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煤化工产业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8637038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南市煤化工产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淮南市煤化工产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淮南市煤化工产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淮南市煤化工产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淮南市煤化工产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淮南市煤化工产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南市煤化工产业(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淮南市煤化工产业发展瓶颈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煤化工产业涉及煤焦化、煤气化、煤液化和电石等产品。近年来, 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高位运营,使石油和天然气化工产品竞争力受到一定限度的削弱, 而作为煤炭资源丰富的省份和地区,在“十一五”规划中都将煤化工作为重头戏,纷纷做出投资煤化工的决策。然而, 我们必须苏醒地结识到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对煤炭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技术、资金和社会配套条件规定较高,同步煤化工产业是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在产业发展中还存在诸多不拟定因素和风险。为了加快安徽淮南煤化工基地的建设步伐,针对我市煤化工发展中存在的瓶颈和制约因素及其应采用的对策和措施,我委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2、,走访了部分专家和学者,现提出如下研究报告:一、淮南市煤化工发展的现状及其装备水平、淮南煤化工发展的现状淮南煤化工起步于2世纪50年代,通过5近年来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管理、操作经验,具有较强的引进、消化、吸引和创新能力,为大力发展煤化工奠定了较强的物质、技术基本。淮南市既有安徽淮化集团有限公司(如下简称淮化)和江苏德邦兴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淮南分公司(如下简称德邦公司)两大重要生产公司以及其她中小型化工生产公司。通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形成了化肥、酸、碱、盐和基本化工原料以及精细化工的区域化工体系,具有氨加工、甲醇加工、硝酸盐加工、精细化工、焦化系列和纯碱六大产品系列,产品达多种。其

3、中淮化集团总氨生产能力3万吨,尿素42万吨,硝酸铵15万吨,浓硝酸45万吨,精甲醇6万吨,甲醛万吨,混甲胺4万吨,二甲基甲酰胺4万吨,焦炭28万吨等,其尿素产品获国家“质量免检产品”称号,浓硝酸自1997年起产销量居全国首位,成为亚洲“第一硝”,市场占有率20%左右。德邦公司既有纯碱和氯化铵生产能力为30万吨。、既有重要装置产品规模、技术来源和技术水平()总氨(合成氨+甲醇)约5万吨,其中淮化集团与化工部第三设计院等单位联合开发,国内第一套合成氨联甲醇工艺,获得国家设计金奖,国内领先,新系统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精甲醇6万吨,与化工部第三设计院等单位联合开发,双塔精馏工艺,国内领先。()甲醛

4、4万吨,电解银法,自主开发,国内先进S4)硝酸铵万吨,国内技术,中和法,老式技术。 (5) 11万吨尿素,水溶液全循环法工艺,技术落后。(6)浓硝酸2万吨,前苏联直接法制浓硝酸技术并自主在大范畴内进行独特的技术改造,由建设初期的年产万吨扩产至目前的2万吨,国内领先。(7)稀硝酸35万吨,双加压四合一机组,伍德工艺,国内领先。()间接法浓硝酸8万吨,硝镁法,老式技术,国内先进。(9)混甲胺4万吨,国内技术,国内领先。(0)二甲基甲酰胺(DM)4万吨,引进美国A公司一步合成法技术,自主技术改造扩产,国际先进,国内领先。(11)焦炭28万吨及配套化产回收装置,与鞍山焦炭耐火材料设计研究院联合开发,淮

5、南单一煤种侧装捣固炼焦工艺,国际先进,国内领先。(12) 0月投产的年产18万吨合成氨、3万吨尿素装置,分别引进美国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工艺,国内南京化学公司NHD脱硫脱碳专有技术,丹麦托普索氨合成工艺,意大利斯那姆氨汽提法制尿素工艺,法国液空公司内压缩双泵空气分离工艺,整套控制系统采用CS集散控制,装置为国际先进,国内领先。(13)4万吨双氧水,自主技术改造,技术水平国际先进,国内领先。(4)3万吨纯碱和3万吨氯化铵,联碱工艺,技术水平同行业先进。二、淮南发展煤化工的有利条件及优势1、能源丰富。淮南煤炭资源丰富,远景储量444亿吨,已探明可采储量153亿吨,且煤质优良,具有低硫、特低磷、结焦

6、性好、粘结性强的特点,是优质的动力和化工生产用煤,为煤化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资源供应。淮南作为华东火电基地,可为煤化工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电力供应。2、水资源丰富。淮河干流由鲁台孜进入淮南市,曲曲流长87公里,至新城口出市境。淮河年过境水量约215亿立方米,淮南市年平均降雨量约88毫米,地下水补给量约亿立方米。据测算,在保证率5%、%时,淮南市可运用淮干水资源量分别为4.亿m3和25亿3。江淮地区雨水充沛,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补给量较大。经计算,本地水资源总量在保证率7、95时分别为29.35亿3和29亿m3。丰富的水资源量为煤化工的大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保障。、煤化工基本雄厚。淮南市的煤化

7、工工业始建于五十年代末期,通过几十年来的发展,现已形成了一定的基本,汇集了G间歇煤气化、富氧持续气化、焦炉气部分氧化、德士古水煤浆加压煤气化、恩德粉煤煤气化以及煤炭焦化等多种煤气化技术,掌握了煤气化多联产制造化工产品的前沿技术,为煤化工上大项目建大装置奠定了基本。特别是以淮化集团公司为代表的煤化工在全国占有一定的地位,哺育了一大批管理、经营和技术人才,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管理和操作经验。4、符合国家的能源政策。国内能源构造的特点是“缺油、少气、富煤”。随着国内石油消费量及进口石油的增长,特别是由于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为保证能源安全,国家将能源替代战略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以煤为原料,发展

8、燃料化工产品,符合国家能源发展政策,这为我市大力发展煤化工特别是燃料化工产品,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广阔的市场机遇。5、良好的技术支撑和保障。近年来,国内外在煤化工领域的研发投入了很大的力量,在某些技术上已获得突破,如新型煤气化技术拓展了气化煤种,国产低压甲醇合成技术已成熟,直接合成二甲醚技术、合成油技术等都已经或在逐渐实现工业化,这些新技术减少了煤化工装置的投资、消耗和生产成本,提供了新的工艺路线,提高了煤化工的竞争能力,新型煤化工技术的实行,为煤化工高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6、产品接近市场,区位竞争力较强。淮南紧靠以上海为中心的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具有与长三角地区进行产业梯度分工和转

9、移,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条件。由于东部沿海地区能源缺少,因而某些高耗能化工原材料产业发展受到限制。国内西部内陆地区具有比较丰富的资源及能源优势,但远离东部大市场,大规模生产受交通运送条件限制。而淮南既具有资源优势,又紧邻高速成长的华东大市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竞争优势。同步,淮南又处在中国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的交汇地带,在国内发展战略重心由东部沿海逐渐向中西部转移过程中,淮南可以起到独特的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作用。因而立足淮南的资源和区位优势,突出江浙沪、主攻长三角、吸引珠三角,大力发展甲醇、二甲醚、烯烃、煤制油等重要煤化工产品,具有明显的区位竞争力。三、煤化工技术进展、特点及趋势1、

10、煤气化技术煤气化是煤化工的核心,做好煤化工,选好煤气化技术至关重要。目前世界上煤气化方式多种多样,每种煤气化措施合用的煤种各不同样,如德士古适合于灰熔点较低的煤,恩德炉适合于较年轻的褐煤,GI固定床只能适合于机械强度高的无烟块煤或焦炭等。目前,加压气流床工艺代表着煤气化技术发展趋势,国外以exo 水煤浆气化技术,hl 气化技术及GSP技术为代表, 国内先进的煤气化技术有灰熔聚流化床粉煤气化技术、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等。灰熔聚流化床粉煤气化技术历经2 余年研究开发,已实现低压气化炉工业运营,其发展方向是加压大型化,以减少煤气压缩能耗,减少生产成本, 减少投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十

11、五”期间进行了商业化示范,此后一段时期将重要进行粉煤气化技术工业化示范(解决煤100t/以上) 、大型化(解决煤/d 以上)及水冷壁气化炉的研究等。2、煤化工发展特点及趋势 产品构造多元化发展。以往煤化工公司的产品以向顾客提供终端产品或其她工业原料(或燃料)为主,如煤气化一合成氨-化肥、煤焦化一焦炭等,目前产品构造向多元化发展,通过煤化工生产可替代石油的发动机燃料或替代燃料和化工产品(如乙烯、丙烯等)逐渐成为重要的产品方向。大型化和采用高新技术。目前和此后较长一段时期,建设大型煤化工工厂正在成为发展趋势,如百万吨级的煤液化工厂,0万吨以上的合成氨、100万吨以上甲醇工厂,炭化室高度米以上的大型

12、炼焦炉等。在大型工厂建设的基本上,规划建成大型煤化工产业基地,如神华煤液化、煤化工产业基地,宁夏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山东兖矿煤化工基地等。在产业基地规划中一般涉及有不同煤化工单元工艺,如煤焦化、煤液化、煤基甲醇及下游产品等。且大型煤化工工厂或基地建设注重采用目前国内外的新技术和新装备,如先进的粉煤气化技术、高效催化合成技术和反映器、新型节能和环保技术等。 技术集成与煤化工联产。目前随着技术进步、市场发展和公司运营机制的变化,煤化工技术集成与联产在项目规划、设计中得到注重,如煤炭焦化与焦炉煤气发电或制取甲醇联产,煤气化合成氨合成甲醇与热电联产等。煤化工联产的特点是:以成熟单元技术为基本;以提高能

13、源和资源运用效率、优化产品构造、增强公司经济竞争力、减少污染物排放为目的;产品构造以化工产品或可替代石油的燃料为主、联产发电为辅,生产的电力重要供应工厂用。煤化工生态工业化。煤化工生态工业的含义是:将煤化工与建材、材料、发电、废热运用(涉及种植、养殖等)等不同产业的工艺技术集成联产,形成资源和能源的循环运用系统,使整体系统具有灵活、高效的调节和运营功能,同步不对区域生态环境导致破坏和污染。将来煤化工的发展趋势是:通过采用先进技术、不同工艺的集成联产发展大型煤化工,形成产业链的有效延伸和综合运用,提高资源、能源的运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规模化集中治理污染,达到环境和谐,建立煤化工生态工业。以煤

14、气化为基本的多联产系统。“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系统”起始于美国Viion2l能源系统”的概念,该系统以煤气化为基本,以氢能、电力和联产化工品为产品方向,以实现二氧化碳的隔离、埋藏或综合运用为近零排放的环境标志,被觉得是21世纪远景发展的新型高效、干净煤基化工能源系统。届时,煤炭将成为干净的能源。目前波及二氧化碳隔离、大规模燃料电池、高效气体分离、氢能储存等核心单元技术的基本研究和技术开发已在某些国家进行,国内在某些方面也进行了初步研究、摸索和现场实验。四、淮南市发展煤化工的重要瓶颈因素1、国家宏观政策趋紧的制约因素。目前,国内重要的产煤地区,如山东兖州、河南义马、山西晋城、陕西榆林和内蒙古乌

15、海等,纷纷规划建设大型煤化工基地,并力求在短期内将其付诸实行。针对目前煤化工发展的过热局面,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工业50号文明确强调要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从严审核煤化工项目,严禁化整为零,违规审批,或将核准权限逐级下放。对实行备案的煤化工项目,各地区要按照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实行措施严把项目审核关。在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的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和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未正式出台前,国家发改委原则上暂停审核煤化工项目。同步,虽然发展煤化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但由于投资大、治污任务重、难度大,亟需扶持,并且目前国家尚未出台有关扶持政策。因此,从目前来看,我市煤化工的发展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一定影

16、响。2、淮南煤气化技术制约因素。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通过化学加工措施使煤转化气体、液体和固体产品或半成品,而后再进一步加工成一系列化工产品或石油燃料的工业。煤气化是煤化工的核心。煤气化技术、煤间接液化制合成油品、甲醇转化烯烃等重要技术目前均由国外大公司垄断,国内技术尚处在中试阶段,还不具有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条件。特别是淮南煤由于固有的高灰份、高灰熔点的特性,以淮南煤为原料发展煤化工,建设大型煤化工项目,无论是采用ell 气化技术、GSP技术还是国内航天炉气化技术等,都需要进一步研究、消化和吸取,因而要承当一定的技术风险。3、煤价过高的制约因素。目前国内煤价居高不下,特别是淮南煤碳开采成本现已高达3030元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