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综合练习苏教版必修1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8633009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综合练习苏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综合练习苏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综合练习苏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综合练习苏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综合练习苏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综合练习苏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综合练习苏教版必修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苏教版必修1 综合练习 第卷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楷书 铠甲 凯歌 慷慨激昂 皑皑白雪B诀别 角逐 联袂 云谲波诡 一蹶不振C福祉 咫尺 旨意 趾高气扬 纸上谈兵D吟哦 淫威 湮没 一望无垠 寅吃卯粮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娇羞 肴馔 矫饰 上苍环宇 不可思义B. 啜泣 想象 温馨 沧海桑田 出人头地C. 寥落 瘸腿 焦躁 美妙绝伦 无精打采D. 缔造 喧嚣 宣泄 靡室靡家 迥然不同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几个大苇坑)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

2、点烟波 之势。(2)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 ,有留恋,有惋惜。(3) 没有那些旧房子和路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 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A浩渺 惆怅如果/即使B浩渺 徘徊因为/虽然C渺茫 惆怅因为/虽然D渺茫 徘徊如果/即使4. 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可是目前医学界对它爱莫能助。B为了弘扬社会正气,最近的报纸上连篇累牍地刊登了十大杰出青年的先进事迹。C骇人听闻的“911”恐怖事件发生以后,国际社会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加强了合作。D韩国的服务行业也受到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餐馆门庭冷落,惨淡经营。二、9分,每小

3、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茶马古道今天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古道”。而“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贸易形式,唐代文献中就已经有所记载。到宋代,内地茶叶生产飞跃发展,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马,实行官营”,在四川的名山等地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茶马司”。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当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

4、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族非常喜欢饮茶。招待客人,首先端出来的就是茶;外出旅行,必带的也是茶;累了,饮几口热茶能立即消除疲劳;病了,饮一口浓茶能解毒去病;用煮过的茶叶喂牲畜,马吃了长骠快,牛吃了增加奶量。尤其藏族平时食用肉、乳教多,喝茶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唐宋以后,汉藏人民之间通过“茶马互市”建立起来的友谊,一直延续到元、明、清。元代为了加强对藏区的管理,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

5、驿路,并设置驿站。从此“茶马古道”既是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又是治藏安藏之道。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历史地平线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边茶贸易”制度。藏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对其他产品如丝绸、布料、铁器等的需求也开始增加;而内地对藏马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这样,汉藏之间的贸易范围更加广泛,骡铃声声,马蹄阵阵,“茶马古道”沿线的民间贸易更加繁荣。5下列关于“茶马古道”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所谓“茶马古道”是汉藏两族之间由于长期以茶易马而形成的贸易通道。B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是当时全国军费的主要来源。C“茶马

6、古道”到元代已成为一条贸易之道文化之道和治藏安藏之道。D“茶马古道”为发展经济团结人民和国家统一发挥了很大的历史作用。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为了官营茶马贸易的需要,宋朝在四川一些地方设置了“茶马司”。B茶叶在藏区可谓物尽其用,除供人饮用外,煮过的茶叶还拿来喂牲畜。C历史上,藏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外界供给除茶叶以外的东西。D“边茶贸易”取代“茶马互市”,促进汉藏民间贸易更加繁荣兴旺。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古道”晚与“互市”,因此“茶马古道”的形成不应该早与唐代。B元代推行的“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扩大了藏族地区的民族自制权。C清代以后,“茶马古道”由于

7、“边茶贸易”的兴起而在历史地平线上消失。D内地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使马匹的交易量减少。三、9分,每小题3分徐州人周全,善唱南、北词。一日,在酒肆唱赏花时,声既洪亮,节有底昂。邻一老贾,生平以知音自负,少有可其意者。闻唱,方困卧,即起而据床颦眉,愁第五句最难,或无下落;已而转折放顿,如贾之素所操习者。乃跳身于地,回视几上有白银十两,青蚨千孔,色绢两端,以一盘盛之,双手扶于顶上,膝行至全所,声:“祖翁,某年已垂死,始闻此音,愿以微物将敬。”贾非裕者全以此名闻天下。曾授二徒,一徐锁,一王明,皆兖人也,亦能传其妙。人每有从之者,先令唱一两曲,其声属宫属商,则就其近似者而教之。教必以

8、昏夜,师徒对坐,点一炷香,师执之,高举则声随之高,香住则声住,低亦如之。盖唱词惟在抑扬中节,非香,则用口说,一心听说,一心唱词,未免相夺;若以目视香,词则心口相应也。8、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生平以知音自负知音:知己朋友B、 少有可其意者可:合宜,适合。C、 盖唱词惟在抑扬中节盖:连词连接上句或上段,表原因。D、 词则心口相应也相应:互相应和,此指配合得很好。9、 与文中“教必以昏夜”的“以”意思相同的一句是A、 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B、 若以目视香C、 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D、 以至于晋卑鄙军之日北向自刭10、对本文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3分A、“邻一老贾”的行为是从侧面烘

9、托周全演唱技艺的精湛。B、周全正是在“老贾”的启发和激励下,刻苦练习,而达到艺术颠峰的。C、后一自然段属于正面叙述,表现他因人施教及传艺方法的创造性。D、本文以简练的语言、朴实的文笔,表明了周全技艺的高超及教授徒弟方法的独特。第卷共120分四、23分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字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3分,共9分。1、声既洪亮,节有底昂。译文:2、即起而据床颦眉,愁第五句最难。译文:3、全以此名闻天下。译文:12、 诗歌鉴赏8分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依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叫

10、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地方。6分1 ,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采薇2、 君自故乡来,应知道故乡事。 , 。乡土情结3、客人并且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 。乡土情结五、现代文阅读,完成试题。22分回家是一种感觉在羁留异乡的日子里,回家是一种感觉。茫茫人海,鳞次栉比的楼群,无意间听到一个声音,或是偶然间瞥见的没有别人注意到的情景,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在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我们突然间感到很孤独,又突然间知道自己不是孤身一人,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上,我们来去匆匆,却不会无影无踪。那一刻,我们是那么地不堪一击,又是那么的坚韧无比。难以用语

11、言表述的感觉,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那是一种没来由的触动,既可以让人喜极而泣,又可以让人欲哭无泪。如果它能发出声音,那声音一定是微弱而固执的;如果它能行走,那步履一定是蹒跚而执着的。可是,它无声无息,短暂的刺痛,还没有伤口就,被异乡的声音和风景抚平。在他乡,我们又有了另外一个家,漂亮的房子,富足的生活,想到自己背井离乡的时候,庆幸也许远远多于伤感。可是被我们淡化了甚至遗忘了的故乡,又注定会在某一天清晰无比。我们曾经用第一声啼哭和稚拙的童音呼唤过的土地,又注定会在某一刻穿透时间和空间,呼唤着我们回家。于是,我们回家。背着沉甸甸的行囊,和已经疲惫的心,一起回家。无论我们早已经功成名就,还是我们正为生

12、计奔波,当我们踏上回家的征途,我们会有同样的冲动和期望。也许我们需要蜷缩在拥挤不堪的车厢里,也许我们要跋山涉水远渡重洋,只有在回家的那一天,才发现我们离开家已经走得太远。我们回到了这里,我们和我们的祖先繁衍生息的地方。我们生在这里,却命中注定要离开这里,这是我们的幸运还是不幸?我们用心触摸这里的一切。在遥远的他乡,我们曾用音符去编织她;我们曾用泪水去打磨她;她的每条小路应该铺满红叶,燃烧着诗情画意;她的空气里应该弥漫着醉人的酒香,侵染着离愁别绪。我们本来可以自然而然地走到她的面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学会了刻意地寻求她感受她。可是,朴素的土地没有那么多的乡愁,对于那些依旧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13、来说,他们甚至已经忘记了这里是他们的故乡。我们与我们的故乡之间,已经有了那么多格格不入的东西。在那么一天,一路风尘之后,倚在故乡的门槛边,也许会伤心地告诉自己:我离开了这里,再也无法回到这里。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轻轻的一声音叹息,却沉重地让人无法喘息。我们在茫然中再次告别故乡。没有太多的依依不舍,我们甚至已经巴望着尽快离去。我们还未实现的梦想,被我们留在了他乡,还有太多人太多的事,等着我们归去。可是当车轮启动的时候,我们便开始筹划下一轮回家的行程。回家的感觉,又不知不觉涌上心头。故乡的景色还近在眼前,我们不知道,我们是舍不得离开这里,还是在盼望着再次回到这里。我们回家,毕竟不仅仅是为了

14、成全那种感觉。什么时候,在对故乡的回忆里,夹杂了苦涩和痛楚,可是想起故乡时,我们还会有割舍不断的感动。也许在某一天,我们在故乡埋葬了最后一个亲人,我们不再有理由回到那里。可是,在不经意间,我们还会拾起那种感觉。回家的感觉,细碎的、温暖的、潮湿的感觉,穿透了我们已经麻木而冷漠的心。回家不再是一种行动,他越来越化成为一种感觉。细腻而绵长的感觉,连缀着我们的一生一世。我们回家,独自一人,或者带上我们浩浩荡荡的子孙。也许在梦里,风雨飘零,我们又踏上了没有尽头的归途。14、文章中反复说“回家是一种感觉”,“我们回家毕竟不仅仅是为了成全那种感觉”,“我们还会拾起那种感觉”,又说“回家不再是一种行动”,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每题3分。1、反复说到的“那种感觉”指的是什么?答:2、“不仅仅是为了成全那种感觉”,还为了什么?不超过10字答:15、第七段中说“我离开了这里,再也无法回到这里”,为什么?6分答:16、文章是通过哪几层内容来表现“回家越来越虚化成为一种感觉”的?试用简洁的文字分层概括,并说说这种结构有什么特点。6分答:17、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A 、 本文不像一般写乡情的文章那样去回忆故乡的生活场景,而是着重抒写了自己羁留异乡时,对故乡的一种刻骨铭心的复杂感情。B、 作者描绘了回家时所见的故乡景色,创造了诗情画意的境界,写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