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课间活动激活学校德育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8628456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大课间活动激活学校德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用大课间活动激活学校德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用大课间活动激活学校德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用大课间活动激活学校德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用大课间活动激活学校德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大课间活动激活学校德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大课间活动激活学校德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大课间活动激活学校德育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为确保学生每天达到一小时体育 锻炼的要求,由课间操扩展而来的一种体育活动课程。作为 课表上规定的体育内容,要求在体育教师的指导和全校师生 的共同参与下,有组织、有计划开展。与传统的课间操相比, 大课间活动时间长,内容多,组织形式活,强度适宜,并将 快乐教育、养成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等内容贯穿其中。 近两年来,学校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深深地感受到,素质 教育呼唤大课间体育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又推动了学校素 质教育的进一步开展。一、大课间活动诠释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差异性是素质教育 提出的五大基本要求,这些要求在大课间活动

2、中都一一找到 了归宿。全体性。面向全体学生是大课间活动的第一大特征。大 课间活动“放羊式”的管理特点为全体学生的参与提供了肥 沃的土壤,在活动中,每个学生不论基础高低、能力大小, 都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来进行全身心的锻炼,素质 教育的核心旨意“为了每一个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全面性。大课间活动以环境、音乐、器材为物质载体, 通过组织、参与、锻炼的共同作用来构建其活动体系。从学 生接触的物质条件层面来讲,体现了一个接触面的广度。大 课间活动的环境宽广,活动用的器材在数量和种类上都是任 何其它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所无法企及 的。从学生体验教育作用的层面来讲,又

3、体现了 “面”纵向 上的深度。学生参与得多,体验就更加直接,感悟也会更加 深刻,从而使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得到了有效的落 实。大课间软、硬件的共同作用,对学生的育德、启智、益 美、健身的功效,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都无法替代的。基础性。“为学生的成长打好身心健康的基础”是中小 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旨意。 人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 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构成了现代人的基础素质。 通过活动体验,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着最为直接的、零距 离的增强体质,磨练心理品质,解读自我概念,促进团队合 作,遏制自我中心,历练文明修养,提升集体荣誉感,培养 责任感等等基础性的教育。也就是说,大课间对“怎

4、样去做 人”的基础教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实践平台。主体性。素质教育要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主动的、生动 活泼的发展,但是目前的班级授课制以及始终摆脱不了的应 试教育魔掌所控制的程式化、强制性的教育模式,使学生的 主体性发展仍然是水中月、雾中花。而“放羊式”的大课间 活动,使得“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成为了现实。 在大课间活动中,学生可以尽情地释放个性,根据个体的爱 好、兴趣选择活动项目,进行主动、自由、愉快的活动,充 分满足了儿童天性好动的需要,促进了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 和个性的发展。差异性。素质教育既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其全面发展的 教育,又是承认学生个体差异,注重每个学生健康发展的教 育。大

5、课间体育活动内容、项目等的确定,在强调全体性的 同时,更注重区分学生年龄大小、能力高低、性别差异等方 面因素,因而符合素质教育中注重个体差异、区别对待的原 则。二、大课间活动规范了学校的管理行为使文体活动得到了制度上的保障。随着缩短学生的在校 时间成为“减负”具体措施之一的实施,学生在学校进行课 余文体活动的时间也大大缩水。学生上完课,写完作业,几 乎没有什么时间到运动场或文体功能室放松、舒展一下,这 就很难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文体活动时间。而开展大课 间活动被编入了学校课程表的统一科目,确保了学生每天至 少有 30 分钟以上的时间进行体育活动,这既可以弥补“减 负”“应试”所造成的文体自由

6、活动时间的缩水,又避免了 与其它课外活动争时间、抢场地的矛盾。使锻炼体质成为了有源之水。研究表明,随着人们物质 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水平却呈逐年下降 趋势,这与学生锻炼时间、活动量的减少不无关系。仅靠每 周两节体育课和 1.5 课时的活动课,很难达到增强体质的目 的。通过开展大课间活动, 充分利用好每天这一固定的时间, 让学生到阳光下、操场上自由活动,进行各种体育锻炼,可 以增加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总时间,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 的,使“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人民体质”成为有本之木、有 源之水。为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了舞台。大课间活动集中体现了一 所学校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协调

7、能力、安全 教育水平以及和谐程度,是学校管理的一面镜子,可以深层 次地折射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只有在一所校风正、教 学严谨的学校中,只有有了一个文明、守纪、和谐的教师团 队,才能打造出丰富多彩、张弛有度的大课间活动,同样, 高素质的学生队伍又能促进学校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走上 良性循环的轨道。三、大课间活动丰富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内涵释放德育之香。大课间的每个项目无一不散发着浓浓的 德育之香,时刻熏陶、润泽着孩子们纯洁的心灵。学校把编 排的大型舞蹈“找朋友”作为集体项目,安排在大课间活动 的第一部分进行。在每天的这个时候,全校师生都会伴着悦 耳的音乐,踏着欢快的舞步同时去“找朋友” 。那宏大的

8、场 面、热烈的气氛让人震撼、自豪,释放着巨大的德育效应: 组织纪律性、集体荣誉感、爱校爱班级的情结、友爱和谐的 校风等等都在无形中形成了。 “礼让”“有序”“包容”等最 基本的文明修养教育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只是停留在 口头说教上的空中楼阁,而在大课间中则可以让学生得到充 分的体验、实践、领悟,分享到来自于“礼让” “有序”“包 容”的博大文明对心灵的润泽,从而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习 惯。启迪智慧之窗。从横向来看,大课间面临活动项目不断 创新的问题。学校大课间刚开始时的活动项目主要有跳绳、 打篮球、跳皮筋、拍皮球、打羽毛球等5 个项目。随着时间的推移,同学们逐渐产生了厌烦的心理,而这又催生了新

9、活 动项目的出现,踢毽子、呼啦圈、跳竹竿舞、飞镖、网球等 项目逐渐被开发了出来。从纵向来看,随着单个项目活动时 间的推移,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经过了陌生熟悉 娴熟的体验过程,进而出现了对单个项目“玩法”的不断创 新。就拿跳绳来说, 这是低中年级学生最为喜爱的项目之一, 刚开始,都是单人跳,比试谁在固定的时间内跳得多,慢慢 地,从单人向集体项目演变,出现了双人前后跳,双人左右 跳等玩法。六( 1)班的女同学还推出了长绳花样跳,使跳 绳的玩法日趋“新” “繁”“全”,有效启迪了同学们的创新 思维。激荡健体之情。大课间体育活动因其内容丰富、组织形 式灵活而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从而较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参

10、 与各项体育活动的热情,使锻炼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在今天的校园里,上午第二节课后,随着音乐响起,学生有 序地离开教室, 走到阳光下, 走到操场上, 走到大自然中来, 伴着音乐跳舞、打球、练拳、做操、玩游戏欢笑声、加 油喝彩声、掌声响成一片,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朝气蓬勃 景象。在这里,学生不仅锻炼了身体、磨练了意志,还学到 了各种运动知识和锻炼方法,提高了运动技能、培养了运动 意识,为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升审美之趣。一所学校或者一个班级,如果做操时精 神饱满、动作舒展大方、整齐划一,队伍横成行竖成列、步 调一致,再配以整齐的校服,在蓝天、白云下,衬托出一种 美,会给人以美

11、的享受。当在悠扬的乐曲伴奏下做操、跳舞 和进行队列练习时,不论是他自己做还是看他人的身姿,都 能受到美的熏陶,学生在创造美和表现美的同时,也在欣赏 美。所以大课间体育活动又是一种独特的欣赏美、表现美和 创造美的审美教育。促进和谐之风。大课间活动在进行以自由活动为主要内 容的第二部分时,“超市化”自由组合式活动有意无意之中 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精神,消除了独生子女中 特有的自私、骄横、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气。学习上 的后进生,往往会在大课间表现出其过人的能力,从而赢得 老师和同学们久违的掌声,找回长期缺失的自信和尊重。平 时缺乏交往的同学则在以共同爱好为基点的小组活动中,在 互动的竞赛、游戏规则的要求下去交流,去合作,于是,他 们与他人交往,融入集体的能力在无须雕琢的自然原生态中 逐渐形成了。(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长安镇乌沙小学)责任编辑徐向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