双选会共有405家企业进校揽才,供应8976个岗位,其中航海类专业岗位为3635个。与09年双选会相比,参会企业多了近百家,岗位数却多了一倍。(三)我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就业市场运行体制仍不成熟,市场服务机制有待完善目前,我校毕业生校内就业市场整体运行体制还未成熟,就业市场运行规则和管理制度没有完全统一和完善,信息收

10、集和发布方式方法较为落后,而且大部分实行独立操作的运行方式开展就业双选活动,同类或同级别高校间的市场协作体制尚未建立。尤其是毕业生校内就业市场信息反馈制度滞后,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信息跟踪不到位,干脆影响了学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育和制定教学安排上的信息收集,也导致了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降低。 2、就业市场区域开拓不到位,开拓形式单一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毕业生就业市场发育状况也不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发育相对滞后,经济发达地区对毕业生的需求多,毕业生对发达地区求职的主动性高和适应实力强,这些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发育程度也高。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干脆影响着高校

11、毕业生的求职去向,也明显影响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与建设。 目前,我校把开拓就业市场主要精力放在了对校内专场聘请会和双向选择会等工作上,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过于单一化,在就业市场渠道的拓展和实现高校生就业形式多样化方面建设不够,不能为毕业生刚好地供应广泛的就业信息和珍贵资源。 3、就业宣扬工作有待加强毕业生是学校的特殊产品,应充分利用营销手段,增加我校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毕业生就业的时间阶段,要加高校校品牌的宣扬力度,吸引用人单位的留意力。经过多年的发展,以显明的航海类高校特色和较高的教学质量在社会上形成稳固的晕轮效应。我校就业工作的优势领域主要是在交通运输行业,特殊是航运界,学校高度

12、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全方位提高学生就业的质量。近年来,校领导亲自带队先后到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通等地开拓就业市场;邀请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等进校聘请。然而从长远角度来说,就业宣扬工作还有待加强,接着着眼于加强我校的品牌建设,增加就业宣扬力度,实行多样的宣扬方式。三、完善我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对策和建议(一)全面增加就业市场意识,整合校内就业市场资源开拓就业市场1、挖掘校友会资源拓宽就业市场校友是学校最珍贵的资源也是最有效的资源,校友资源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学校就业市场的开拓。主动发挥校友力气,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多年来,我校的各界毕业生已分布在社

13、会的各行各业中,联络校友的力气,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扩大就业信息来源,为毕业生供应帮助。我校在全国大部分省市都建有校友会,通过联系校友,刚好了解各地、各行业就业需求状况,发挥校友的影响力,吸引用人单位来校,并可刚好向母校反馈各地就业市场需求状况,以便于探讨决策。我校同时也开创了“海大信使”工程,在毕业生和母校之间搭建信息沟通的桥梁,充分发挥毕业生在我校就业工作中信息传递的作用,帮助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做好校外就业信息搜集及反馈工作。2、整合专业学位学院资源开拓就业市场我校内部要形成校级领导、职能部门、院系领导、指导员以及专业导师组成的上下贯穿、犬牙交织、多层次、多渠道的毕业生“营销”体系。就业工作的

14、重心要下沉,以各学院为主要开展对象,尤其要发挥专业导师的力气,专业导师对学生的专业学习状况比较了解,主动发挥导师的专业社会关系,深化行业中挖信息、找岗位、推学生,为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供应更适合的就业岗位。这样,从上到下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个责任明确、目标明晰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组织保障体系,整合专业学位学院资源,开拓就业市场。3、发挥二级学院资源落实就业市场学生的就业工作不只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而是关系学校发展的全校性的工作。就业指导中心应与二级学院一起,定期走访与学校关系比较亲密的企业,开拓市场。各学院应走出校门,与相关行业集团、大型企业和单位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将这些单位作为学生就业的

15、基地,不断加高校生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力度,努力培育和提高学生实践动手实力。通过实施“实习生安排”、指导“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和建立“企业精英俱乐部”等有效手段,为用人单位与学生搭建沟通沟通平台,达到用人单位需求和学生综合技能对接,增进双方提前了解,有效推动聘请关口前移,促进毕业生的提前就业。(二)完善就业市场工作,落实就业岗位1、发扬我校有形就业市场的优势在构建我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过程中,邀请用人单位干脆到校,召开大、中、小型校内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或聘请会,是完善我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功能的一种特别有效和不行缺少的方式。校内聘请活动可分两大类型,一类是大型双选会,其次类是中、小型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或

16、校内专场聘请会。我校大型双选会通常是在每年的11月份实行,中、小型校内聘请会应常常性、不定期地实行,我校每年举办中、小型校内聘请会上百余场。自2009年起,学校着眼提高工作成效与水平,科学调整就业市场开拓思路。每年上半年重点“走出去”,主动向知名企业介绍学校的专业设置、特色以及毕业生状况,抢先进入企业下半年聘请安排。下半年着重“请进来”,组织召开专场聘请会、供需见面洽谈会、大型企业组团聘请会等,稳定就业市场。我校应接着组织“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专场聘请会”及大型双选会,突出并扩大我校的有形就业市场的优势。2、定期召开“主题网络聘请会”发挥无形就业市场优势加强网络聘请将是高校促进高校生就业的一个最重要的努力方向之一。因此,我校也特别重视网络就业市场建设。第一,完善海大就业网,以利于学生和用人单位发布信息为原则更合理调整网站结构,丰富网站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