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3)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8630321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3)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3)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3)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3)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3)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鸟的天堂教学设计陵水县三才中心小学 陈小玲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2学习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迫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教学重点、难点1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大榕树的录像带、重点句的幻灯片 教学时间

2、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理解课题的含义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练习中词语的意思。(三)依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二、教学重点、难点(一)理解课题含义及课文的主要内容。(二)给课文分段并归纳各段段意。三、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1解题。板书课题后,让同学考虑两个问题。(1)天堂常用来比喻什么?(2)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天堂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是指能让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今天我们将和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2同学自同学字、新词,理解课后词语的意思。(提醒同学注意读准以下字的字音:“颤”

3、读chan,“应接不暇”中“应”读ying。“一簇”中“簇”读c),“隙”读“xi”。理解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绚烂:光彩鲜明耀眼。陆续:表示先先后后,时断时续。迫近:靠近、接近。茂盛: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应接不暇: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3检查同学自学字、词情况。(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边听边考虑:(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2)每次去都看到了什么景物?每次去时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3)用“”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段意。2听完教师范读课文后,同学回答考虑题。(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两次。第一次是在黄昏,第二次是在早

4、晨。(2)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没有见到一只鸟,认为“鸟的天堂”里没有鸟,有些失望。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感到“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因为作者两次去时看到的景物不同,所以思想认识会有这样的变化。(3)课文按作者游览顺序记叙,可以分为四段来理解。第1段第1至4自然段:讲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2段第5至9自然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第3段第10至13自然段:讲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情景。第4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三)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书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习第1、2

5、段课文内容。(二)认识事物的静态,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三)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四)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迫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二、教学重点、难点(一)认识事物的静态,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二)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教学过程(一)学习课文第1段。1指名同学读第1段。(1)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2课文是怎样描写“我们”出游的时间和心情的?(“吃过晚饭”、“热气已退”、“太阳落山”表示夏日的黄昏,也就是“我们”出游的时间。“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这是讲水面很恬静,没有风和过往的船只。“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

6、音就像一支乐曲。”说明四周幽静,没有一点声响,只有木桨拍打水面的声音。反映了“我们”出游时心清十分愉快。)小结:晚饭后我们划船去玩。(二)学习课文第2段。1同学默读第2段。考虑,讨论。(1)我们第一次出游,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什么?大榕树。)(2)这段课文中主要描写了大榕树什么特点?(一个是大,另一个是美。)(3)课文里哪些地方说明榕树大?(在第4自然段开头交代“河里很宽”,这里为什么会变窄呢?让同学找出有的句子读出来。“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原来河面给树叶占去了,所以变窄。另外,由于当时离得远,所以当“我”说许多株时,“我的朋友”有的说是一株,有的说是两株,到底是几株呢?找出课文中的语句“

7、我们的船真是一株大树”。为什么作者开始把它看成许多株?“数不胜数”是什么意思?)(4)课文里哪些地方又写了榕树的美呢?(请同学画出课文中的语句,读出来,说说对这些语句的体会。“一局部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抖。”这句话是写大榕树静态的美,前半句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后半句中“新的生命在颤抖”这是作者的感觉,也就是大榕树静态的美,给作者带来的美的感觉,“颤抖”并非真的在动,那每一片树叶都是那么绿,作者仿佛看到它们在霞光中一闪一闪的。)(5)作者对这棵大榕对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些句子里体会

8、出来的?(“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赞美了生长茂盛的大榕树,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7、8自然段。(可以先出示投影,放配乐朗诵,让同学体会朗读时的语气和感情。然后让同学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试着朗读。)(7)指名读第9自然段。考虑:作者说“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因为是黄昏时分,所以鸟儿栖息了,而且大榕树树大枝叶稠密。作者没有见到鸟。当时心情很失望。作者虽然没有见到鸟,他却被这株美丽的大榕树深深地迷住了。)(三)指导背诵第7、8自然段。小结:我们随着作者第一次经过了“鸟的天堂”,看到了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它枝繁叶茂,长有许多枝,静静地卧在水

9、面上,充溢着无限的生命力。作者从榕树的大,以及枝干、叶的形状、颜色、榕树的位置等方面来描写。这样的描写叫什么?(静态描写)我们通过这局部课文的学习已经欣赏到了一幅美丽的静态图。作者感到遗憾的是: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却没有看到一只鸟。(四)作业。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迫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习课文第3、4段。(二)认识事物的动态,感受“鸟的天堂”的动态美。(三)理解课文,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四)边读边想象画面,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一)认识事物的动态,感受“鸟的天堂”的动态美。(二

10、)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教学教程(一)复习旧知,质疑导入(作者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没有看到一只鸟,却看到了一株又大又美丽的大榕树。作者由远及近地记叙了大榕树的长势,记叙了榕树树枝、叶、干、根的样子。这是作者在静态情况下的观察、描写。文中写到:“一簇簇枝叶伸到水面上”,“枝干的数目数不胜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写出了大榕树既大又枝叶茂繁。还写到大榕树生长茂盛,“正是茂盛的时期”,叶子多而密。“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叶子不只多、密而且颜色鲜艳、明亮、富有生命力。“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

11、个新的生命在颤抖。”作者通过认真观察,对大榕树进行了这些静态的描写。)(二)理解感悟,解决疑问1分组朗读课文第三部分,想一想,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与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2指名朗读第三部分自然段。3考虑、交流:(1)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第二只、第三只。”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鸟叫,看到了鸟飞。)2把作者描写树上变得热闹了、鸟的大小、颜色、动作的句子画在书上,读出来。(描写树上变得热闹的句子:“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

12、影。”描写鸟的大小、颜色的句子:“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描写鸟的动作的句子:“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3作者看到这么多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动作千姿百态的鸟后,有什么感受?(“我”由于景色精彩看不过来而感到“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反映“鸟的天堂”的热闹局面,写出了作者迷恋这种景色,看也看不够的心情。)4“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细节描写,说说这段描写表示了什么?(既写出了这只小鸟的可爱、机灵、富有生气,又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

13、心情,也说明了这里确实是鸟的天堂,鸟儿可以在这自由自在的生活。)小结:这一段课文,作者不只描写了鸟的大小、颜色,而且着重描写了鸟的活动,描写了事物的动态,展示了一幅鸟的天堂的动态美的图画。(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课文,体会鸟的天堂的动态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三)学习课文第四部分。1指名同学读第四部分。2“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一句中的“回头看”是什么意思?(这句话中的“回头看”,是没有看够、舍不得离开的意思,因为大榕树的茂盛和众鸟栖息的局面是作者平生第一次看见的,他被这美丽、奇妙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一点儿也不愿离去。)3读句子“昨天是

14、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昨天不是没有鸟而是我的眼睛没有看到,因为去的时间是黄昏,鸟都栖息了,再加上大榕树的枝叶繁茂,所以没有看到。而第二次是早晨去的,鸟都欢快地飞出来。作者见到的确实是鸟的天堂。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指的是茂盛的大榕树。第二个不加引号,是用天堂来比喻这里对鸟儿的栖息繁衍再合适不过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4用留恋、赞美的语气齐读最后一段。5作者在文章第一局部里写“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在文章的结尾时又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样写有什么巧妙的用心?(这样写文章前

15、后照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发自内心的赞美。)(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1听后,讨论:(1)为什么这株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可以归纳:从第2段课文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大榕树枝繁叶茂,很适合鸟儿生活。从“当地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看出鸟儿在这里很受维护。从“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可以看出这儿环境幽静。)(2)为了更好地维护鸟类,不破坏美好的自然环境,我们该怎么做?学完这篇课文后,在这个问题上说说你有什么体会?(不乱捕获鸟,不乱砍伐树木。)2作者两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了不同的景象,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学了课文,你在写景物的方法上受到哪些启发? (五)作业。1建议把这篇课文背诵下来。2用“陆续”、“应接不暇”两个词语造句,写在作业本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