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跟踪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8629700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9.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跟踪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跟踪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跟踪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跟踪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跟踪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跟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跟踪(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多元就业为抓手 力促就业质量提高 我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跟踪 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成为国内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心,浙江省政府根据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状况,决定把高校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评价试点列为省级教育体制改革项目,开展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的跟踪调查。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浙江省教育评估院已经持续近年开展全省高校本专科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查。进入毕业季以来,由浙江省教育评估院发布的浙江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报告再次引起广泛关注。 该项调查面向全省102所高校24.7万多名毕业生和1万多家聘任有关高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进行,毕业生

2、及用人单位的调查有效参与率分别为68.28%和54.40%。据调查成果显示,高校毕业生毕业一年后的调查就业率为96.22%,其中本科院校毕业生毕业一年后的调查就业率为95.59%,高职院校为97%。此外,通过满意度赋分后发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为81.90分(满分为100分),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60分以上)高达98.89%。 之因此增长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调查和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调查,浙江省教育评估院院长施建祥表达,“通过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的满意度调查,理解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能力规定与盼望,不仅对即将进入社会、谋求工作职位及职业发展机会的在校大学生具有指引

3、意义,并且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一定的参照价值。而毕业生对母校办学及教学工作满意度评价,则可以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高下、人才培养质量优劣的重要根据。” 就业率是已就业毕业生占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它可以在一定限度上反映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大体趋势。根据教育部就业率记录口径,该调查将受雇工作、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升学和其她(参军、支教、支农、支医等)的毕业生视为已就业毕业生。 高校毕业生毕业一年后职业发展类型分布图 毕业生受雇工作 79.90% 核心词:就业率、收入、职业满意度、专业就业有关度、职业发展空间 受雇工作在所有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中占据绝大部分,达到79

4、.90%。 调查显示,高校毕业生毕业一年后的平均月收入为3255元,其中本科院校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3455元,高职院校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3018元,均高于往届毕业生。在本科专业收入排名中,播音与主持艺术(4764.71元)、刑事科学技术(4725元)、信息对抗技术(4638.89元)列前三位;在专科专业收入排名中,空中乘务(4853.96元)、主持与播音(4480.77元)、民航运送(4416.67元)列前三位。 本科院校受雇工作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为63.71分,高职院校受雇工作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为65.89分。(满分为100分)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大学专业设立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通过

5、专业有关度排名,可以在一定限度上反映高校专业构造优化的限度及本校专业在同类院校同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中的竞争力。调查发现,受雇工作毕业生的专业就业有关度得分为63.06分,其中本科院校为65.11分,高职院校为60.62分。 职业发展空间是指毕业生后来职业发展及职位晋升的也许性。调查显示,78.09%的受雇学生觉得自己在目前单位有很大或一定的发展空间,高于受雇学生(76.66%),阐明与上一年度相比,毕业生的在职压力有所减轻,在就业单位的发展前景趋好。 毕业生升学深造 6.82% 核心词:深造率、深造目的、专业选择状况、对母校教育教学的改善意见 高校毕业生中有6.82%的人在毕业后选择了继续深造

6、,深造状况重要分为国内读研、专升本、进修和国外留学等,其中本科院校的深造人数比例为9.18%,高职院校为3.92%。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选择考研还是工作,始终困扰着大学生以及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如今大多数选择考研的学生早已不是抱着单纯做学问的心态,而是多种性格、价值观、人生态度交错在一起产生的综合体现。根据对浙江省高校毕业生的调查显示,目前在国内深造的毕业生中,有63.41%的人选择深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就业,找到更好的工作,26.38%的人是为了获得更多、更宽的知识,另因就业形势逼迫继续深造的占3.48%,较(3.13%)有所提高。 在继续深造的毕业生中,有74.88%的人选择了与原所学专业

7、有关的专业,而25.12%的转换专业深造毕业生,则大多余于爱好爱好、职业规划、学习难易限度等方面的考虑。 在对母校教育教学改善意见中,毕业生重要但愿母校可以在专业课程知识(32.24%)、科研能力(22.61%)及学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20.63%)等方面有所改善。 毕业生自主创业 4.63% 核心词:创业率、创业起始时间、创业形式、资金来源 据调查,高校毕业生中有4.63%的人投身创业,其中本科院校毕业生创业率为3.50%,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率为6.01%。有一半以上创业者选择在受雇工作一段时间后来再开始自主创业(53.56%),毕业后直接创业的仅占32.56%。 随着越来越多大学生加入

8、创业群体,新想法、新思路让大学生创业形式开始朝着多样化发展。调查显示,创业毕业生中有49.32%的人从事个体经营,从事合伙创业的占34.46%,从事家族公司创业的占11.56%,其她形式占4.66%。 创业的先决条件是资金,调查显示,毕业生中69.17%的创业者的资金来源于家庭或朋友资助,另一方面是个人工作收入,另有少数申请创业贷款、谋求创业基金或社会风险投资等。 毕业生从事自由职业 2.89% 核心词:职业类型分布、发展前景、目前职业与高校学习经历的关系 选择从事自由职业的毕业生相对较少,仅占2.89%,但其职业类型多样,不仅有管理征询顾问、培训师、职业经理人等“金领”职业(4.26%),网

9、页设计、工程师、自由撰稿人等“白领”职业(10.93%),也涉及依托体力劳动为主的“蓝领”职业(16.20%)。此外,其她更具灵活性的职业(68.61%)占了大部分比例。 受访过程中,有54.20%的人觉得其自由职业发展前景非常乐观或较为乐观,仅有8.26%的人态度较悲观或非常悲观。 大学时期的学习经历对学生此后的职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在从事自由职业的毕业生中,有29.43%的人在校期间非常多或较多地从事与目前工作有关的实践活动,尚有25.46%的毕业生表达目前从事的自由职业工作是在校期间所参与的实践活动的延续。 毕业生从事其她职业类型 1.98% 核心词:其她职业类型、收入回报、对职业前景的

10、信心 除上述几种职业发展类型外,目前尚有1.98%的毕业生从事着其她职业。其中,有0.2%的人正在服兵役,有1.05%的人加入到了支教、支农、支医及大学生村官等公益事业中。 调查显示,从事其她职业类型的毕业生相对于受雇工作的毕业生来说收入较低,平均月收入为2669元(受雇工作者为3255元),可见,从事公益事业的人收入明显低得多。 然而在对所从事公益性质的职业展望调查中,有73.27%的人对职业前景非常有信心或比较有信心,仅有4.05%的人对职业前景表达悲观。在结合偏低的工作收入对比之后,不难发现毕业生对公益事业的信心和奉献精神等均有了较大提高。 毕业生尚在待业 3.78% 核心词:待业率、待

11、业因素 调查显示,高校毕业生毕业一年后的待业率为3.78%,与高校毕业生(3.73%)基本持平,其中本科院校为4.41%,高职院校为3%,可见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待业率高于高职院校。 在本次调查中,毕业生待业因素分别为:准备考研深造;准备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等;正在找工作;想休息一段时间后再去找工作;什么都不想做、悲观待业;创业失败,临时没有工作等。本科院校毕业生中,为继续深造或为公务员、事业单位等考试做准备的积极待业人数比例为38.29%,要高于高职院校(19.41%)。而在高职院校待业毕业生中,正在寻找工作(42.52%)或想休息一段时间后再去找工作(20.73%)的被动待业者比本科院校多。 对

12、如何提高就业质量的几点建议 一、关注学生需求和自主性,提高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潜力 高校积极关注学生的成长、为学生成长成才做出努力,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中之重。高校要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主体的主观体验和自主性,强调学生在学校里的主体地位,做到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对现行的课程设立、管理制度、教学措施等方面存在的不利于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发展的成分要进行排查,并加以改正。 由于家庭、生源地和高考批次的不同,毕业生的知识水平和目的定位存在较大差别,建议高校要理解学生的需求,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多种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供学生选择,以满足学

13、生的多元需求,激发其求知的欲望与激情。 高校必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长远发展,让学生充足展示其自我爱好、特点和特长,让学生有足够的成长空间,打造学生职业发展潜力,从而为此后的职业成功奠定基本。为此,本调查也将从来年起,对毕业3年后的毕业生进行调研,观测她们的职业发展状况与潜力,据此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长期性进行评估。 二、关注用人单位满意度,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在用人单位建议高校此后人才培养需要提高的各项能力中,综合素质培养被列为第一位,占总调查单位的21.99%。在用人单位看来,在全球化和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公司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面临的问题会越来越复杂,因此人们需要回到知识的原点,建立一

14、种不管什么状况都可以灵活应用的基本,即人的综合素养。具体来说,由于综合素养是以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为支撑,而通识教育以成熟学科为基本,通过跨学科学习,能协助学生变化思维方式和观测世界的视角,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和积极个性的发展,因此,建议高校加强对学生的通识教育,进而培养更能适应社会千变万化的通识人才。 此外,高校要在所学专业及具有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社会实践和实习兼职状况、岗位有关资格及证书、毕业院校的社会名誉度、性格和特长的描述、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等方面加强引导,最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关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构造,突出特色化、专业化的人才培养 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往往根据专业人才的就

15、业率、专业就业有关率、就业岗位的薪酬水平体现出来,是高校专业构造调节的重要根据。根据我省各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成果来看,在高校本科专业中,治安学、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3项公安类专业已然占据就业核心竞争力前三甲,建筑学、学前教育、护理学、医学检查仍然在前十榜上,小学教育、播音与主持艺术、录音艺术3个专业新晋前十行列。 在专科专业中,刑事执行、助产、护理、医学影像技术、学前教育、空中乘务等6个专业持续两届调查进入前十位,体育教育、行政执行、航空服务、都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专业核心竞争力初次进入前十位。 要保证人才的适销对路,需要各高校通过专业内涵建设,以专业教学团队(专业建设核心竞争力的实践者)为

16、核心,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采用突出专业化能力培养的课程原则,实行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课程的专业性、国际性和实践性,走各具特色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化人才培养之路。 四、充足发挥浙江优势,做好创新创业教育 浙江始终都是投资创业的热土,中小公司数量位居全国前茅,拥有独特的创新创业文化优势和充足的民间资本。在此基本上,各级政府和高校也致力于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服务工作,把创新创业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及将来发展的重要途径。 大学毕业生通过创新创业不仅可以达到学生自我实现的目的,更是可以发明某些就业岗位,提高社会整体就业水平。高校要在创业经验和人脉关系、创业资金支持、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创业环境、良好的体能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