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状况问题及对策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8635691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状况问题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状况问题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状况问题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状况问题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状况问题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状况问题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状况问题及对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状况问题及对策 教育部有关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求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实现“两基”以后义务教育发展的一项主要任务,“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深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缩小城镇之间、地域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主动改进农村学校和城镇微弱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我县牢靠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提升质量为根本,以创立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为目标,加大投入,整合资源,优化布局,有力地促进了我县教育事业的突破发展,但在基础教

2、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部分不可忽略的问题。一、我县基础教育现实状况1996年,我县筹资1393万元投入“普六”工程建设,实现了“普六”目标;1997年经过省政府“基础无盲县”验收;从1998年开启“普九”工程,前后投入7200多万元,新建、改造校舍近30万平方米,于2021年5月,顺利经过了省政府“两基”评定验收,实现了“两基”达标。2021年10月经过了国家“普实”验收;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慧源学校”建成招生,成为全市民办教育的一大亮点。多年来高考录用万人拥有率居全市前列,中考连续六年位居全市第一。截止2021年底,全县共有各类学校338所,其中省级关键中学1所,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2

3、0所,小学308所,幼稚园6所,创办了4所民办幼稚园和1所私立学校,职教中心1所。县级教学能手150余名,县级教学标兵30名,县级优异班主任63人,全市“一名双优”工程优异校长3人,优异班主任5人,教学名师3人。继2021年经过省政府“两基”验收以后,前后投入资金4560万元,新改建校舍万,维修校舍近2万,完成26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前后为250所农村初小装备了教学光盘播放点,为73所农村完小装备了卫星教学收视点,为21所农村中学装备了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建成当代远程教育“校校通”工程。中小学试验室硬件设施基础达标,学校图书、仪器得到深入充实,当代教育装备水平深入提升,“两基”巩固提升工作取得

4、新进展。初中生均图书31册,师均48册;小学生均图书18册,师均27册。初中、小学体育、音乐、美术和卫生保健器材和设备基础达成省颁标准,能够满足教学需要。截止2021年秋,全县31911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享受“两免一补”政策,累计享受无偿提供教科书万元,免杂费万元。县上在财政资金很有限的情况下,足额落实配套资金,为6998名寄宿生补助生活费万元,下拨生均公用经费万元。整年为417名高中贫困生发放助学金万元,1425名职中学生全部享受助学金,筹措关爱帮扶资金10多万元,适龄少年儿童“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基础得到处理。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问题师资配置失衡。首先因为城市学校和乡村学校在工

5、作条件、生活环境和工作待遇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造成老师资源尤其是优异老师资源普遍存在从农村学校向城镇学校流动。据统计,城区前后7次公开选聘老师,使一大批乡村学校的骨干老师流向了城区,同时,还有一部分优异老师被高薪聘于“西安铁一中”、“高新一中”等名校任教。而城镇学校老师又不愿到农村学校任教,甚至部分老师低薪聘任代课老师充斥校园,使很多学生无法受到好老师的教育。据统计,全县现有公办老师2815人,而城区就有830多名,永乐中学就有54名“教学能手”,市级教学能手3名。村小学老师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代课老师和民办老师转正而来的。据统计全县现有代理老师282人,“特设岗位”老师336名,这些老师多数素

6、质不高,学历达标率低,年纪老化,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落后,还有部分老师学非所用,教非所学,竞有部分中学竟然连一个专业的数学、物理老师全部没有。尤其农村初小,基础上是一个人一个班,全部的课全部教,从一天的第一节课上到最终一节课,使农村学校老师出现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骨干老师缺等问题,对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十分不利。生源的不平衡。绝大部分家长全部迫切期望其儿女接收良好的教育,但因为校际之间存在的差异,送儿女上学的热点就关键集中到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较高的学校,据统计平均每学年转入永乐中学学生多达310多名、城小200多名、二中150多名。这些学校现在因为教室、师资不足等原因,“超大班”现象尤其突出,

7、平均全部是6070人一个班。最多的班多达78人。部分乡镇中心校,也存在一样问题,造成城镇学校不得不超计划录学生,形成大班教学,不但给学校带来安全隐患,而且不便于班级管理和学生第2页的部分教育,既增加了老师负担,也严重影响教育质量。而偏远农村学校则招不满学生,还有部分初小全校学生不足8人,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了教育秩序和教育质量。同时受县外招生等原因的影响,造成优质生源外流,对我县教育工作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使学校进入“优生流失质量下降更大规模的流失”的怪圈。硬件建设滞后。1、因教育本身的多种示范类学校的评选,造成政府在对学校资源的配置上,将大量资金、教学设施过多地倾向城镇和乡镇中小学

8、学校,为原本就属于优势学校的学校“锦上添花”。而少数学校为了满足评选标准条件,不得不将学校以前的包含校舍等在内的资源进行闲置,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2、我县山大沟深,居住分散,形成学校布点多,规模小的特点。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乡镇中心校和初级小学在教育资源配置上存在着失衡现象。全县308所小学中,村以下小学就有236所。因实施“普六”时标准较低,20世纪70、80年代修建的土木、砖土木结构校舍年久失修,加之受自然灾难的影响,农村校舍整体水平不高,边远山区更是疲惫不堪,危房大量存在。全县仍有33402平方米的b级危房需要排除,给学校安全带来严重隐患。初中班额较大,校舍依然不足,教学和师生生活用房

9、仍很担心。3、农村中小学的硬件设施,普遍存在教育教学设备陈旧落后,物力资源极度匮乏的境况。全县中学试验室全部达成一类标准,但小学只有41所试验仪器设备达成标准,而绝大多数的试验室的仪器配置尚不完善,且利用率极低。标准化学生宿舍、食堂餐厅、浴室锅炉房建设还未进行。还需大量资金配置仪器图书,更新添置课桌凳,建好多媒体教室,完成远程教育“班班通”工程。“保学控辍”任务艰巨。伴随我县“两基”工作的完成,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加上我县采取的多个保学控辍方法,我县中小学生流失现象大大降低,小学掇学率虽控制在1,但初中阶段学生辍学率却高于3。庞大的农村务工人员涌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的数目呈上升趋势,据

10、统计我县现在有420多名”三失”儿童和留守儿童。又因部分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和30%以上的学生受新的“读书无用论”影响而流失,保学控辍工作任务艰巨。素质教育“步履维艰”。在竞争关键学校的压力下,学校和老师被迫将注意力投放于有望进入关键学校的学生身上,而忽略学业成绩通常和较差学生的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智育,而忽略德育、体育、美育等全方面发展。使很多学生接收公平教育和全方面教育的权利受到侵害。又因学校分散,交通不便,经费不足,农村中小学老师参加教育培训的人极少,以致于面临突如其来的新课改不知所措,陷入困境,很多农村老师只好“穿新鞋,走老路”,有60左右的老师不会使用当代化教学手段,不会做,不会利用

11、网上教育资源,即使根据实施新课程改革要求配置的电脑,多煤体,也只是个“花瓶”。在详细的教学活动中只能是“照本宣科”,只“知其然而不知其因此然”。消极被动地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三、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稳定器。假如教育公平不能实现,社会公平就无从谈起。那就无法谈教育的当代化。这一点对我县尤有现实的意义,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我们要创立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必需站在更高的平台上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转变观念,和时俱进。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正树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理念,要把推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实现“两基”以后义务教育发展的一项主要任务来抓,扎实做

12、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创立工作。深刻认识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对提升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主要性和紧迫性,并全方面推行和实践素质教育。加大投入,理顺经费保障体制。县财政要切实依法将义务教育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确保“三增加、两提升”。首先,要努力改进办学条件,加强微弱学校建设。尽管我县已经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但该工程的经费远远不足以全部处理贫困山区学校的危房问题。要更多渠道筹措资金,主动对现有中小学寄宿制学校校舍和村级初小危房进行排危改造,把微弱学校撤并到位,定点学校建设到位。对影响师生安全健康的破旧的宿舍、食堂和厕所,提供资金进行新建、改进或维修。其次,要把“普九”还账奖励款,和近三年的

13、转移支付、“三税”教育费附加和危改专题资金捆绑使用,设置义务教育专题资金,按年度、有计划地用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创立工作。同时要继续做好“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提升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和困难学生受助面,并按省市要求标准,将中小学公用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做到立即到位,逐年递增。提升农村学校老师工资和待遇。造成农村老师不安心在农村学校工作,向城镇学校流动的关键原因是待遇低、工作环境差。为确保各校间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的相对均衡,确保城镇老师愿意交流到农村,按财政部和人事部下发的有关实施艰苦边远地域津贴的方案,可建立贫困山区农村老师的级差津贴工资制,将农村、较偏远农村、偏远农村设计成三个等级,依据

14、这些等级设置对应的津贴系数,级数越高津贴系数越高,使农村老师的工资待遇等于或高于城市老师的平均水平。这么,老师在不一样等级的区域工作,就能够根据系数取得对应的津贴,这种特殊津贴制度有利于提升老师主动性,安心从事教育工作。同时保障并提升农村老师的福利待遇,完善农村老师公费医疗和住房公积金制度,确保老师无忧的工作。加强老师队伍建设,提升老师素质。要继续争取“振兴计划”和“特设岗位”老师,把优异青年充实到农村中小学校。要深入完善城镇及校际老师招聘流动对口支援措施,派遣优异毕业生和选调优异老师到微弱学校任教加强锻炼;优异的骨干老师定时、轮番到微弱学校示教、挂职;微弱学校的老师到优质学校跟班进修。切实处

15、理农村学校老师不足、学科不配套及整体水平不高等问题。使城市和农村老师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如琢如磨,共同提升。要研究制订中小学校长考评聘用和中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措施,促进校长依法民主管理学校。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继续实施“一名双优”工程,深化“送教下乡”活动,加大对教学名师和优异校长的培养,加强老师对当代化教学手段的利用。建立“省级培训基金”,每十二个月安排一定数量的贫困山区教职员,无偿进行专题培训,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建立教育均衡发展的长期有效保障机制首先,要完善教育督导评定体系,基础教育的评定应把关键从“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转向“教育均衡发展”上来,合理分配教育资

16、源,使每所中小学校全部能根据标准,拥有大致均等的物质条件和师资条件,从而在义务教育领域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督导评定要坚持“硬件从实,软件从优”标准,要遏制少数学校办学条件无限制攀比的不良风气。评定时要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水平作为关键依据之一。其次,改革教育人事管理制度。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编制确定分配老师。制订符合山区教育特点的老师编制标准,适度增加边远乡镇学校老师的编制数,补充当代化教学手段利用、信息技术教育、心理教育等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出台政策尽可能处理一部分代课老师的问题。在实施老师聘用制的基础上,可辅之以老师合理流动制、轮岗制和淘汰制,把到边远山区支教和晋升、评优等挂钩。建立对微弱学校老师培养、学校发展有实实在在意义的支教制度。大面积提升农村学生的合格率,促进教育的相对均衡发展。认真做好“保学控辍”工作。依据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要求,各乡镇要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