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历史专题练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含解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8632457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历史专题练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精品]历史专题练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精品]历史专题练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精品]历史专题练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精品]历史专题练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历史专题练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历史专题练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学年精品历史备考资料基础组 时间:3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6衡水中学期末季康子问政。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由此可知,孔子强调的是()A君权 B君职C君威 D君亡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孔子强调的是君主的职责,认为只有人君尽职尽责,才会有良好的政治构架和环境。答案为B。22016武邑中学期中春秋战国时期呈现出诸子百家争芳斗艳的局面。下列诸子百家的主张完全相反的是()儒家与法家的治国理念孟子与荀子的人性观儒家与道家的人生态度孔子与墨子的仁爱思想A BC D答案A解析在治国理念上,

2、儒家主张实行“仁政”,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故正确。在人性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故正确。在人生态度上,儒家强调社会责任;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强调“超脱”,故正确。孔子主张仁爱,墨子主张兼爱,故错误。综上,答案为A。32016衡水中学期中“战国时期的某一派别对宇宙论、认识论或个人伦理道德不感兴趣,只专注于对无序的状态提出政治解决的办法,推荐积累权力的技巧。”以下说法有误的是()A该派思想家大多持中央集权论B该派思想主张主要服务于现实社会C该派思想主张与道家、儒家针锋相对D该派因未受到重视而不能发挥作用答案D解析根据“专注于对无序的状态提出政治解

3、决的办法”“推荐积累权力的技巧”可知该派别是主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法家。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秦王嬴政采纳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横扫六合、一统天下,故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42016枣强中学猜题据汉书董仲舒传所载,汉武帝“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秀才)孝廉,皆自董仲舒发(倡议)之”。以下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汉武帝时开始设立太学,培养政治人才B董仲舒创立察举制度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由董仲舒提出D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实现了高度统一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说法正确,且与材料直接相关;B项不符合史实;C、D两项的表述都是正确的,但与材料无关。故本题选A。52016衡水

4、中学月考先秦时期儒家认为父子之间应是“父慈子孝”,而汉代以后则强调“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此变化反映了()A原始儒家思想已被否定 B儒学独尊地位已经确立C儒家伦理观念得到强化 D汉代家庭关系日趋紧张答案C解析先秦时儒家倡导的“父慈子孝”体现了父子间的双向关系,而汉代儒学主张“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体现了“父为子纲”的三纲思想,这是儒家伦理思想强化的结果,C项正确。62016武邑中学周测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鹅湖寺举行了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史称鹅湖之会。它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教人之法”“为学之方”。鹅湖之会辩论的双方可能是()A二程与朱熹 B朱熹

5、与陆九渊C朱熹与王阳明 D陆九渊与王阳明答案B解析由“南宋淳熙二年”可知,此辩论会发生在宋朝,而王阳明是明朝心学家,故排除C、D两项。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教人之法为学之方”可知,双方辩论的焦点是治学之道、为学之方。朱熹主张“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发明本心”,故B项正确。72016冀州中学月考关公早为中国人所熟知,元朝政权逐渐认可对关公的敬奉,关公成为“忠义”的化身,三国演义问世后,更成为妇孺皆知的英雄人物。据此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说的影响力决定了政治走向B统治者思想与民众认识趋向一致C理学观念影响关公形象的塑造D信仰关公成为了社会主流思想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作为“忠义”化身的关公备受推

6、崇,这与理学创立以来儒家伦理纲常被强化相一致,故C项正确。元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为了统治需要,逐渐认可了民众对关公的敬奉,故排除B项。小说无法决定政治走向,故排除A项。由“忠义”的化身可知,关公形象的塑造受到理学观念的影响,C项正确。古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D项本身说法有误。82016衡水中学周测中国和欧洲几乎在同一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呈现出很大的差异,这也决定了明清之际的新思想与西方的启蒙思想的巨大差异。两者的相同之处是()在封建传统思想仍占统治地位的背景下出现主张批判专制制度宣扬理性主义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方案A BC D答案

7、B解析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呈现出很大的差异。符合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的特点;符合西方启蒙思想的特点。两者的相同之处是批判专制制度。92016枣强中学一轮检测“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下面对王夫之的这一思想主张认识正确的是()A王夫之要求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B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C与当时新型经济成分的出现有关D反映了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的时代要求答案C解析王夫之的这些言论,明确区别了广大生民之公和君主一姓之私,指出了国家为万民的国家,而不是一姓君主的国家。这与当时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8、产生的时代背景有关,C项符合题意。A、D两项超越了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认识,B项本身说法错误,均排除。102016武邑中学模拟诗话中华上下五千年记载:“著书立说顾炎武,宁死不为清朝官。经年编写日知录,教诲世人道德观。”其“道德观”是指()A经世致用,保天下有责B致良知,知行合一C发明本心,先立乎其大者D存天理,灭人欲答案A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顾炎武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世致用”,故A项符合题意。B项是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排除。C项是陆九渊的思想,排除。“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的主张,排除D项。答案为A项。二、非选择题(11题19分,12题12分,共31分)112016衡水中学热身阅读下列

9、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材料二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韩非子材料三汉王朝建立后,中国历史面临两个必须解决的问题:第一,政治制度如何,是继承秦王朝权力高度集中的专制制度还是回到周代权力分散的封建制度,亟须做出选择。第二,曾是如此强大能并吞六国的秦王朝,为何迅速灭亡,有何教训。吸取亡秦的教训,更好地实行文化思想上的专制统治。董仲舒以儒学大师的身份承担了这一使命,为后世思想文化的专制主义奠定了基础。摘编自薛国中中国专制主义政治的形成与发展材料四缘民臣之心,不可一日无君。夫为国,其化莫大于崇本,崇本则君

10、化若神,不崇本则君无以兼(兼:信服)人。无以兼人,虽峻刑重诛,而民不从故圣人之治国也务致民令有所好。有所好然后可得而劝也,故设赏以劝之。有所好必有所恶,有所恶然后可得而畏也,故设罚以畏之。既有所劝,又有所畏,然后可得而制。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摘编自董仲舒春秋繁露(1)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的主要观点。秦统一后实行的哪些政治制度体现了该观点?(5分)(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从汉朝建立到汉武帝时期是如何“选择”其“政治制度”的?(6分)(3)据材料一、二、四,比较韩非子

11、和董仲舒统治思想的异同点。(8分)答案(1)主要观点: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政治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2)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加强。(3)同:都主张实行专制统治;都主张实行赏罚(或实行法治)。异:董仲舒的思想糅合了阴阳家的一些思想;提出“君权神授”和“三纲”的观点。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要在中央”“圣人执要”概括韩非子的观点;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根据秦朝的中央制度和地方制度归纳。第(2)问,依据“继承秦王朝权力高度集中的专制制度还是回到周代权力分散的封建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汉初的地方制度和汉武帝时期解决王

12、国问题的措施等方面分析作答。第(3)问,相同点根据材料一中“圣人执要”和材料四中“不可一日无君”归纳出他们都主张实行专制统治,由材料二中“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和材料四中“设赏以劝之”“设罚以畏之”可以概括出他们都主张实行赏罚;不同点根据材料四中“君化若神”“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等信息可以归纳出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阴阳学”和“三纲”的主张。122016武邑中学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运用所学史实,指出儒家思想处于高峰和低谷的表现,并选择高峰中的任意一个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12分)答案表现: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

13、思想中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思想中的蔚然大宗;秦朝“焚书坑儒”、汉初实行“无为而治”的黄老政治,儒家思想遭到打击,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魏晋时期,佛教、道教兴盛,儒学遭到挑战;宋明时期,儒学发展为理学,南宋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主要原因:自身因素,儒学适应社会变化,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不断发展;政治因素,统治者的推崇;教育因素,各级学校都以儒家经典为教科书,使儒学人才辈出,儒学得以传承;经济因素,我国以小农经济为基础。解析首先,观察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处于高峰和低谷的表现;然后,选择高峰中的任意一个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

14、分析儒家思想处于主流地位的主要原因。能力组 时间:3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32016武邑中学一轮检测史书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表达的思想是()A要求人的行为符合礼B明确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C认为一切行为都必须顺应自然D提出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愿望答案A解析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他主张克制自己,恢复“礼治”,即“克己复礼为仁”,希望人们克服自己的私欲,恢复社会秩序“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民贵君轻”是孟子的思想,B项错误;C项是老子的思想,可以排除;D项是法家的主张,可以排除。142016冀州中学一轮检测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个“胜利”指的是()A法家思想是新儒学的核心B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D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西汉董仲舒新儒学外儒内法的特点。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实际上是指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被确立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新儒学增加了大一统思想,并融合了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及法家的一些思想,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