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8626629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研究(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研究原阳县第一初级中学 毛文霞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命力所在,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失去了创新,社会将停止不前。江泽民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任何一个国家,无不把创新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对待。目前,我们所面临的世界正呈现出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而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因而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认清形势,更新观念,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教育中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性精神,创新思维放在重要位置,要树立创新观念,实施

2、创新教育,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一 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感。1. 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而,我们应将创新教育提高到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的高度上来。2. 创新对个人良好的素质和人格的形成发挥重要作用。一个人的事业心,开拓创新能力是21世纪人才最宝贵的财富和素质,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创新努力提高自己的创新素质。3.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当

3、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创造精神、创新能力是人才素质的核心。所以,创新应是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该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我们的现实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受教育者往往长于知识的接受与模仿,缺乏的正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当今的教育教学方式又往往是培养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绊脚石。面对知识经济,面对教育现实,许多有识之士在探索素质教育的方法,探索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思想,创造良好氛围首先,学校领导必须主动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思想。全国瞩目的第

4、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高度重视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指出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是二十一世纪时代教育的特征。知识经济就是学习经济,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不断创新的思想。它要求我们把教育目标定位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上,实现由传统的获取知识的教育目的观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观的转变。其次,学校上下应着力创设一种民族的、和谐有序的、生动活泼的、催人奋进的良好氛围。学校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通过教学等活动去培养,使其创新个性逐步得到全面提高和发展,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创造条件。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搭设施展才华锻炼能力

5、的舞台。想方设法努力营造全校性的比、学、赶、帮、超的创优氛围,辅以必要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勇于创新的正气压倒守旧懒散的陋习。二、提高教师素质,传授创新方法,改进教学方法正如固体物理学研究饮誉学界的闵胙本教授所言,要造就创新人才,除改变教育观念、营造生动活泼的人文环境外,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他们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更需要引导学生对求知领域的探索,自己寻找独创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善于启发学生思维,点拨思想火花,激发创新灵感。通过授课引导、讲座报告、身体诱引、典型开导等方式让学生不断提高认识,激励创新动机,树立创新意识。课堂是最好的培养基地。课

6、堂上运用创造思维教学,将教材思路和学生思路融为一体,对准学生思维脉搏,注意各种反馈,在动眼、动口、动脑、动手中进行探索性学习。围绕教材创设疑境,让学生大胆想、大胆讲,畅所欲言,谈尽观点,甚至对教材提出异议和建议。在教学中,教师应怀着一颗随时支持学生创新行为的教育之心,认真倾听学生的诉说,对他们不经意的创意,有意识地加以强化;面对他们不合常规的尝试,有合理的成分,就给予必要的支持,不要轻易泯灭学生的创新之火。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疑,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开阔视野。其中,鼓励学生多尝试一点“无中生有”、“异想天开”,哪怕是微不足道或幼稚可笑,只要有利于发展创新能力,有利于现实和未来的需要,就应该受到赏

7、识和鼓励。在教育教学中还应注意到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基础性原则。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可以直接应用前人的创造的成绩,也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才能更有创新。第二,品格性原则。强烈的兴趣,顽强的意志、对问题的钻研意志力和敏锐洞察力、勤奋的努力、主动自觉、务实求真等优良的品格(人格特征)是创新的内在因素,不仅仅是能否取得知识的关键。第三,示范与尝试原则。教师以创造性的劳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要不断更新方法,不断做出创新示范,来影响学生;同时不断培养人人善问的习惯,激发人人求新的欲望,提供人人动手的机会,给予人人成功的机会,不断鼓励学生经常性的尝试和创新努力。第四,发挥各

8、学科的作用,挖掘其内在美,从多层面上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三、整合家庭、社会生活教育力量,“齐抓共管”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但它不能替代其它形式的教育,必须包括其它教育形式的配合和补充。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各种思想、道德、规则、习惯的集中地,人们在这里受到其最初的影响、教育,并通过家庭认识社会、走向社会。在人的一生中,家庭始终扮演一个重要角色。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和今后的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它将伴随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长期存在,并且是其他教育的重要补充。社会教育力量是客观存在的,现代的社会大环境极其有利于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不与社会合作,学生的很多需要不能满足,很多问题不能

9、解决。工厂、机关、部队、科技场馆、农村等广阔天地,都是特殊的课堂,它不但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而且有学不完、用不尽的大量信息,是浩瀚的知识海洋,是人类的知识宝库。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人们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动。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凡是因为求知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学生,往往愿意继续进行试验和探索,从而促进智能的发展,产生创新的思想。这就要求班主任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培养方法 11. 创

10、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动力和基础,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培养。入情入境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敢想、敢问,通过想和问,一点一点激发创新兴趣。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创新意识在学生身上表现为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大胆去设想和想象,敢于对同一事物产生质疑,敢于对同一问题的提出新的见解,并努力去思索,去寻找新的答案。其实,学生敢于假设想像,产生质疑,提出新的见解,探索新的答案的过程,就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

11、中,要适时恰当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是他们在思考中提出一些有创见性的问题,发现一些新方法、新思路。对一些创造性思维,应给与充分肯定,并鼓励他们在学习上要刻苦钻研,勇于创新。3. 为学生构建新平台 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需要自我表现的空间,而小学生尤为突出,在教学中要根据数学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实践操作的空间,为学生构建新平台,让他们在操作中,演示、实验中掌握内容,学到新知识,并以此增加他们自主创新的信心和勇气。4. 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重要方面,更是学生进行创新学习的重要形式。因此,在教

12、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式学习教学。实践证明,开展课堂讨论,一方面可以发挥学生“群体”的学习作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与空间,同时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互相评价,从而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另一方面,讨论可以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题,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大胆求新,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重要方面,更是学生进行创新学习的重要形式。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式学习教学。实践证明,开展课堂讨论,一方面可以发挥学生“群体”的学习作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与空间,同时让学生在

13、讨论中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互相评价,从而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另一方面,讨论可以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题,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大胆求新,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5. 引导课堂自学,提高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时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掌握基础知识,学会创新学习,培养学习能力,需要一定的“学习过程”保证。在教学中,我注重把学习过程作为创新学习的重要环节,并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用过指导课堂自学课本、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中获得创新学习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6. 要让学生体验到

14、创新愉悦 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成功的欲望,都想体验成功后喜悦。为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经常设法为学生安排“成功”的机会,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觉到自我的价值,品尝到其中的乐趣,进而成为创新发明的动力。具体要坚持做到,凡是学生能够经过探索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绝不代替;凡是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不能轻易对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或提出的想法做出否定的评价,更不能在学生答案不着边际时急于出面代替,而是适时给予鼓励、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品尝寻找正确答案的愉悦,养成积极探索的习惯,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打下良好基础。7. 开展课外活动教学中有很多适合到社会中去考察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走出课堂,到社会

15、去感知,便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的提高。因此,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科技活动,开展一些“小制作”“小研究”等,把学生的精力和兴趣引导到健康向上、探索创新的活动中,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作用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做既增强了教育功能,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有效途径。8. 构建新型评价机制多鼓励。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评价,要善于发现学生探究活动中的创新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创新的动机。评价标准不求统一。不能只用教材“要求”这唯一的标准去评价全班探究得到的几十个答案,因

16、为这样做既违背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也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对学生的答案不作硬性统一要求,标准要因人而异。9. 正确认识创新的含义在教学活动中,一提到创新会使人联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科研、发明创造等,或者让教师与学生有超乎寻常的作为才是创新。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10.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创造性思维环境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