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1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7古代诗歌鉴赏第2节考点4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8628307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21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7古代诗歌鉴赏第2节考点4鉴赏诗歌表达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通用版)2021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7古代诗歌鉴赏第2节考点4鉴赏诗歌表达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通用版)2021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7古代诗歌鉴赏第2节考点4鉴赏诗歌表达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通用版)2021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7古代诗歌鉴赏第2节考点4鉴赏诗歌表达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通用版)2021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7古代诗歌鉴赏第2节考点4鉴赏诗歌表达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版)2021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7古代诗歌鉴赏第2节考点4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21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7古代诗歌鉴赏第2节考点4鉴赏诗歌表达技巧(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7古代诗歌鉴赏第2节考点4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考点4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角度1_表达方式明常识1常见描写技巧(1)动静结合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有动态的描写,也有静态的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析】由高到低,动静结合,诗句所描写的景致很好地体现了作者对山中景物流连忘返的心情。(2)正面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例】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白居易杨柳枝词)【析】描写了春天杨柳的娇美形态。(3)侧面描写描写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例】大漠风尘日色

2、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五)【析】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二写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显出来。(4)白描白描就是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画面。【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析】全用白描,不加任何渲染烘托,通过纯客观的景物组成有主观色彩的意境。(5)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多着重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细节,从而使人物形象丰满、鲜明、生动。【例】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

3、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析】最后一句是细节描写。诗人等着朋友如约前来,已经过了夜半了。百无聊赖之际,便自娱自乐,一个“敲”,一个“落”,传神地刻画出诗人看似悠闲,实则因久等不至而产生的焦虑心理。2常见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诗人在诗歌中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坦露襟怀,不加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的一种文章笔法。又叫直抒胸臆。【例】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析】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2)间接抒情诗人借写景或史实来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借景抒情【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

4、然之广陵)【析】借碧蓝的天空和茫茫的江水,抒发了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情谊。寓情于景、融情于景【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析】写景中融入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借物咏怀、托物言志、托物寓理【例】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析】托物言志,借蝉声远传,不需要凭借某种外物自能声名远播的特点,表达出作者高尚的品格和自信的人生态度。借典抒情【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析】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定考向常见的设问方式1某诗句运用了哪种表达

5、方式?有什么作用?2某诗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加以赏析。3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词)是怎样表达作者情感的。4诗(词)中的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试作简要分析。熟技巧1.鉴赏方法(1)抓诗词中有无情语,准确判断抒情手法。如诗中有呼告的句子,有表现人物心情的句子,则为直抒胸臆;如没有情语,则可能为借景抒情、融情入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等。(2)从写景句本身的特点看采用的手法。首先分析写景句本身的特点,着重从声音、色彩、动作、角度等方面入手。其次要辨析写景句所描写的对象之间的关系。最后要辨析写景句与全篇的意境、氛围和人物思想情感的关联。(3)把握情与景的关系,要辨析眼前景与内心情的色彩是

6、否一致,要判断景语与情语在诗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在情与景中,情占首位。2答题步骤步骤一:明方式,指出诗歌所运用的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及特点;步骤二:释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表达方式是如何运用的;步骤三:析作用,简析该表达方式对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送韩汝度还关中明何景明华岳云台万里情,高秋落日眺秦城。黄河一线通沧海,身在仙人掌上行。【注】韩汝度:作者友人。正德九年,因上疏指斥时政,被夺官还乡。关中:古代指陕西一带,也是韩汝度的家乡所在。华岳:即华山,古称西岳,北瞰黄河,南临秦岭。云台:即云台峰,华山北峰。末句“仙人掌”在华山朝阳峰。作为一首送别诗

7、,本诗是怎样抒情的?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尝试解答_【读懂诗歌】汝度回到家乡,在一个秋天的傍晚,登上华山远眺秦城,虽然远隔万里,但两人感情相连。眼前的黄河滚滚东流,注入大海,自身仿佛在华山朝阳峰飘行。【解题思维】第一步:审准题干。题干指明这是一首“送别诗”,“怎样抒情的”“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两问,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式。第二步:抓关键诗句,分析作者情感。“眺秦城”写出两人虽天各一方,但“万里情”仍在,表达出作者的惜别之情。诗人借助想象,写韩汝度回去后登华山、赏黄河的情景,其实是对友人的劝慰。第三步:先指出抒情方法,再具体分析表达的情感。【答案】直抒胸臆:汝度回到家乡

8、,虽然远隔万里,但两人感情相连,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间接抒情:诗人想象汝度归去后登上华山,远眺秦城,俯瞰黄河的快意舒畅,表达了对友人罢官还乡的劝慰之情。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塞上听吹笛高適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注,风吹一夜满关山。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注】古代的笛曲中有梅花落,曲中传达的是一种浓郁的思乡之情。两首诗的结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_【解析】抒情方式上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之别,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和借物抒情两种。第一首诗写了梅花洒满关山之景,抒发了思乡之情,这是借景抒情。第二首诗则

9、是直抒胸臆。分析区别时要和文本结合起来,不能脱离文本架空分析。【答案】高诗寓情于景,由听到的梅花落的乐曲想象故乡的梅花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的情景,从而让读者感受到诗中寄寓的思乡的感情;李诗直接抒情,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望乡”直接点明思乡之情。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哭刘司户李商隐路有论冤谪,言皆在中兴。空闻迁贾谊,不待相孙弘。江阔惟回首,天高但抚膺。去年相送地,春雪满黄陵。【注】作者当时在长安,闻好友刘客死异乡,写下此诗。言:指刘应试所作的对策。贾谊:贾谊曾被贬长沙,后汉文帝召他回京问政。迁,升迁。孙弘:即公孙弘,才学卓越,汉武帝时一度免归,后受重用,官至丞相。比较

10、分析这首诗颈联与尾联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6分)_抽样1:颈联直抒胸臆,“回首”“抚膺”表达出内心的痛苦;尾联借回忆去年的情形,表达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阅卷点评抽样1:对颈联中的描写没有抓住,对尾联的分析没有点明“表达方式”,只对该联进行分析,不全面,可给2分。抽样2:对颈联和尾联只分析,缺乏对“情感表达方式”的概括语,可给3分。抽样2:这首诗的颈联描写了作者在好友去世后痛哭万分的情状;尾联更是通过写黄陵,来抒发对朋友的哀思。规范答案:颈联是直接描写自己的痛哭情状。遥隔大江,诗人只能频频回首南望,望空洒泪;天高难问,死不复生,诗人惟有捶胸痛哭。尾联是借景抒情。去年送别好友的地方,春寒料峭,大雪

11、满地,阴冷的氛围烘托着诗人的悲凄心情,传达出对好友的无尽的追忆和哀思。增分指导:这首诗,整篇都浸透着诗人的泪水,贯穿着一个“哭”字。颈联和尾联非常具有特点,前者运用描写手法,后者借景抒情,表达出作者对好友的哀思之情。对于这类题,可先指出运用了哪种抒情手法,再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然后简析这种抒情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的作用。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馀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注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

12、,以红梅自况,表达了对红梅绿叶与青枝的赞美。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C“尚馀”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无奈。D“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E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警惕,保持自己的节操。ACA项,这首诗最后一句,是说前辈诗人不知道红梅原来是有气质与品格的,往往只看中对外表枝叶的描绘,所以选项说“表达了对红梅绿叶与青枝的赞美”不对。C项,“尚馀孤瘦雪霜姿”,是赞美她的出世脱俗、她的洁身自好、她的高贵纯洁,选项说“无奈”不对。2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梅花的形魂?就其中两点作赏析。【答案】拟人。如“怕愁贪睡”四字是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梅花不愿招致愁怨而贪睡的娇憨之态。用典。“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这句引典故作结,点明主旨,锁住全篇,含蓄蕴藉。托物言志。借咏梅来赞美不同流俗的孤高品性。角度2_表现手法明常识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概念说明作用示例赏析虚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