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数学的兴趣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8630003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数学的兴趣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学习数学的兴趣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数学的兴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数学的兴趣(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而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很多学生觉得数学太枯燥、太难懂,视数学学习为一种苦役,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要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学生愿意主动地学习知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变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才能,才能使学生“要学、会学、乐学”。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必要性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带有情感色彩的意识倾向性。数学学习兴趣是指渴望获得数学知识,探索数

2、学问题的倾向性。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兴趣可以使学生的认知处于最积极、最活跃的状态,从而注意力集中并积极地进行学习。中学时期是培养数学兴趣的关键时期,一项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一万多名学生中喜欢数学的占总数的32.5%,位居第一位,在喜欢数学这一科的原因中,其中认为是老师讲的好的占34.4%,同样位居各种原因的榜首。这项调查表明: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新课程背景要求教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建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新

3、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积极自主的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因此,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作为教师,必须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中生心理特点要求教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前苏联心理学家克鲁捷斯基在中小学数学能力心理学中说:“数学能力实际上只能在对于数学活动有爱好或明显需要的情况下才能发展.”这就是说,能力的发展,爱好的产生,有赖于兴趣的推动。初中学生年龄小,意志薄弱,行动容易受情感支配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地注入新的刺激,才能推动学生的学习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