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运输行业专题研究报告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8634167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炭运输行业专题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煤炭运输行业专题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煤炭运输行业专题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煤炭运输行业专题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煤炭运输行业专题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煤炭运输行业专题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炭运输行业专题研究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煤炭运输行业专题研究报告年煤炭运输行业专题研究报告 目录索引 国内煤运格局:西煤东运、北煤南运,铁路占比不断提升 (4)运输结构:煤炭铁路运输占比不断提升,18年前9月达68% (4)分区域:目前晋陕蒙新贵为主要煤炭调出地,铁路为主要运输方式 (5)运力需求:煤炭产量向三西集中、公转铁进一步提升铁运需求 (8)煤炭生产向三西地区集中,新增产能占比99% (8)政策发力,公转铁、公路治超愈演愈烈 (10)铁路供给:西煤东运运能逐步释放,蒙华铁路改善华中运力紧张 (11)大秦铁路:预计18年运力增量为3000万吨,满负荷运转 (13)朔黄铁路:受限于港口疏港能力,预计18年新增运量1500万吨 (

2、14)蒙冀铁路:18年持续发力,预计新增运量2700万吨 (15)瓦日铁路:运能未充分发挥,预计18年新增运量1500万吨 (16)蒙华铁路:北煤南运第一大通道,预计19年建成,投产初期运力7000万吨 (16)中长期运力紧张缓解,但区域性、季节性供需缺口依旧存在 (18)产销地进一步不平衡、铁路运力释放,总体运力缺口缩小 (18)煤炭需求的季节性与铁路运力的均衡性矛盾,导致季节性运力短缺 (20)结论:中长期铁路运力显著增加,阶段性短缺仍难免 (22) 图表索引 图1:历年我国煤炭铁路发运量占比(单位:亿吨、%) (5)图2:“十三五规划”煤炭跨区调运图 (6)图3:2018年前9月公路货运

3、量占比达78%,较2008年增长3.6个百分点 (10)图4:三西地区煤炭铁路外运通道 (13)图5:历年大秦线煤炭运量(单位:万吨、%) (14)图6:历年朔黄线运量 (15)图7:黄骅港及神华天津煤码头下水煤量(百万吨) (15)图8:蒙华铁路线路图 (17)图9:国内煤炭供需季节性特征明显 (20)图10:动力煤供需缺口在1、7、8、12月较大 (20)图11:炼焦煤季节性特征不明显 (20)图12:煤炭消费高峰月份,铁路运力短缺 (21)图13:铁路煤炭发运量全年较均衡,18年居历史高位 (21)图14:全国重点电厂库存情况 (22)表1:各种煤炭运输方式比较 (4)表2:铁水联运运输

4、成本最低,公路直达成本最高(单位:元/吨) (5)表3:我国主要煤炭调出省份情况(单位:亿吨) (6)表4:各省份煤炭运输方式及来源(单位:万吨) (7)表5:分省份原煤产量(单位:万吨) (8)表6:各省份产能情况(单位:万吨/年) (9)表7:公转铁政策梳理 (11)表8:我国煤炭铁路运输通道(单位:亿吨) (12)表9:三西地区煤炭外运主要线路 (12)表10:西煤东运四大通道 (13)表11:蒙华铁路股权结构 (17)表12:预计2020年蒙华、蒙冀和瓦日线将提供运力增量2.52亿吨,煤炭运输格局将得到改善(单位:亿吨) (19)表13:2014-2020年三西地区煤炭铁路外运供需平衡

5、表(亿吨) (19)表14:97-12年各地区火电月均环比增速 (21) 国内煤运格局:西煤东运、北煤南运,铁路占比不断提升 运输结构:煤炭铁路运输占比不断提升,18年前9月达68% 我国煤炭运输主要格局:西煤东运、北煤南运。我国煤炭生产主要分布在以晋陕蒙为主的西北部地区,17年晋陕蒙三省煤炭产量占全国煤炭产量的比重为66.8%。而煤炭资源较为稀缺的华东、华中、华南以及东北地区16年煤炭消费占比达53.7%。煤炭主产地与消费地相分离的特征,造就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煤炭运输格局。煤炭运输方式有铁路(含铁水联运)、公路, 17年分别占比62.5%、37.5%。铁路运输(铁路直达、铁水联运)相较

6、于公路运输具有运力大、能耗低、成本低、快捷稳定等优势,适合中长途运输。成本方面,铁路运输成本最低,公路最高,以煤炭由内蒙古准格尔运往武汉为例,估算铁水联运方式(准东线-呼准线-京包线-大秦线,秦皇岛-南京-武汉)运输成本约300元/吨,分别较公路直达、公水联运运输方式节约运输成本约120元/吨、90元/吨。但由于难以做到点对点运输,“最后一公里”问题增加了运输成本,减弱铁路运输优势。煤炭铁路运输占比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2017年煤炭产量为34.45亿吨,煤炭铁路发运量为21.55亿吨,占比62.5%,相较于15年提升8.2个百分点。18年,在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

7、铁路线路及基础设施完善、车辆调配和运输组织不断优化的背景下,煤炭铁路运输的占比进一步提升,2018年1-9月达到68.2%, 2020年煤炭铁路运输占比计划达75%。 表1:各种煤炭运输方式比较方式 优点缺点应用铁路 运力大、成本低、污染少、全天候 灵活性弱适合中长距离运输,是我国煤炭运输的主要方式 公路灵活性强、手续简单、中间环节少,能够实现“门对门”运输 单车运量小、单位运量能耗和成本高 主要发挥三方面作用:一是为煤矿、铁路站台、港口煤炭运输提供集、疏、运服务;二是在产地提供 水路投资少、成本最低、运量大、耗能少受天气等影响大主要用于北方煤炭下水,经由海运及内河运输至东南沿海及长江沿岸省市地区数据来源:中国煤炭资源网、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全文完-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