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的丹参及其制剂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8634901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药的丹参及其制剂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浅谈中药的丹参及其制剂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浅谈中药的丹参及其制剂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浅谈中药的丹参及其制剂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浅谈中药的丹参及其制剂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中药的丹参及其制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药的丹参及其制剂(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论文题目 丹参综述学号7学生某某_益_ _ _年级2012级中药3班学科专业方向中药学所属院所_药学院 _ _丹参综述摘要: 丹参是我国常用的传统中药,从70年代开始,国外学者对丹参进展了比拟系统的研究,如丹参资源调查、化学成分别离、药理作用、制剂与制剂工艺等。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本文对丹参进展综述。主要介绍丹参资源情况、丹参主要化学成分与其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有效成分提取别离纯化工艺、丹参制剂类型、丹参药材与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关键词:丹参;资源情况;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制剂;提取别离纯化;质量控制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

2、.的枯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枯燥。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成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等。对冠心病、心血管病、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病有良好疗效。、习用品、伪品与资源开发现代研究情况上世纪60年代之前,丹参以应用野生品为主,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野生资源锐减,因此,各地开始对丹参进展引种栽培,获得成功后,种植面积迅速扩大1。主产于、省等,现在全国大局部地区都有分布。野生丹参与栽培丹参所处的生长环境迥异,野生者多生于林下,遮蔽,植株生长矮小,地上茎分枝少,根条细长; 而栽培丹参如此生长在充足,土壤肥沃的

3、丘陵或平原地区,植株高大,地上茎分枝多,根条粗。临床应用常以人工栽培丹参代替野生丹参,但由于生产中长期的只种不选引起品种退化,导致药材产量和品质均有较大程度下降。1.2.1 丹参习用品1南丹参Sal via bawl eyana Dun:根较小,外皮灰红色。小叶卵状披针形,无毛。花萼筒状或近筒状;花冠筒短,藏。 2甘西鼠尾Sprzewals kii Maxim:别名丹参。多年生草本,高达70 厘米,全株密被柔毛。根粗壮,圆锥形,红褐色。单叶,有基生叶和茎生叶两种,均具柄,叶片三角状或椭圆戟形。花序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花萼钟状,2 唇形;花冠紫红色;小坚果,灰褐色。1.2.2 丹参伪品 非正品

4、未列入药典,不具备正品丹参的各种成效,故不可代替正品丹参入药。市场上存在丹参伪品,主要有四种:(1)丹参:主要特征在于叶为单叶,三角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8-20厘米,基部心形至戟形,边缘有钝锯齿,上面被白色绒毛。在甘、宁、青、滇地区作丹参入药。(2)褐毛丹参:主要区别点,叶为基部耳状,叶下面密生褐色柔毛,根特别粗大,长15-30厘米,根头单条或岔分为数枝,每枝由数股合成,主根有多数不规如此的纵沟,外表紫褐色。(3)丹参:根肉质,数个簇呈小萝葡状或条状。地区以根作紫丹参入药。(4)土丹参:全株被长柔毛,单叶具长柄,叶片狭长三角形至卵状三角形,连续有粗齿牙。根粗壮,大者似萝卜状。暗褐色,外表有

5、纵沟纹,习称毛丹参。1.3 丹参资源开发现代研究情况由于直接从丹参中提取有效成分纯度低、效率低、提取纯化困难、加之野生丹参资源有限, 栽培品质量差异大,影响了临床用药质量和天然药物的开发与持续利用。为解决此问题,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多种现代技术手段应用到丹参资源质量与产量的提高中,并已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如丹参活性成分的人工合成,如丹酚酸A,B,C,D,E,F与丹参酮A等有效成分已被成功合成;生物技术手段的应用,如多倍体诱导、悬浮细胞培养、毛状根培养技术、离体组织培养2的使用是高效获取丹参药用成分的重要手段;次生代调控与次生代工程使丹参中丹参酮与丹酚酸含量增加,近年来已取得了较多研究成果。为了解

6、决丹参资源缺乏的问题,开始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改良丹参品质、提高丹参产量3。2. 丹参主要化学成分与活性成分2.1 丹参主要化学成分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就有许多国外的学者研究它的化学成分。丹参的化学成分4复杂,其中包括脂溶性的二萜类成分,二萜醌类,如丹参酮,丹参酮,丹参酮、异丹参酮,异丹参酮、隐丹参酮、异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二氢异丹参酮等;水溶性的酚酸类,如丹酚酸、原儿茶醛、丹参素、熊果酸、异阿酸等;其它成分,黄酮类,三萜类,甾醇等成分。如黄芩苷、-谷甾醇、胡萝卜苷、氨基酸、无机元素等。2.2 丹参活性成分丹参的活性成分为脂溶性的二萜醌类化合物和水溶性的酚酸类化合物5。2.2.1 脂溶性的二

7、萜醌类化合物二萜醌类化合物是丹参脂溶性的主要成分,它们在骨架上大多具有三元或四元碳环的邻醌或对醌结构.因此统称为丹参酮类化合物(tanshinones)。如丹参酮I 为菲醌并呋喃环的结构,丹参酮IIA 为萘醌并呋喃环的结构,隐丹参酮为萘醌并二氢呋喃环的结构,丹参酮在结构上的特点是他们具有抗肿瘤、抗氧化等活性的结构根底,是解释他们具有许多共同活性和活性差异的根本依据。目前,丹参脂溶性成分以丹参酮为有效成分参考指标。2.2.2 水溶性的酚酸类化合物 丹参的水溶性活性成分主要为酚酸类物质,包括原儿茶醛,3,4 一二羟基苯甲酸以与其缩合而成的多酚性酸等。目前,水溶性成分以丹酚酸、原儿茶醛、丹参素为有效

8、成分参考指标。3. 丹参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20世纪3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对丹参与其活性成分等的药理进展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其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对多种疾病有确切的疗效。3.1抗感染作用3.1.1 抗菌消炎作用 岩,等6,做实验证明丹参具有拮抗Ang的作用,可在多层次、多靶点对抗RASS,迅速降低炎症反响因子Ang,且有使肝、肺、肠组织病理损害减轻的作用。3.1.2抗氧化作用 Zhao, GR7,等做实验证实,丹参素是一种强抗氧化剂。丹参素具有去除自由基,抗氧化损伤的活性,且其去除能力大于维生素C,对过氧化氢导致的人静脉血管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州也与抗氧化活性有关。3.1.3抗毒素作用萃,等8,采用

9、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TNF- a和IL-1 3产生的影响显示丹参酮A、丹参酮I和丹参总酮抑制细胞增殖效果较好。隐丹参酮、丹参酮A和丹参总酮对模型细胞产生TNF-a有明显抑制作用,丹参酮A、隐丹参酮对模型细胞产生IL-10有明显抑制作用,丹参酮A、丹参酮I和隐丹参酮可不同程度抑制毒素炎症过程中的炎症因子变化以与巨噬细胞的过度活化增殖。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3.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徐通达9丹酚酸A通过DUSP介导ERK/JNK通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抗凋亡作用从而保护心肌。丹参酸B可以通过JNK3通路抑制IRI的心肌细胞的调亡10,从而减少心肌损伤。3.扩血管 丹参可以使实验性高脂血症与动

10、脉粥样硬化家兔的离体心脏的冠状动脉扩,冠状动脉流量增加11,并能对抗吗啡、心得安的收缩冠状动脉作用,因此丹参素被认为是扩冠状动脉血管的有效成分之一。3.抗动脉粥样硬化(As)有研究认为,丹参中的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均表现出了一定的抗As活性,参与了As发生的各个病理阶段。丹参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有: 1丹参素可抑制源性胆固醇的合成,减少低密度脂蛋白 (LDL) ,可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12;2DS-201可能通过阻止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13; 3丹参能降低MCP-1的表达水平,这可能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分子学机制之一14;4抗血栓的作用15;(5)血管舒作用。3

11、.4改善微循环丹参对外周和脏微循环的改善是其活血化瘀的最主要作用。王世军,等16发现丹参注射液能使在生理状态与高分子右旋糖苷所致微循环障碍时小鼠脑微区血流量明显升高。发现丹参注射液可使大鼠暴发性肝衰竭模型的肠系膜微循环灌注得到显著改善。丹参改善微循环障碍与其能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改善血液的粘弹性有关。3.5保肝作用 丹参酮类是丹参的主要脂溶性成分,主要包括TanA,隐丹参酮,丹参酮,二氢丹参酮等。TanA可以通过激活转录因子NF-E相关因子对抗氧化反响元件 通路防止雷公藤甲素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17。丹参素通过抗氧化机制对CCl4引起的大鼠急性肝损伤产生保护作用18丹参素可以促进大鼠减体积肝

12、移植后肝脏再生,从而促进肝功能的早期恢复。丹酚酸类化合物包括丹酚酸A, B, C等多种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其中目前对SalA和SalB 研究较多。SalA和SalB 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19。抗肿瘤作用3.6.1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丹参酮类化合物的菲环结构与DNA分子相结合、呋喃环、醌类结构产生自由基,引起DNA损伤;同时抑制PA等基因表达,影响DNA多聚酶活性,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抑制肿瘤细胞增殖20。.2对肿瘤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近年来多位学者研究明确21丹参酮类对高转移性肺癌PGCL3细胞和低转移人肺腺癌PA细胞、白血病HL-60和562细胞、人肝癌细胞株HepG2均有诱

13、导其分化、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原癌基因、诱导抑癌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进入期与DNA合成,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分化。.3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丹参酮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主要通过以下途径:阻滞细胞周期。二氢丹参酮22可以诱导562/细胞生长停滞在相引起细胞凋亡,丹参酮使-45细胞饱和、不饱和结构周期阻滞于2/期。影响凋亡蛋白表达。丹参酮可使HepG2细胞23。3.6.4 抑制血管生成研究明确,二氢丹参酮可以通过抑制皮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小管形成来抑制血管生成。此外,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对AGS细胞和Hep3B细胞HIP-1的表达有抑制作用,而HIF-1一定程度来说可以促进肿瘤血生成24

14、。3.7对神经系统的作用丹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丹参水提液能明显抑制小鼠自主活动,其作用随剂量的增大而增强,与氯丙嗪和眠尔通合用时镇静催眼作用明显增强。丹参具有明显的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可明显增强镇静药的作用,能使大脑皮层自发活动振幅减小,抑制丘脑后核痛放电,产生中枢性的镇痛作用,这与中医所述的丹参能够清心除烦相符25。4. 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别离与纯化近年来,国外对于丹参有效成分提取别离的研究较多,主要涉与丹参脂溶性成分二萜醌类和水溶性成分酚酸类物质的提取别离纯化。目前,丹参脂溶性成分以丹参酮为有效成分参考指标。目前,水溶性成分以丹酚酸、原儿茶醛、丹参素为有效成分参考指标26。4.

15、1 脂溶性有效成分提取别离与纯化4.1.1 脂溶性有效成分提取别离脂溶性二萜醌类有效成分的提取,主要包括丹参酮、隐丹参酮、异丹参酮、二氢丹参酮。二萜醌类化合物,即丹参酮在临床应用中较早、其提取和别离工艺技术的研究也相对深人。主要提取方法有乙醇回流法、超声提取法、微波辅助萃取法、湿式超微粉碎提取法、亚临界水提取法等。乙醇回流法:于纯森等27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乙醇加热回流法提取丹参酮的最优提取条件为:丹参粉碎后过4号筛,乙醇浓度为75%,提取温度为65 ,提取时间为2.5 h,料液比为124,丹参酮的提取率:0.346%。SFE-CO2萃取法:晓珂等28采用正交设计优化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丹参酮A工艺,。用超临界技术提取丹参酮优于醇提法。因其生产周期短,又无需加热,因此防止了丹参酮的降解反响,故其能保存较多的丹参酮29。微波辅助萃取法:主要是利用微波能产生的破壁效应,使植物细胞活性成分完全释放,并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