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卫社第七版生理学循环系统试题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629035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卫社第七版生理学循环系统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人卫社第七版生理学循环系统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人卫社第七版生理学循环系统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人卫社第七版生理学循环系统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人卫社第七版生理学循环系统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卫社第七版生理学循环系统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卫社第七版生理学循环系统试题(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 论选择题1正常人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经常保持状态A固定不变 B 相对恒定C随机多变 D绝对平衡E与外界一致2下列各种实验中, 属于急性实验方法A离体蛙心灌流实验B狗食道瘘假饲实验C临床胃液分析实验D血液常规检查EX 线成像3能引起生物机体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统称为A 反射 B 兴奋C刺激 D反映E阈值4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反应的共同特征是A收缩反应 B 分泌活动C神经冲动 D生物电变化E慢波5下列各项调节中,不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A血液凝固 B 降压反射C排尿反射 D分娩过程E排便反射6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指A 体液 B 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 D组织液E血液7人类社会中每周工作

2、5 天的工作日制度, 给人体带来相应的生理功能活动的种种周期性变化, 这种生物节律属于A日周期 B 月周期C周周期 D 年周期E季节周期8机体对适宜刺激所产生的反应,由活动状态转变为相对静止状态称为A 兴奋性反应 B 抑制性反应C双向性反应 D 适应性反应E无反应状态9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生物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经常保持绝对平衡的状态,称为稳态 B稳态是一种复杂的由机体内部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动态平衡过程 C维持机体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之为稳态 D稳态一旦不能维持,生物体的生命将受到威胁E 稳态的概念首先由美国科学家Cannon 提出10下列有关反射的论述,哪

3、一项是错误的?A完成反射所必须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反射是实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C同一刺激所引起的反射效应完全相同D在反射进行过程中可有体液因素参与E轴突反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反射 1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是阐明人体 A细胞的生命现象B器官的功能活动C与环境的相互关系D体内的物理化学变化E正常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 12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 A物质代谢 B 新陈代谢 C适应性 D 应激性 E自控调节 13自身调节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的情况下对刺激所产生的 A 适应性反应 B 旁分泌反应C稳态反应 D非自控调节E前馈调节14以下哪项是由负反馈调节的生理过程?A 分娩 B 排尿反射C降压

4、反射 D小肠运动E血液凝固15下列体内哪种物质是不直接传递信息的?A神经递质 B 调制物C内分泌激素 D 旁分泌物质E局部体液因素 16机体的外环境是指 A大气环境 B 细胞外液C泪液 D汗液E细胞内液17能比较迅速反映内环境变动状况的体液是A脑脊液 B 血浆C尿液 D淋巴液E细胞内液 18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从受控部分发出到达控制部分的信息称为 A偏差信息 B 干扰信息C控制信息 D反馈信息E自控制信息试题答案1B 2A 3C 4D 5B 6C 7C 8B 9A 10C11E 12B 13A 14C 15B 16A 17B 18D 第二章 血液选择题1. 50Kg 的成年男性其血液总量和血浆量

5、分别约为:A 2500ml 和 1000 ml B 5000ml 和 2500mlC 3500ml 和2000 ml D 4500ml 和 2000mlE 60000ml 和 3500ml2. 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A 与血浆容积之比 B 与血管容积之比C与白细胞容积之比 D占血液的容积百分比 E与血浆中无机物的容积之比3. 有关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A占血浆渗透压的小部分 B 主要由白蛋白组成C与血浆容量有关 D 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时红细胞膨胀E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时血量增加4. 构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A白蛋白 B 葡萄糖C球蛋白 D NaClEKCl5. 下列溶液中属于等渗溶液

6、的是:A0.1NaCl B 葡萄糖C尿素 D葡萄糖盐水E NaCl6. 全血的粘滞性主要取决于:A血浆蛋白含量 B 红细胞数量C白细胞数量 D 红细胞的叠连E NaCl 的浓度7. 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的重要因素是:A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B 血浆胶体渗透压C血浆晶体渗透压 D 血浆白蛋白浓度 E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8.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意义主要是:A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 B 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C维持血管内外电解质的含量D使水分通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E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交换,维持血容量9. 影响血管内外水分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 血浆晶体渗透压 B 血浆胶体渗透压C血浆渗透压 D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7、E血浆的粘滞性10. 血浆蛋白量显著减少时,可引起:A血浆渗透压显著降低 B 组织液生成增多 C淋巴回流量减少 D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E有效滤过压下降11. 血浆中何种物质浓度改变时,可能引起组织水肿: A血浆 NaCl 浓度升高 B 血浆球蛋白浓度下降C血浆白蛋白浓度下降 D 血浆 A G 比值增大 E血浆葡萄糖浓度升高12. 与红细胞的许多生理特征有密切关系的是: A红细胞的数量 B 血红蛋白的含量 C红细胞的形态特点 D红细胞的比容 E红细胞的成熟13. 成熟红细胞在下列哪种溶液中易发生溶血:A 0.65 NaCl B 葡萄糖C 1.9尿素 D10葡萄糖盐水E0. NaCl14. 易使红

8、细胞发生叠连,导致血沉加快的因素是: A 血浆白蛋白增加 B 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 C血清卵磷脂增加 D 血浆球蛋白增加 E红细胞膜表面负电荷增加15. 有关红细胞功能的下列说明,错误的是: A运输 O2 与 CO2 B 可调节机体的酸碱平衡 C其功能通过血红蛋白实现 D 溶血后的血红蛋白功能不变 E O2 与血红蛋白结合成 HbO2 而运输16. 下例各项中,可引起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是: A骨髓抑制 B 长期慢性失血 C肾功能衰竭 D 内因子缺乏E脾功能亢进17. 促进红细胞成熟的因子是:A 蛋白质和铁 B 促红细胞生成素C内因子 D 维生素 12 和叶酸E雄激素18.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原因

9、是: A骨髓的造血功能抑制 B 维生素 12 和叶酸缺乏 C蛋白质摄入不足 D 机体缺铁E红细胞脆性大19. 缺乏内因子引起贫血是由于: A红细胞成熟和分裂障碍 B 血红蛋白合成减少 C造血原料不足 D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E红细胞脆性增大20. 各种血细胞均起源于:A 多能干细胞 B 淋巴系祖细胞 C髓系干细胞 D 定向祖细胞 E基质细胞21. 主要调节晚系红细胞、也能调节早系红细胞分裂成熟的是: A爆式促进因子 B 促红细胞生成素C雄激素 D 红细胞提取物E雌激素22. 红细胞在血管外破坏的主要场所是: A肾、肝 B 脾、肝C肾、脾 D 胸腺、骨髓E骨髓、淋巴结23. 关于白细胞功能的叙述,

10、错误的是:A 中性粒细胞可吞噬病原微生物B单核细胞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C淋巴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作用D 嗜酸粒细胞释放肝素、组织胺等E嗜酸粒细胞与过敏反应有关24. 机体化脓性细菌感染时,血中增多的白细胞主要是:A 中性粒细胞 B 嗜酸性粒细胞C单核细胞 D淋巴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25. 在患某些寄生虫病或过敏反应时增多的白细胞主要是:A 中性粒细胞 B 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E淋巴细胞26. 白细胞中数量最少、能合成组织胺和肝素的是:A 中性粒细胞 B 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E淋巴细胞27. 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并参与免疫应答中抗原信息传递的白细胞是:A 中

11、性粒细胞 B 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E淋巴细胞28. 血小板参与:A吞噬作用 B 生理止血C细胞免疫 D体液免疫E运输29. 血小板减少导致皮肤出现出血斑点的重要原因是:A 血小板不易粘着 B 血小板不易聚集C毛细血管壁完整性受损 D血管收缩功能障碍E凝血功能减弱30. 引起血小板聚集的最重要物质是:A肾上腺素 B 5羟色胺C ADP 组胺 D凝血酶E胶原31. 血液凝固的本质变化是:A 血小扳聚集 B 红细胞叠连C血细胞凝聚 D 纤维蛋白形成E红细胞凝集32. 血液凝固所分离出的淡黄色液体称:A 血浆 B 体液C血清 D细胞外液E细胞内液33. 血清成分的特点是:A血液去掉纤

12、维蛋白原 B 抗凝血液经离心沉淀的上清液C血浆除去血浆蛋白的液体D 全血除去血细胞后的液E血浆去掉纤维蛋白原及某些凝血因子34. 维生素参与部分凝血因子的合成,当维生素 K 缺乏时,可能引起: A因子、缺乏 B 因子、缺乏 C因子、缺乏D 因子、缺乏E因子、缺乏35. 抗血友病因子是:A因子 B 因子C因子 D因子E因子36. 血液凝固的最后阶段是:A因子被激活 B 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 C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D外源性凝血途径启动 E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37. 与血液凝固无关的因素是:A 血小板数量 B 肝脏功能C血浆 NaCl 浓度 D红细胞凝集原有关E凝血因子多少38. 内源性凝血和外源

13、性凝血的根本区别是: A前者发生在体内,后者发生在体外 B前者发生在血管内,后者发生在血管外 C前者只需体内因子,后者只需体外因子 D前者由因子启动,后者由因子启动E前者速度慢,后者速度快39. 柠檬酸钠抗凝血的机理是:A去掉血浆中纤维蛋白原 B 与血浆中的钙结合而沉淀 C加强抗凝血酶作用 D 抑制凝血酶原激活E与血浆中 Ca2+ 形成可溶性络合物40. 血型的分型依据是:A 血清中的凝集素 B 红细胞膜上抗原C血浆中的凝集原 D 白细胞膜上抗原E血小板上的凝集原41. 静脉注射 1 升 0.9%NaCl 溶液, 1 小时后可能出现的变化是: A循环血量增加 B 血浆渗透压下降 C出现血红蛋白尿 D 动脉血压升高E 于注射开始后 10 分钟尿量增加42. 输入经低温保存较长时间的库存血,可能引起:A血氧分压升高 B 血钾浓度升高C血钠浓度下降 D输入的红细胞随即发生溶血 E血二氧化碳分压下降43. 在一般情况下血型之间相互输血,主要考虑给血者的:A 血清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所凝集B 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C血清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D 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所凝E血清不被受血者的血浆所凝集44. 在血型系统相互输血关系中,严禁: A型输给型 B 型输给型 C型输给型 D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