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广播电视概论27020自考大纲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8638296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27020自考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27020自考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27020自考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27020自考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27020自考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27020自考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广播电视概论27020自考大纲(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广播电视学是新闻学中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学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程。广播电视概论主要以当代的视角,全面梳理广播电视业从诞生到今天的发 展历程;阐述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规律;揭示当今媒介新技术对广播电视行业变革 的深刻意义;介绍广播电视业务的最新发展动向;解析广播电视产业化的经营与管 理;探析媒介融合下的广播电视发展之路,全面、系统地展示最新的广播电视事业 发展全貌。二、课程目标 近年来广播电视技术的数字化,使广播电视的传播观念和广播电视业的发展 面临着根本性变革。网络、手机、移动电视等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给广播电视等传统 媒体带来了极大的生存危机,也重写了媒

2、介共生的格局。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 要求应考者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对广播电视媒体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认识,具体达 到以下的要求:1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正确认识广播电视的发展规律及工作原则;认识广播电 视传播的伦理内涵;2了解世界及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全媒体时代世界广播电 视发展的趋势;3熟悉广播电视的声音和画面传播的基本原理;熟悉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文 艺节目等节目的形态和要求;熟悉广播电视产业化的经营和管理,从而具备一定的 分析、研究能力和业务能力。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广播电视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以新闻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同时又涉 及到新闻学的基本业务知识。因此本课程的前

3、修课程包括新闻理论、新闻采访、新 闻写作、传播学等,这些课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内容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六章、第七章及结语;次 重点为第四章、第五章、第八章;一般内容为导论和第九章;本课程的难点主要在 于一些章节的基本原理及理论与其它相关学科的理论联系紧密,表现最为突出的是 第五章和第九章,需要考生仔细阅读,认真领会和感悟。II考核目标本大纲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识记”、“领会”、“掌握”三个能力层次的要 求,它们的含义是:1识记:要求考生能知道本课程中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点的含义,并能 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正确的表述、选

4、择和判断。2领会:要求考生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有关概念及原 理的内涵及外延,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正确表 述。3掌握:要求考生在对本课程的知识在识记、领会的基础上,能进而运用基 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来分析、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实际问题.,这是一 种较高层次的要求。川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导论 理解广播电视媒介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导论的学习,了解学习广播电视概论相关内容是为了:理解广播电视媒 介运作的基本知识;提升广播电视媒介的素养;认识到全面研究广播电视媒介需要 具有跨学科的眼光和视野。二、课程内容 1对广播电视媒介运作宏观理解的

5、意义 2提升广播电视媒介素养的意义 3理解广播电视媒介的方法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识记:广播电视媒介的工作者;全面研究广播电视媒介的路径。领会:对广播电视媒介运作宏观理解的意义;提升广播电视媒介素养的意义。 掌握:对广播电视媒介感性直观思考的具体内容;理解社会学研究广播电视媒介 的主题;传播学对理解广播电视媒介的意义。四、本章关键问题 学习广播电视概论相关内容的意义是什么?全面研究广播电视媒介为什么会需 要跨学科的眼光和视野?第一章 世界广播电视发展史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世界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轨迹,了解广播的诞生与发展;电视的诞生与发展;认识广播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二

6、、课程内容第一节 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背景:传播技术的进步轨迹 1克服空间限制的需要2真实地模仿,复制客观现实的需要 第二节 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轨迹1广播技术的发展 2电视技术的发展:图像和传播能力的双重进步 第三节 广播事业的诞生和早期发展1广播事业的发轫 2广播管理体制的形成3广播业务的早期发展:兼容性的发挥第四节 广播的黄金岁月 1“大萧条”对广播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2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广播媒介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五节 电视的黄金岁月和广播面对挑战的应对策略1电视的黄金岁月和广播面对挑战的应对策略 2广播媒介的应对策略和持续发展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领会:从历史进步角度理解广播电视媒介。(

7、一)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背景:传播技术的进步轨迹 识记:媒介技术的发明得益于人类内驱动力的作用;电子传播。领会:“电”用于传播的意义;媒介技术的进步与模仿行为的进化。(二)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轨迹识记:无线电的发明;无线电报的发明;收音机技术的发展;光电效应; 荧光效应;机械电视和电子电视的发明。领会:电视记录和传播技术的进步。(三)广播事业的诞生和早期发展识记:人类第一次广播播音;广播事业的诞生;早期的广播文艺节目。 领会:早期的广播新闻。掌握:世界上三大广播电视体制。(四)广播的黄金岁月识记:广播传播的基本特性;炉边谈话。 领会:经济危机对广播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广播媒

8、介发展的促进作用。(五)电视的黄金岁月和广播面对挑战的应对策略 领会:电视新闻对社会的影响;电视媒介的艺术兼容性。 掌握:广播媒介面对电视挑战的应对策略。四、本章关键问题 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背景是什么;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轨迹是怎样的?广播事 业是如何诞生的?为什么经济危机和第二次大战对广播事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电视新闻的出现对社会有什么影响?广播媒介是如何应对电视的挑战的?第二章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全面了解旧中国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了解新中国广播电视事业曲折发展的历程;了解改革开放后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及新世纪中 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新格局。二

9、、课程内容第一节 中国广播事业的诞生和早期发展 1清朝时期的电报事业2北洋政府时期的广播事业3民国政府时期的广播事业 4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广播事业 第二节 新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和挫折 1“十七年”间的中国广播电视事业概况 2“文革”时期广播电视事业的挫折和曲折发展 第三节 改革开放与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腾飞1改革开放的宏观背景与新时期中国广播电视事业改革的起步2改革开放与中国广播事业的两次变革 3改革开放与中国电视事业的腾飞 4新世纪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新格局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识记:中国广播电视媒介发展历程的特色。(一)中国广播事业的诞生和早期发展识记:清朝时期的电报事业;

10、北洋政府时期的广播事业;民国政府时期的广播 事业延安新华广播电台。领会:外国人在中国办广播电台的历史意义;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广 播事业。(二)新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和挫折识记: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全国电视网;彩色电视及有线电视的出现。领会:“十七年”的广播事业取得的成就;中国电视诞生的时代背景;广播对 “文化大革命”推波助澜的宣传;广播电视的曲折发展。(三)改革开放与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腾飞识记:四级策略;珠江经济广播电台;文人电视的崛起;九三变革;快 乐大本营;南京零距离;央视新闻频道。领会:1976年至1978年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北京电视台的发展变化; 30多年来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发

11、展的历史是其功能不断健全和完善的历史;影视 分家凸显电视自身的娱乐功能;广播电视广告的传播;中国广播事业的两次变 革;1993年电视纪实语言的突破性改革;中国电视娱乐化的浪潮;音乐广 播的“模式化播出”;中央电视台在新世纪的变革与发展。掌握:广播应对电视挑战采取的办法;20世纪80年代电视新闻的特征; 电视运营体制的变革;新世纪影响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因素;新世纪广播 的变化与发展;央视新闻频道的运作原则;地方电视台发展策略;新媒体对 广播电视事业的冲击和影响。四、本章关键问题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历程有何特色?新中国广播电视事业是如何发展的?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是如何腾飞的?第三

12、章 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规律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技术是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基础;了解不同的广播电视 运营体制及其特点;了解社会文化的变迁对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影响;认识“媒介 英雄”在广播电视媒介变革时期的作用。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技术的发展是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基础1技术是广播电视媒介发展最根本的推动力量。2互联网技术对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影响深远。第二节 体制的类型决定广播电视媒介运作的基本理念1国家经营型的广播电视体制2公共机构型的广播电视运营体制 3商业型的广播电视运营体制 4国营和商业并行不悖的中国当代广播电视体制第三节 社会文化的变迁是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外部资源1“理想主义

13、”的时代精神造就的“文人电视” 2市场经济大潮造就的商业电视第四节作为媒介英雄的个人是广播电视媒介变革时期的重要因素1. 爱德华默罗和广播现场直播节目的诞生2中国电视“九三变革”中关键人物的作用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技术的发展是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基础 领会:技术是广播电视媒介发展最根本的推动力。 掌握:互联网技术对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深远影响。(二)体制的类型决定广播电视媒介运作的基本理念识记:国家经营型;公共机构型;商业型。领会:决定广播电视体制内涵的因素;国家经营型广播电视体制的特点;公共 机构型广播电视体制的特点;公共机构型广播电视发展面临的问题;我国的广播电视 管理体制。掌握:商

14、业型广播电视体制的特点;我国政府对广播电视文化调整采取的方式。(三)社会文化的变迁是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外部资源领会: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电视文化特色;20世纪80年代电视纪录专 题片的特点。掌握:20世纪80年代电视剧的特点;在追求经济效益的社会背景下中国 电视界的变化。(四)作为媒介英雄的个人是广播电视媒介变革时期的重要因素识记:爱德华默罗与广播新闻直播节目;孙玉胜与电视制片人制;陈虻与纪 录片栏目化。领会:柴静与感性传播的电视纪实语言。四、本章关键问题为什么说技术发展是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最根本动力?为什么说互联网技术对 广播电视媒介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不同体制类型的广播电视媒介在运作理念上

15、各自 有哪些特点?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广播电视媒介传播内容有哪些影响?第四章 理解声音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声音的物理属性、心理属性、社会属性;了解音乐性声音及其在广播电视传播中的使用;了解语言性的声音及其在广播电视传播中的使 用。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声音的属性1. 声音的物理属性2. 声音的心理属性3声音的社会属性第二节 音乐性的声音及其在广播电视传播中的使用1何谓音乐性声音 2理解广播传播中的音乐性的声音 第三节 语言性的声音及其在广播电视传播中的使用 1声音和语言2理解广播中的语言性声音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声音的属性识记:声音的物理属性;声音的心理属性;热门音乐系统。 领会:人对声音的联想;声音的社会属性;音乐电台遵循的收听率法则。 掌握:热门音乐系统的性质及其编排原则。(二)音乐性的声音及其在广播电视传播中的使用识记:广播的声音包括语言、音乐、音响;广播中音乐性声音;语气;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