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老王》教学简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8634516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质》《老王》教学简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品质》《老王》教学简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品质》《老王》教学简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品质》《老王》教学简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质》《老王》教学简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品质老王教学简案 ?品质?老王教学简案 ?品质?老王教学简案探讨意愿: 1、以人物为中心,通过对其个性与命运的关注,了解普通人在特定时代所表现出的人格追求。2、通过独立思考,尝试评价人物。3、通过作品文字的品读,获得信息,有所感悟;培养学生叙述时语言的准确性与技巧,提高鉴赏能力。一、导入:板书:“鞋匠、“车夫。要求:请记录下你联想到的第一个词汇。可板书纪录下学生的答复。提示:学生可能会联想到的词汇有职业、普通、平凡、低微、辛苦、蓝领、弱势、任劳任怨、精益求精、底层等。这些词汇有对“鞋匠、“车夫内涵的理解,也有对其外在境遇的评判,但都集中在一般性的、共性的社会评价上。学生将其与“光辉、“人格这类

2、词汇相连系的较少见,所以从这样的认识“盲区导入。指导:“鞋匠和“车夫往往被归入底层社会的人。所谓“底层是指从社会地位、生存环境来划分人。它是划分人的常见尺度之一,但“社会等级却不是而且从来不是认识人和评价人的唯一规范。二、预习反应:在自读?品质和?老王的根底上,请分别用一句话概述格斯拉与老王的人生经历。概述时要注意到他们各自独特的个性与命运。提示:小说?品质和散文?老王是以人物为中心的文本,“概述人生经历就是希望学生能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到人物的独特之处,关注这种个性与命运的关系。在文本中获得信息,“目中有人的阅读也是对人物的初步评价。指导:?品质鞋匠格斯拉有高超的制鞋手艺,因不肯降低品质,在与大

3、公司的竞争中失败,最终饿死。?老王车夫老王生活贫苦,却在文革前后一如既往地关怀关照作者一家。三、问题探讨:1、在获得了对人物的整体印象后,请你分别用原文中的一段话来介绍这两个人物,力求做到让人过目不忘。请读出你选择的语段,并简要表明这样选择的理由。提示:两篇都是以人物为中心的文本,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比拟容易注意到直接描绘人物特征的文字信息,如常见的外貌描写,语言对话,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学生也会注意到对人物直接进行评价的文字信息。不同观赏习惯的读者感兴趣的内容会存在差别,因此,这个问题的探讨并不追求统一的“规范答案,而是重在对文字信息的选择与感悟,可看作一种个性化阅读。可以结合必修一的点评法和

4、必修二的批注法来品读,同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培养学生口头叙述时语言的准确与技巧。指导:外貌描写,如称格斯拉为“皮革制成的人一段。品读的关键是这样不“美的外形是否会影响人物形象?这样的描写既是老鞋匠外在形貌的突出特征,也是因为他长期专注于制鞋,职业特征对人内在精神的长期影响。他“僵硬、“迟钝、“死板的形貌下面藏着一个诚实、诚恳、忠于自己技艺的老手艺人形象:作着“靴子梦,以做最好的靴子为理想的人。环境描写,如开头对鞋店“朴素安静特色的描绘;心理描写,如下文人们走进店堂后“心平气和地像走进教堂。直接或间接地透露出鞋店主人的性格是朴实沉静,决不急躁的,这些都与大工业时代的重量轻质,急躁随便截然不同

5、。由典型事件组接成的老王的形象,如:老王的帮助不肯收钱,去世前一天送香油鸡蛋。这是一个普通贫苦者对别人自发的关怀,他不会有什么惊人之语,但他身上的光辉就在这些平凡的事件上,他自己的规范是善良、诚实,而不是其他什么。此外,可简要总结小说、散文中人物的塑造途径,写“貌的目的是写“神,即人物的精神世界。如?祝福中的祥林嫂,?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宝、黛、凤;以及另一种典型?流浪人,你假设到斯巴:不做外貌描画也能展示精神世界。两篇文本中也有直接议论与抒情的语言。如?品质中:在格斯拉对大公司批评之后,“我的感慨:“惨痛的东西和惨痛的奋斗,预示出在大工业时代,人们也变得急躁,凡是恪守职业的手艺人,都是要付出代价

6、的。鞋匠格斯拉的品质就在这种“冲突下表现。小说结尾年轻鞋匠的话就是对格斯拉的整体评价。?老王结尾,作者杨绛感叹:“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老王的“不幸是他的贫病,他作为时代中“出身好的劳动者仍然处在不幸的生存环境中,却一如既往关怀地位不断下降的知识分子夫妇,在辛劳穷苦的生活中,关怀他人,同情他人,作者从中看到了人间的不平等,也看到了身处社会底层的老王的可贵品格。2、从前面的概括、分析来看,格斯拉与老王都是很有“个性的人,他们似乎都不懂“顺应时代潮流、“识时务者为俊杰这样的道理:格拉斯坚守着好手艺最后却饿死,老王是“好出身的车夫却一如既往关怀地位不断下降的知识分子夫妇。你是如何看待他

7、们身上这种“不变的?要求:小组讨论,扼要纪录。提示:“不变是针对时代的“改变而言的。学生能在文中找到一些对时代背景的介绍,如“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他们把一切垄断去了;“北京解放后,“文化大革命开始。探讨要重点关注特定时代中普通人的选择与良知。指导:格斯拉手艺精湛,凭着自己的经验,如果随波逐流,不但不会饿死,而且还有可能发财。但是他在大工业公司的挤压下,宁肯饿死也不放弃一个鞋匠的追求。在他看来,鞋匠不能不热爱皮靴,粗制滥造,是对职业的亵渎,也是对他人格的侮辱。如果他“变了,就谈不上劳动道德了。老王生活在解放后的北京,是底层体力劳动者,按通行的说法,他是“当家作主的工人阶级。而他的命运却是很不

8、幸。一般而言,底层劳动者在“文革那样的动荡中,趁乱捞取一把的大有人在无论是地位上的还是经济上的,利用政治上的优势为自己获得利益,或是显示自己的政治地位,在那些年代里司空见惯。即使安分守己,大多数人也会和作者夫妇那样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老王基本没想到这一点。开头表明他是个“单干户说明他的行为是出自纯朴善良的人品,是自愿自发的。从两文中读者能看到底层劳动者的艰辛,也能看到他们的执着。普通人对道德、品性的坚守,守护了社会良知。作者的肯定也代表了社会的价值评判。3、分别为格斯拉与老王写一条墓志铭,叙述出你对他们的情感态度。提示:微型语文活动,要求独立评价人物,让每位学生都“动起来。视时间情况,可作展示与点评。四、当堂小结:“底层是等级社会对人的划分,但是,只要人格高尚,保有为人的尊严,普通人与伟大的人一样,他们的精神就能够长存。对于这些平时被无视的“格斯拉们、“老王们,不仅要同情他们的生活境遇,更要理解尊重他们的人格。而且,这种理解、尊重、钦佩本身就是形成你自身人格光辉的重要一步。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