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自查报告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8634452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自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师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自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师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自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师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自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师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自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自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自查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自查报告教师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自查报告时光匆匆,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转眼回顾这段时间的工 作,有得有失,是时候认真地做好自查报告了。如何把自查报告做到 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自查 报告,欢迎大家分享。教师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自查报告1根据青铜峡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自查自纠及专项活动的通知要求,规范办学行为,改进教育教学方 式,促进我校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校成 立了学校专项行动领导组,积极开展规范办学行为自查活动,切实减 轻学生负担。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一)规范教学行为方面1.

2、 我学校能严格执行课程方案,按照国家、省课程计划的规定安 排教育、教学活动,做到:开足开全课时,不随意增减科目、课时; 坚持按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坚持按教学 计划把握进度,不随意提前结束课程和搞突击教学;坚持按规定的要 求考试,不准随意增加考试次数。2. 严格执行双休、节假日和学生在校学习活动时间。青少年既是 长知识更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合理安排时间学习,保证有充足的时 间活动和休息十分重要,学校严格执行省自治区、市有关节假日及学 生在校时间的要求,坚持抓好体育课和“两操”,保证学生每天在校 至少有一小时的活动时间;学校坚持正常的双休和节假日制度,杜绝 加班加点。3.

3、科学安排作息时间。我校每周上课 5 天,学生每日在校课堂学习 时间不超过 6小时,每节课上课时间为40分钟。严格执行节假日放假 通知,从不占用课余和节假日等时间安排学生集体补课。严格执行国 家规定的作息时间。同时,我们要求学生每天睡眠不少于9 小时。4. 严格控制作业量。我校一、二年级原则上不留书面家庭作业, 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量不超过一小时。双休日及节假日不加大作业 量。教师能根据课改的要求,精选作业内容,不布置机械性、重复性、 难度过大的作业,学生作业量基本上适中。5. 严格规范日常考试。我校未组织参加未经上级教育部门批准的 各种考试,对平时的检测也予以规范,严禁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及按成

4、绩排列名次,更不得按考试成绩给学生安排座位等。实行以“等级加 评语”方式呈现学生考试成绩,并以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 的综合评价方式评价学生。6. 积极开展课外活动。紧紧抓住校园文化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 活动,愉悦师生身心。将普及性与个性展示结合起来,把贯彻教育方 针,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的工作落到实处。(二)规范教师行为方面1.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师德建设规章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减负 情况与教师的日常考核和评优树先挂钩。每学年开展教师职业道德考 核,评选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积极营造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良 好风尚。2.

5、 学校制定了教师备课、上课、听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考核评 价的.基本要求,教师能按要求进行备课、上课、听课、作业布置和批 改、考核评价。学校根据教师素质以发展的要求,积极开展校本课程 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听课节数能达到规定的要求。3. 加强对教师的管理,严禁教师对学生实行有偿家教、有偿补课 和校外兼职,教师也不得组织学生统一征订教辅材料。对有偿家教及 统一征订教辅材料的教师,采取“一票否决”的办法予以处理,年度 考核直接定为不合格。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是时代赋予我 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一份厚重的责任。通过自查,我们意识到规范 办学行为,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尽管我

6、们在工作中做了一定的工作, 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还存有差距。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努 力,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教师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自查报告2我校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陕西省中小学管理规范 精神,全面开齐开足各类课程,课程设置合理,学生负担适中,素质教育扎实推进。现将我校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工作自查的情况报告如 下:一、执行课程计划情况1、我校严格按照陕西省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陕西 省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课程设置与管理指导意见(试行)文件组织 教育教学活动,开齐、开足、开好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各种 初中课程,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搞突击教学,不提前结束

7、课程。 各科教学严格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进行,不任意拔高教学要求。按 照陕西省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精神,在开设必修课的同 时,根据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情况和学校教育特色,努 力构建重基础、多样化的课程,开发校本特色课程,设置丰富多样的 选修课程,保证学生的课程选择权。教导处定期检查教师对课程的执 行情况。2、参照陕西省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和陕西省教育厅 关于印发初中新课程课时指导意见的通知的精神,我校积极试行课 时管理,重视教育资源的开发,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指导学 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主要内容有:信息技术教育、研究 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

8、教育等,使学生通过社 会实践,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 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 任感。3、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时间和作业量。学校明文规定,教师布置作 业应做到“科学布置、形式多样、注重实效”,作业分量和难度要适 当,每天课外作业量控制在1.5小时以内。教导处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学 生每日作业量的情况,在教师会议上通报检查结果,以此来规范教师 对学生作业的常规执行。4、严格执行校内作息时间安排,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总量。规 定教师不得占用学生课余时间。5、各年级课程计划执行情况 初一年级开设的课程设课程 11 门:语文、数学、英语、思想

9、政治、历史、地理、生 物、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研究性学习课程 学校十分重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设置,各学科均按初中学生的实 际,开设相应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原来基础上适当拔高、拓展,满 足各类学生的需要。社会实践课程和地方课程 学校非常重视社会实践课程和地方课程,先后开设的课程有学 法教育、古文学鉴赏等。初二年级开设的课程设课程 12 门: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 理、生物、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研究性学习课程及其它各类选修课程 初二年级继续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各学科分别选择了与本学科 联系紧密的课题供学生选择,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在教师的指导下积 极开展

10、研究活动。初三年级开设的课程设课程 10 门: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物理、化 学、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研究性学习课程及其它各类选修课程 根据中考学年实际情况,尽量避免对中考复习产生影响,但考虑 到劳逸结合的需要,仍适量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及其它各类选修课 程,研究性课程以各学科知识深化为主。二、作息时间安排情况1、主要作息时间段安排(具体时间见“作息时间表”) 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为8 小时 40分钟;体育锻炼每天确保三次:晨 炼、上午课间炼、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合计不少于1 小时。2、节假日安排 根据教育局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与其它同类兄弟学校作基本 一致的安排。双休日适当开展研

11、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本着自觉 自愿的原则,由学生报名,不作硬性的要求。三、控制考试情况1、我校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初一、二年级一学期只进行两次校级 统一考试,年级组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 1-2 次组内统一考试;初三年 级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考试的次数,但不得过于频繁,以有效训练为 目标、以学生能够接受为度,保证把学生的负担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 内。各类考查、考试都应以课标为准绳,注重考核基础知识和基本能 力,考题的编选讲究科学性、针对性,考卷的制作讲究规范性、科学 性和可操作性。2、学校对教师的考评实行从德、能、勤、职、绩的综合考评,学 生考试分数不作为对教师考核的唯一依据。3、教师对学生实行激励

12、性评价,重视发挥评价的教育与导向功能, 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书面评价与口头评价相结合, 课堂评价与考试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建立学生 成长记录和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利用评价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教师也不以考试分数给学生排队。四、学生用书管理1、学生使用教科书严格按照陕西省教育厅审查通过并列入教学用 书目录,统一向新华书店订购。2、学校从来没有组织或变相组织学生征订购买过一本规定外的资 料,也规定教师不得组织、宣传购买各种名目的复习资料、学习辅导 资料。对于上级公布的教辅资料,坚持“自愿征订”原则,由家长和 学生自主购买。五、存在问题1、仍存在少数教师占用课余时间辅导学生的现象,个别教师布置 的节假日作业量把握不到位。2、由于家长只看重学生的文化成绩,导致个别老师只重视学生成绩而忽视其他方面的现象存在。在总结经验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减负是一项长期 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任务十分艰巨。另外,一些家长不熟悉教育规 律,一心望子成龙,盲目为孩子请家教,购买大量的学习辅导资料、 习题集;社会上开办的一些提高班、补习班等都会对减负工作产生不 利影响。因此,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减负工作的精神,加强学习、加 强宣传,将“减负、增效、提质”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依法 治校,依法治教,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作出不懈努 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