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8627035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专家:你们好!我是来自*(地方)的*。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设计、优化反思等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一、教材分析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沉重的民族灾难,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但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所以它是危机也是转机。因此,本节课在教学内容上举足轻重,在教学结构上承上启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篇章。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

2、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基本概况、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及邓世昌的英雄事迹;2.掌握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危害和影响;3.理解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相关视频片断,并提供相关图片,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真实性,帮助学生建构知识。2.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落后的封建制度,从而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2.学习邓世昌等英勇反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三、重点难点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

3、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主要英雄事迹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危害和影响。难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危害和影响。四、教法学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了教法和学法。教法:主要采取问题导学法、图片和材料教学法、对比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扥个,并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法:通过自主学习,运用图片和材料,让学生从现象入手,前后联系,用综合归纳的方法,分析事件的原因和影响,从而自己建构知识体系。具体的教法学法的运用,我将通过下面的教学设计来展现。五、教学设计我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是从背景、经过、结果三个方面着手,探究两个问题:马关条约的危害和甲午中

4、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得出一个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一)导入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本课的导入,我将展示三幅有关钓鱼岛的图片,联系最近备受关注的中日钓鱼岛争端,指出钓鱼岛的领土归属问题与近代史上的甲午中日战争有着莫大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兴趣。(二)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将设置如下4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有一个整体了解。1.甲午中日战争是什么时候爆发的?为何称为“甲午中日战争”?2.甲午中日战争过程中的重大战役有哪些?3.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如何?马关条约的签订时间、签订双方代表、主要内容是什么?给中国带来

5、了怎样的危害和影响?4.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三)新课讲授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我将本课的知识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了整合,分为三个部分:阴云密布,二、狼烟突起,三、城下之盟。(1)背景事件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发生的,对背景的了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场战争。但是,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世界历史了解不多,因此我将采用漫画和地图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到,甲午中日战争前,日本已经蓄谋已久,准备充分。通过材料让学生知道,西方列强为了自身的利益,对日本持纵容、默许态度,于是战争一触即发。(2)经过接着学生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依次回答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交战双方以及为何称之为“甲午中

6、日战争”。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何时? 1894年 2.甲午中日战争的交战双方是哪两个国家? 中国和日本3.为何称之为“甲午中日战争”? 因为这是一场发生在旧历甲午年中日之间的战争由此设置第一个学生活动:由学生参照课本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按时间顺序说出甲午中日战争的几次重大战役及发生时间。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因为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主要英雄事迹是本课的重点,所以我将带领学生一起观看邓世昌与黄海海战的视频,并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让学生深入了解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的事迹,学习邓世昌英勇作战、敢于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目的。通过图片简单

7、介绍旅顺大屠杀和威海卫战役,但着重强调在威海卫战役中,清政府引以为傲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为第6课中讲述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埋下伏笔。北洋舰队全军覆没,震动京师,慈禧太后急忙任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求和。过渡到第三部分:城下之盟。(3)结果利用自主学习中设置的问题,由学生依次回答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签订双方代表和主要内容,让学生学会从书本中提取有用的知识信息。签订时间:1895年双方代表: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主要内容: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4.增辟通商口岸。马关条约的内容中,第一条款在后来的实施过程中有所变动,因此我将借用

8、如下一副漫画,讲述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的史实,让学生明白由于列强之间的利益冲突,辽东半岛最终没有割让给日本。 马关条约的危害和影响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因此,我将设置以下几个学生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1.合作探究:针对马关条约的每一条款,设置问题,或展示图片,引起学生对于每一条款带来危害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1.清政府把大片领土割让给日本,给我国带来了什么影响?假如你是西方列强,眼见一个小小的日本都能割占这么多领土,会有什么想法?2.假如你是19世纪末清政府统治下的人民,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你有什么影响?3.清政府还不起贷款,会采取什么方法?4.假如你是19世纪末的民族资

9、本家,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对你开设的工厂有何影响? 2.利用合作探究的成果,由学生列表归纳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内容影响3.对比分析:从内容上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让学生通过讨论,了解其发展趋势,从而得出马关条约的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内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趋势割地赔款通商其他(四)探究拓展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的惨败而告终,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自诩为“天朝上国”的清政府为何在这次战争中遭遇惨败呢?对于这个问题,学生比较难以理解。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打算引导学生通过以下四则材料来分析,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习惯。并帮助学生通过材料得出

10、的答案归纳总结出战败的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材料一:在战争爆发前,日本军部比中国人自己更清楚的知道,每一个省可以抽调多少人出来作战,为入侵中国所绘制的包括朝鲜、中国东三省包括渤海湾在内的军事地形详图,几乎没有遗漏一座小丘和一条道路。材料二:慈禧太后为了修建颐和园,挪用军费,尤其是海军军费;而且一心筹办60岁的“万寿庆典”,希望对日本和平了结。李鸿章则认为清政府财政空虚,实力不足,没有取胜信心。加之他把北洋舰队视为自己私人财产,为保存自己实力,力主“避战求和”。幻想通过“以夷制夷”的外交途径遏制日本的侵略。材料三: 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建

11、立,装备了七千吨级铁甲巨舰二艘、二千吨级巡洋舰五艘加上大小军舰,共二十多艘。还有南洋、福建水师,中国这只庞大的海军,居当时世界第四。但是到了战前中国退居世界海军第八位,日本则跃居当时世界第四位。材料四:平壤战役中,总指挥叶志超贪生怕死,在战局胶着的情况下,竟于午后四时树白旗停止抵抗,并下令全军撤退。日本便在清兵的退路上设下埋伏。当天雨夜,撤退的清军中伏,阵脚大乱,死亡近2000人,被俘500余人。平壤之战以清军大败告终。(五)联系实际至此,学生对于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的基本知识就有了一个整体了解,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我准备了一个活动拓展延伸:我们应该从甲午中

12、日战争的失败中吸取怎样的教训?面对最近备受关注的中日钓鱼岛争端,你认为当代中学生应该怎么做?引导学生得出答案。(六)课堂小结以结构图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七)夯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离不开及时有效的巩固,为此,我打算设置两个选择题和一个材料题帮助学生夯实提高。1.马关条约中最为严重地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项是 ( )A.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C.增辟通商口岸 D.开辟内河航线2.下面三幅图片中的历史人物都曾英勇抗击外来侵略,他们为国立功的先后顺序是 ( ) 林则徐 邓世昌 左宗棠A B C D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材料二 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诗歌应该写于何时?(2)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样的史实?(3)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台湾人民和清朝统治者对该历史事件的发生持什么样的态度?(4)今天重温这一历史有何现实意义?六、优化反思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认真进行了反思:1.本课事关中日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当下这个钓鱼岛领土争端备受关注的时期,结合时事,正确引导学生理性爱国还做得不够。2.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这类理论性、概念性较强的知识,初中生不易理解,在讲解知识点深入浅出方面还有待加强。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谢谢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