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知识点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8629585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合材料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复合材料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复合材料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复合材料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复合材料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合材料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合材料知识点(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合材料知识点南开大学2017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知识点考试科目:复合材料科目代码:3111考试时间:月日(注:特别提醒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直接写在试题或草 稿纸上的无效!)1什么是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有哪些特点,并结合复合材料的特 点说明其应用领域广泛的原因。答: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 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 材料。各种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产生协同作用,使复合材料 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而满足不同的要求。复合材料的特点:A典型的复合材料是在一个特定的基体中,填 充有一种或多种填充体;B既能保留原组分或材料的主要特色,并通 过

2、复合效应获得原组分所不具备的性能;C可以通过材料设计使各组分的性能相互补充并彼此关联,从而 获得新的优越性能6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与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在性能和加工 工艺上的区别是什么?答:热塑性树脂是指具有线型或分枝型结构的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热固性树脂是以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酚醛树 脂等为主的高分子化合物。性能上:热塑性树脂一柔韧性大,脆性低,加工性能好,但刚性、 耐热性、尺寸稳定性差。热固性树脂一刚性大,耐腐蚀性、耐热性、 尺寸稳定性好,不易变形,成型工艺复杂,加工较难加工工艺上:热塑性树脂一受热软化或熔融,可进行各种线型加 工,冷却后变得坚硬。再受热,又可进行熔融加工,具有可重复加工

3、 性。热固性树脂一受热熔融的同时发生固化反应,形成立体网状结构, 冷却后再受热不熔融,在溶剂中不溶解,不具有重复加工性。三、如何改善聚合物的耐热性能?产生交联结构(对于热固性树脂、有机硅树脂等,工艺条件影响 聚合物的交联密度)。增加高分子链的刚性(引进不饱和共价键或环状结构(脂环、芳 环、杂环)、引入极性基团)。提高聚合物分子链的键能,避免弱键的存在(例:以C-F键完全 取代C-H键,可大大提高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形成结晶聚合物,结晶聚合物的熔融温度大大高于相应的非结晶 聚合物。四、简述不饱和聚酯树脂基体的组成、代表物质及作用。主要成 分:不饱和聚酯树脂,按化学结构可分为顺酐型、丙烯酸型、丙烯

4、酸 环氧酯型聚酯树脂。辅助材料:交联剂、引发剂和促进剂交联剂:烯类单体,既是溶剂,又是交联剂。能溶解不饱和聚酯 树脂,使其双键间发生共聚合反应,得到体型产物,以改善固化后树 脂的性能。常用的交联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 丙烯酯、乙烯基甲苯等。引发剂:一般为有机过氧化物,在一定的温 度下分解形成游离基,从而引发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常用的引发 剂:过氧化二异丙苯C6H5C(CH3)22O2、过氧化二苯甲酰 (C6H5CO)2O2。促进剂:把引发剂的分解温度降到室温以下。对过氧 化物有效的促进剂:二甲基苯胺、二乙基苯胺、二甲基甲苯胺等。对氢过氧化物有效的促进剂:具有变价的金属钻:环

5、烷酸钻、萘 酸钻等。五、简述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特点。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是 放热反应,可分为三个阶段:胶凝阶段:从加入促进剂到不饱和聚酯 树脂变成凝胶状态的时间,是固化过程最重要的阶段。影响胶凝时间 的因素:阻聚剂、引发剂和促进剂的加入量,交联剂的蒸发损失,环 境温度和湿度等。硬化阶段:从树脂开始胶凝到具有一定硬度,能把 制品从模具上取下为止的时间。完全固化阶段:通常在室温下进行, 可能需要几天至几星期。十四、玻璃纤维为何具有高强度?试讨论影响玻璃纤维强度的因 素。玻璃的理论强度很高,但是由于微裂纹的存在,产生应力集中, 发生破坏,从而降低了玻璃的强度。玻璃纤维经高温成型时减少了玻 璃溶液的

6、不均一性,使得裂纹产生的机会减少;同时,玻璃纤维的横 截面较小,微裂纹存在的几率也减少,导致玻璃纤维强度较高。影响玻璃纤维强度的因素:1、化学组成:不同的玻璃纤维(不同系统),强度有很大差别。一般来说,含碱量越高(K2O、PbO),玻璃纤维的强度越低。2、玻璃纤维的直径和长度:随着玻璃纤维的直径和长度的减小, 微裂纹的数量和尺寸相应地减小,从而提高了玻璃纤维的强度。3、存放时间:玻璃纤维存放一定时间后,由于空气中的水分对玻 璃纤维的侵蚀,导致强度下降。4、施加负荷时间:玻璃纤维的拉伸强度随着施加负荷时间的增加 而降低,当环境湿度较高时更加明显。原因:吸附在微裂纹中的水分, 在外力作用下,加速微

7、裂纹的扩展,从而导致强度降低。十九、什么是增强材料的表面处理?简述偶联剂的化学结构及作 用。表面处理是在增强材料的表面涂覆上表面处理剂(包括浸润剂、 偶联剂、助剂等物质),它有利于增强材料与基体间形成良好的粘结 界面,从而达到提高复合材料各种性能的目的。偶联剂的化学结构:分子两端含有性质不同的基团,一端的基团 与增强材料表面发生化学作用或物理作用,另一端的基团则能和基体 发生化学作用或物理作用,从而使增强材料与基体很好地偶联起来, 获得良好的界面粘结,改善了多方面的性能,并有效地抵抗水的侵蚀。二十一、试述碳纤维的表面处理方法及作用效果:1、表面浸涂有机化合物:采用类似纺织中的浆纱工艺,在碳纤维

8、 表面涂覆含有反应性端基的树脂(羟端基的丁二烯/丙烯酸共聚物等), 以改善碳纤维的界面粘结性。2、表面涂覆无机化合物: 表面上沉积无定形碳:在高模量结晶型碳纤维表面加涂一层低模量无定形碳,无定形碳活性大,易与树脂浸润,提高界面粘结力, 能显著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 加涂碳化物:用化学气相沉积(CVD)的方法加涂碳化物。3、表面化学处理: 臭氧氧化法:臭氧极易分解成一个氧分子和一个新生态活泼氧 原子,氧化碳纤维表面的不饱和碳原子,生成含氧官能团。 阳极电解氧化法:靠电解产生的新生态氧对碳纤维表面进行氧 化和腐蚀,碳纤维表面被氧化腐蚀,使比表面积增大、化学基团增加。 盐溶液处理:先浸涂

9、甲酸、乙酸、硝酸等的铜、铅、钻等盐类 溶液,然后在空气或氧气中于200-600下氧化,使碳纤维表面粗糙 而达到改善效果。二、基体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将纤维粘合成整体并使 纤维位置固定,在纤维间传递载荷,并使载荷均衡;基体决定复合 材料的一些性能。基体决定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方法以及工艺参数选 择等。基体保护纤维免受各种损伤。三、芳纶纤维的结构及性能化学结构a大共轭的苯环难以内旋 转,大分子链-线型刚性伸直链-高强度,高模量b酰胺基-极性, H可与另一分子链的羰基形成氢键-梯形聚合物-良好规整性-高度 结晶性纺丝-向列型液晶态,聚合物呈一维取向有序排列,成纤时, 易沿作用方向取向c单斜晶系。d

10、具有微纤结构,皮芯结构,空洞结构等不同形态的超分子结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高,单丝3773MPa,是 Al的5倍。热稳定性:良好,耐火而不熔,4871不熔化,但开始碳化,高 温下,直到分解不发生变形,180长期使用热膨胀系数各向异性化学性能良好的耐介质性能,对中性化学药品的抵抗力一般是很强的,但 易酸腐蚀耐水性不好-酰胺基六、简述陶瓷的增韧方法。1、晶须和纤维增韧:吸收能量。裂纹 扩展受阻:当增强体(纤维或颗粒)的断裂韧性大于基体中某些区域 的断裂韧性时,纤维受到的残余应力为拉应力,具有收缩趋势,可以 使基体裂纹压缩并闭合,阻止裂纹的扩展。纤维(或晶须)拔出:具 有较高断裂韧性的纤维,当基体裂

11、纹扩展至纤维时,应力集中导致结 合较弱的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界面解离,在进一步应变时,将导致纤维 在弱点处断裂,随后纤维的断头从基体中拔出。纤维(或晶须)桥联: 在基体开裂后,纤维承受外加载荷,并在基体的裂纹面之间架桥。桥 联的纤维对基体产生使裂纹闭合的力,消耗外加载荷做功,从而增大 材料的韧性。2、相变增韧:(shielding mechanism)在含有部分稳定的氧化 锆粒子的氧化铝复合材料中:在裂纹尖端的应力区域,稳定的氧化锆(ZrO2+Y2O3)发生应力诱导的马氏体相变(一部分断裂能量被用于 应力诱发转移):ZrO2 (t) ZrO2 (m),产生约5%的体积膨胀和约16% 的剪切变形(剪

12、切变形由产生孪晶等方式抵消)。这种体积膨胀和切 变,在裂纹尖端产生了一种封闭裂纹的应力,减少了集中在裂纹尖端 的拉伸应力,使裂纹扩展困难,达到增韧效果。3、微裂纹韧化:(crack shielding mechanism):吸收能量主 裂纹扩展时,其尖端高应力区域容易产生微裂纹,微裂纹是产生膨胀 应变的机理之一:在微裂纹产生之前,存在有局部的拉伸残余应力。 微裂纹增韧机制适合于基体弹性模量较低的陶瓷基复合材料。4、非屏蔽机理:利用裂纹与材料间的相互作用消耗额外的能量, 使断裂能量提高,对应力强度因子的贡献很小,包括裂纹偏转(裂纹 沿着结合较弱的纤维/基体界面弯折,偏离原来的扩展方向,呈锯齿状

13、扩展,从而使断裂路径增加)或裂纹弯曲(裂纹扩展时由于强化相的 阻碍使得尖端路径弯曲,从而使测得的断裂韧性值提高)。六、增韧机理有裂纹偏转、裂纹的桥联、纤维脱粘与拨出、颗粒 增韧等。五复合效应线性平均效应平行效应相补效应相抵效应非线性相 乘效应诱导效应共振效应系统效应七、增强的原则(1)颗粒应高度弥散均匀地分散在基体中,使其阻 碍导致塑性变形的位错运动(金属、陶瓷基体)或分子链的运动(聚合物 基体)。(2)颗粒直径的大小要合适。因为颗粒直径过大,会引起应力集中或本身破碎,从而导致材料 强度降低;颗粒直径太小,则起不到大的强化作用。因此,一般粒径 为几微米到几十微米。(3)颗粒的数量一般大于20%

14、。数量太少,达不 到最佳的强化效果。(4)颗粒与基体之间应有一定的粘结作用。(1)纤维 的强度和模量都要高于基体,即纤维应具有高模量和高强度,因为除 个别情况外,在多数情况下承载主要是靠增强纤维。(2)纤维与基体之 间要有一定的粘结作用,两者之间结合要保证所受的力通过界面传递 给纤维。(3)纤维与基体的热膨胀系数不能相差过大,否则在热胀冷缩 过程中会自动削弱它们之间的结合强度。(4)纤维与基体之间不能发生 有害的化学反应,特别是不发生强烈的反应,否则将引起纤维性能降 低而失去强化作用。(5)纤维所占的体积、纤维的尺寸和分布必须适宜。 般而言,基体中纤维的体积含量越高,其增强效果越显著;纤维直

15、径越细,则缺陷越小,纤维强度也越高;7举例说明什么是功能型复合材料,简述功能复合材料的特点, 它与结构型复合材料的区别及功能型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答:功能复合材料就是除力学性能以外,还提供其他物理性能, 并包括部分化学和生物性能的复合材料。如:导电、超导、半导、磁 性、压电、阻尼、吸声、屏蔽、阻燃、防热等功能。举例:导电复合材料可用作阳极材料、发热元件、传感器等;磁 性复合材料可用作永磁电机、磁性开关和信息记录等;阻尼功能复合 材料可减振降噪。功能复合材料的特点:1)应用面宽;2)研制周期短;3)附加值高; 4)小批量,多品种;5)适于特殊用途。结构复合材料主要作为承力结构使用的材料,由能承受

16、载荷的增 强体组元(如玻璃、陶瓷、高聚物、金属、天然纤维和颗粒等)与能 联结增强体成为整体材料同时又起传力作用的基体组元(如树脂、金 属、陶瓷、和水泥等)构成。功能材料是指除力学性能以外还提供其 它物理、化学、生物等性能的复合材料。包括压电、导电、雷达隐身、 永磁、光致变色、吸声、阻燃、生物自吸收等种类繁多的复合材料。功能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由单功能向双功能、多功能化发展; 由功能向机敏、智能化方向发展;功能-承力一体与轻量化; 功能体的高性能化与微细化;使用性能的稳定性与长寿命;高精 确度的设计技术与设计制造一体化;无余量成型与低成本制造技术。 8什么是纳米复合材料?用一个具体实例说明制备纳米复合材料所面 临的困难是什么,应如何解决?答:纳米复合材料是指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