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发芙蓉”与“镂金错彩”审美感受的异同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8638479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初发芙蓉”与“镂金错彩”审美感受的异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论“初发芙蓉”与“镂金错彩”审美感受的异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论“初发芙蓉”与“镂金错彩”审美感受的异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论“初发芙蓉”与“镂金错彩”审美感受的异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论“初发芙蓉”与“镂金错彩”审美感受的异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初发芙蓉”与“镂金错彩”审美感受的异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论“初发芙蓉与“镂金错轸审美感受 的异同之我见记得上设计美学这门课时,张老师曾经告诉过我们什么是美的,但是很难说清楚美是什 么,我认为,事物既然存在着,就肯定有它美的地方,不同的东西,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课程结束时,张老师让我们看宗白华的美学散步,当时真的没有理解“美”的具体含 义,但是当自己真正用心去读时,受益匪浅,感慨颇多,他教会我什么是美的,而什么又 是不美的,他给我提供了另一种途径去发现美,去认识美,让我在“美”的海洋里尽情地遨 游,在我认为的“美”的世界里,尽情地开怀。“美是艺术的特殊目的”,“艺术”的一定是“美”的,但“美”的却不一定是“艺术”的。因为“艺 术”反映的是人的能力,那

2、些未经人加工的自然状态下的事物、风景,就不是艺术”一虽然 它们也会使人产生美感。一:关于两种美的形式在中国美学思想史上,“初发芙蓉”与“镂金错彩”可谓两种贯穿始终的美感形态。这个是 由宗白华先生提出的。一曰:出水芙蓉之美,一曰:错彩镂金之美!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里有一篇文章是关于错彩镂金的美和芙蓉出水的美,其 中概括性地总结来了中国美学思想的两大主要类别,也囊括了中式美学思维的核心脉络。 这两种美无处不在,正如李白的诗,可以称得上出水芙蓉之美,类似于自然之美;镂金错 彩之美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像商朝的青铜器,玉器上的那些纹饰,称得上是镂金错彩之美, 也就是创造之美吧。纵观中国各朝文化艺术风格,无

3、不与这二者有着深刻的联系,这二者的分野自魏晋南北 朝便已形成,自此,先秦时代“错彩镂金、雕绩满眼的精工、做作的美便让位于“初发芙蓉、 自然可爱”的美。此时,亦产生了谢赫的古画品录,影响千古。自此,“气韵”、“形神” 成为艺术家不断追寻的灵魂。可是,到了现代,在西方经济文化的强势影响和渗透下,中 国传统美学思维及其成果已逐渐僵化成一些点缀在现代生活各个方便的可有可无的形式主 义符号了,就如装饰品上的东巴文、甲骨文一样,我们看不懂但是却热衷于使用。但是,中国传统艺术却是有着深刻的美学内涵的思想产物,要使用得好,必须领会得 深。那么,错彩镂金的美和芙蓉出水的美各自有何特色呢?据资料记载,“错彩”与“

4、镂金”是我国古代在青铜器上做图案纹饰的两种不同方法,“错 彩”即是在器物上涂饰各种错综复杂的图案,而“镂金”则是一种镶嵌纹样的工艺。后来,南 朝钟嵘在其诗品中引用了“谢诗如芙蓉出水,颜诗如错彩镂金”这样的句子,两者自此 分了优劣,并从此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贯穿了下来。其实,在当代,二者已没有了绝对的孰优孰劣的问题,而仅关乎于如何运用的问题。 只要运用得好,任何一种,都可以成为美好的艺术实践。只是,在现有的时尚文化方面, 我们总是能找出更多的“错彩镂金”形式的美,而甚少关于“芙蓉出水”的实践,这或许主要是 因为,前者比后者更容易的原因吧,因为“错彩镂金”主要在于堆砌,在于叠加,而“芙蓉出 水”却要求

5、“直取性情”,“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是一个有难度的问题,而且很不好把握。二:关于两种美的呈现“错采镂金”和“芙蓉出水都是美的呈现,一个重形,繁富雕饰,强调艺术中的人为(伪); 一个重神,平淡自然,强调艺术的浑然天成。哲学是构成美学和艺术的灵魂,任何一种美学思想和理论体系的产生都不是突如其来, 横空出世的.而是根植于一定的哲学土壤,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就说:“文艺从它 的右邻哲学获得深隽的人生智慧、宇宙观念。”错采镂金”和“芙蓉出水”的美的最初产生也 不例外,它们的源头可以追溯至先秦儒道哲学。关于“美从何处寻”,宗白华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他认为“美感”是人的心理现象。 当我们说某样事物是

6、“美”的时候,其实是将自己的心理感受对象化到事物上去了,也就是“移 情”,进而以为“美”是事物本身具有的属性了。事物是否“美”,取决于它在人心里引起的感 受,没有绝对相同的感受,也就没有绝对相同的“美”和“美感”。正如宗白华所说:“文学追赶艺术描绘身体美的另一条路,就是这样:它把美转化做 魅惑力。魅惑力就是美在流动之中。因此它对于画家不像对于诗人那么便当。画家只能叫 人猜到动,事实上他的形象是不动的。因此在它那里魅惑力就会变成了做鬼脸。”但是在 文学里魅惑力是魅惑力,它是流动的美,它来来去去,我们盼望能再度地看到它。又因为 我们一般地能够较为容易地生动地回忆动作,超过单纯的形式或色彩,所以魅惑

7、力较之美 在同等的比例中对我们的作用要更强烈些。”在中国画里,同样地,绘画可以将文学里的难 以追逐的“美”转化做“魅惑力气而“魅惑力”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大美”。“大美”是一种超自然的人格本体,因而美就不在于具体可见之某物上,二十一种超于 形色声音的不可见不可闻的东西。而那些所谓的“大美配天而华不作”,即在强调美不在于 外在之华饰,而在于真实而朴素之玉美。宗白华先生认为,从魏晋时代开始,人们认为初 发芙蓉”比之于“错彩镂金”是一种更高的美的境界。在艺术上,要着重表现自己的思想,自 己的人格,而不是追求文字的雕琢,这是美学思想的一个大的解放。三:关于两种美的互补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错采镂金”与“

8、芙蓉出水”这两种美感一一形与神、实与虚的互 补才促成了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宗白华说:“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既须得屈原的缠绵排 侧,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缠绵排侧,才能一往情深,深入万物的核心,所谓得其环中。 超旷空灵,才能如镜中花,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所谓超以象外。”要做到“缠绵排恻”就必 极尽“错采镂金”般的繁富之美,而要做到“超旷空灵”就必然用“芙蓉出水”般的白描。“错采镂金”和“芙蓉出水”在哲学思想上体现出的儒道互补精神在美学观上则反映为功 利论美学观与超功利论美学观的互补。儒家是文艺和审美的功利论者,而道家则是超功利论者。前者提倡礼乐教化,既承认 个体情感欲望的合理性,通过文艺审美活动

9、给予一定的满足并加以定向引导,又主张用礼 仪加以制约,使个体情感欲望不超过一定限度,即所谓“发乎情性而止乎礼义”是也。因而 文艺审美必须承担教育人的任务,使人性提高,养成高尚情操,达到“美善相乐”。道家主 张无为,反对儒家设教,主张行不言之教”,追求天地之大美”,认为只有超越官能欲望和 现实利害关系,才能达到此美境。这正是超功利主义美学的基本主张。功利主义美学,比 较受政治统治者的欢迎,因而儒家美学思想经常占据正宗地位。但是这种观点走向极端, 便否定文艺审美的自身规律和独立价值,束缚文艺审美的健康发展。此时便有超功利主义 美学站出来为文艺审美争取独立地位,要求摆脱政治枷锁,以此弥补功利主义美学

10、的缺陷。 这正是道家美学存在的意义。当然道家经常过分强调文艺审美的超越性、独立性,又割断 了文艺审美与现实的关系,也不利于文艺审美的发展,更不利于向社会普及因此儒家美学 观对道家也有纠偏救弊之作用。儒家的功利论美学观与道家的超功利论美学观既对立叉统 一,既相反又相成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发展。四:总结我喜欢周杰伦的歌,喜欢那些成长中那些淡淡的忧伤以及那些淡淡的快乐。许多个夜 晚在东风破(流行歌曲周杰伦作曲)的旋律里入睡,悠扬的二胡声每每将我带入未知 的又似曾相识的世界,引动无尽的夹杂着哀愁与温暖的回忆与追思疽一个造出新节奏的人, 就是一个拓展了我们的情感并使它更为高明的人”。如果一

11、首新歌的新曲也算新节奏,那作 曲家就是“高明的人”。这种新节奏也得符合人的审美心理一至少是部分人。没有人的心绪 和思维是相同的,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刹那”的心绪和思维也是不同的,那么就有无数的新 节奏”等着人们去创造,去发现,来满足这无数的心绪和思维,以应和它的节奏,引起它的 共鸣和感触。这样的情绪其实也是一种美,无关“初发芙蓉”与“镂金错彩”。总之,从“初发芙蓉”和“镂金错彩”,是中华美学从自发到自觉的跃进,是中式艺术思想 的源与流,也是我们一直所追求的一种美的形式,在当今炫目的时代潮流中、我们要把握 住自己文脉中那“清纯而感性”的美学主题,找到属于自己的“美” !而真正的“初发芙蓉”和“镂 金错彩”之美,确实需要我们深刻地加以认识和领味。10级产品班王晓雨学号:2010030651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