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8637750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案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言的演变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语言一面是稳定的,另一面又在演变的道理。 2、初步区别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一般异同点,注意语体风格,纠正书面用语中“半文不白”的现象。 3、学习本文在说明中运用不同的方法和通俗简练的语言。【重点和难点】 1、重点: 本文举例说明的方法和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的写法。 2、难点: 古今语言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学习课时】1课时【背景介绍】 本文为语文常谈一书的第六章,原名古今言殊,是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普及性读物,共收文章八篇,课文是其中的第六篇。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四个部分的小标题为“语言也在变”,“语汇的变化”,“语法、语音的变化”,“从文言到白话”。选入课

2、本时,作者删去了第四部分,前三部分的小标题换成了序数词一、二、三。 吕叔湘,江苏省丹阳县人,我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数十年来一直从事语文研究和语文教学工作。写了不少专著,代表作是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论文集、语法修辞讲话(与朱德熙合著)【自主阅读】预习案第一部分: 语言也在变 1、写一封信的“信”,古人用哪一个字表达? “信”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第一节告诉我们: 语言具有稳定性,它的变化短时期不能察觉。但是语言同世界上万事万物一样,是不断地运动和变化着的。 语言又具有继承性,现代汉语就是继承了古代汉语并加以发展而成的。2、阅读2-7节,划出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段文言里与现代汉语“意义有所不同”,“

3、用法有些两样”的字。如:根据划出的词看,哪些词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但不能单用?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古代汉语中许多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成了复音词里的一个词素,有的只是成语的一个成分。如“形影不离”、“糖衣炮弹”、“破镜重圆”、“自以为是”、“信以为真”等,这是古今汉语的一大差别。3、以“之”字为例子,结合课文说明“意义没有改变,可是使用受到很大限制”。 4、请把第三自然段里文言句子划出来,并译成现代汉语。 原句: 译文: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1) (2)我与徐公孰美? (2) (3)君美甚。 (3) (4)忌不自信。 (4) (5)客从外来。 (5) (6)

4、与坐谈。 (6) (7)不若君之美。 (7)教学案第二部分: 语汇变化的几个方面 1、有些字的消失。古时一些常用的字,现在不用了。我们学过的劝学(节选)里有等词,这些词今天也不用了。 2、“新字的出现”。 “有些字眼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而出现。” 如: 属于“金”部首新出现的字: 属于“气”部首新出现的字: 属于“石”部首新出现的字: 可以肯定,将来还会有大量的新字眼充实到现代汉语词汇里来。自然,出现新事物、新概念不一定就要造新的字,也可以通过其它形式造出新词来表达新的概念。 3、外来事物带来了外来语。 汉语中的外来词有意译、音译、部分音译法三种。 意译: 音译: 部分音译: 4、随着社会

5、的发展,生活的改变,许多字眼的意义也起了变化。 比较下面句子里加点的字的古今意义的不同: (1)可烧而走也 赤壁之战 古:今: 步行 (2)以头抢地耳 唐雎不辱使命 古:今: 非法夺取 (3)孤与老贼势不两立 赤壁之战 古:今: 偷东西的人 (4)欲亡赵而走燕 廉蔺列传 古:今: 灭亡、死亡 (5)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今: 讽刺 (6)劝学 劝学 古:今: 说服 (7)使人给其食用 冯谖客孟尝君 古:今: 给予 5、学习文言文或现代书面语某些复合词和成语时,要注意古今词义的演变。 试在文中所举例子外再各举两例:(1)词义变化的一种形式是词义扩大或者缩小。 (2)词义的转移也是一

6、种变化形式。 (3)词义变化的又一种形式是词义的弱化与强化。 补充资料:“总之,语言的变化涉及语音、语法、语汇三个方面。由于语汇联系人们的生活最为紧密,因而变化也最快、最显著,而且形式最多、最复杂。”但是不管变化的形式怎么复杂,却总是沿着语言的“简”和“明”两方面发展的。如: 过去讲“病愈”用“瘳”chu ( 病数月乃愈狱中杂记) ;讲“儿童”用“垂髫”tio (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这些字既难读又难写,现在分别被“病愈”、“小孩”等词代替了。第三部分: 语法和语音的变化。 1、语法的变化。 原句 译文 句式 (1)吾谁欺? (2)不我知 2、语音的变化。 读春望,标出它的韵脚(押韵

7、的韵母)。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押韵的韵母: 补充资料: 就诗的平仄来说,阴平、阳平(一、二声)是平声,上声、去声(三、四声)还有入声是仄声。现在普通话里已经没有入声字了。入声的特点是读的时候短促而不能延长。吴语里还保留着全部的入声系统。送友人这首诗读音的古今不同正反映了语音的古今变化。小结:这本语文常谈是关于语言文字的普及性读物。在表达方式上,他侧重通过分析事实来阐释观点、说明道理,用、等多种方法,把语言演变这个相当复杂的历史现象解释清楚。巩固案【探究拓展】1、搜集2013-2015年流行词,试举一例分析语言

8、演变的过程。2、写出与下列文言词相当的现代汉语单音词。 走( ) 行( ) 往( ) 去( ) 返( ) 食( ) 履( ) 饮( )【自主阅读部分答案】第一部分: 语言也在变 1、“书”例: 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1)相信“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 (2)使者“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孔雀东南飞 (3)确实“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2、 意义相同,不能单用的有: 古: 形 貌 衣 镜 妻 自 信 外 今: 体形 容貌 衣服 镜子 妻子 自己 相信 外面3、 “之”在古代汉语里使用极其频繁,其它用法暂

9、且不说,单就表示从属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用法,就有附在名词后边的。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有时附在形容词后边的,如“高爽之地”。可是“之”表示从属关系时,今天就不能说“李明之学问很好”,“美丽之校园,令人陶醉”等,因为这种说法半文半白,不规范,要把这两句话中的“之”改为“的”,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要求。( 在某些特殊固定短语里,“之”仍旧保留着。如“之上、之下、之中、之内、之外、之前、之后、三分之一、原因之一、条件之一、一技之长、光荣之家、少年之家”)4、译文: (1) 我跟城北徐公比哪个漂亮? (2) 我跟徐公比哪个漂亮?(3) 你漂亮得很。 (4)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漂亮)。 (5) 客人从外边来。 (6) (邹忌)跟(他)一起坐下来交谈。 (7) 不及你漂亮。第二部分: 语汇变化的几个方面1、我们学过的劝学(节选)里有“舆”、“蛟”、“跬”、“骐”、“骥”等词,这些词今天也不用了。2、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