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养生秘诀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8625968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养生秘诀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古代养生秘诀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古代养生秘诀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古代养生秘诀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古代养生秘诀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养生秘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养生秘诀(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养生秘诀足浴养生法 “足浴”即用热水泡脚。祖国医学的经络理论认为, 五脏六腑自足三阴经 (脾、 肝、肾)始,踝部以下有66个穴位。在中医看来,热水泡脚如同用艾条灸这 些穴位一样,有推动血运、温煦脏腑、健身防病的功效。现代医学测定,人脚 的温度保持在2 83 3C时感到最舒服。老年人动脉硬化,供给脚的血量减 少,比年轻人怕冷,脚底受寒发凉,会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罹患疾病。因此, 经常保持又足温暖,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可使全身血脉流通,有利于身心健 康。其具体做法是;“足浴”要求热水泡脚时间长些,必须感到全身热乎乎,额 头有汗感。水温最她保持在 6070C之间,开始时水温可在4050C左右,连

2、泡连加些热水。热水漫过踝关节为宜, “足浴”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但以冬季为 最好。护胸养生法 古代养生家十分重视胸腔的保养,认为保养得当,可抗邪防病,强身健体。胸 背部的保护以保暖避寒为主,此外还要加强胸部的锻炼。我国古代医学家在实 践中创造了一套以按摩和击打并重的护胸养生法。 经验证明,此法能宽胸顺气, 活血提神,延缓衰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如经常按摩或拍打胸部,能提高机 体抗病能力,预防冠心病、肺气肿、肌肉发育不良,并能治疗胸闷、心慌、气 急、肋痛等症。其具体做法是: 捶胸:站立,全身自然放松,冬天宜脱掉棉衣,双手握拳,先用左拳捶 右胸,由上至下,再由下至上。然后再用右拳捶左胸。左右各2 0

3、 0次。捶胸 后,接着捶几下背,深呼一口气或长啸一声,更有助于呼吸吐纳。老年人可由别人同时捶背部,效果更佳。捶胸时动作要先慢后快,快慢适中,不要过猛。 拍胸:五指并拢,手掌微屈,用掌拍击胸部。既可单手交叉拍胸,亦可 双手同时拍击两侧胸部。自上而下,反复数遍。 擦胸:两手搓热,先右手、后左手自上而下平擦胸部,使胸部微热。再两手呈梳子状,分别从上而下在两侧胸部梳理,反复10次。静坐养生法早在战国时期,庄子就主张要摒弃私欲,在静中养生。明朝的王阳明继承、发扬了这一学说,创建了静坐术。文学巨匠郭沫若年轻时疾病缠身,痛苦不堪, 后来练习静坐,顽疾消除,一直活到8 6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静坐时人的 耗氧

4、量显著下降,心脏负荷减轻,脑血流量增加,人的身心得到充分休息,大 脑功能得到积极调整,从而大大提高了人的身体素质,使人耳聪目明健康起来 静坐养生的具体做法是: 姿势:头自然正直,忌僵硬,鼻正对肚脐,眼微闭,唇略合,牙不咬, 舌舐上腭,宽衣松带,腰背放松,肩肘下沉,但不用力;身宜平直,脊椎要正, 背勿靠它物,胸部可略前倾;手心向下,自然地轻放在靠近小腹的大腿根部; 两脚平行着地与肩同宽,座位以屈膝九十度为宜。 呼吸:吸长而缓,呼短而促,行之不经意之间,静坐特别讲究运气,要求自然、不用力、摒杂念、意在丹田。 时间:清晨和临睡前较好。地点不论,每次静坐3 0分钟。叩齿养生法古人认为齿健则身健,身健则

5、长寿。唐代名医孙思邈主张“清晨叩齿三百下明代百岁寿星冷谦在谈长寿秘诀时,也强调“齿宜常叩”。扣齿的具体做法是:晨起先叩臼(后)齿3 6下,次叩门(前)齿3 6下,再错牙叩犬齿各3 6下, 最后用舌舔齿周35圈。早、中、晚各叩齿一次,多做更佳。早晨叩齿最重 要,因为人经过一夜休息,牙齿会有些松动,此时叩齿,既巩固牙龈和牙周组 织,又兴奋了牙神经、血管和牙髓细胞,对牙齿健康大有好处。摩腹养生法唐代名医孙思邈“常以手摩腹”作为养生之道。宋代诗人陆游也常作“摩腹功”。 他们都成了古代闻名的长寿者。现代医学证明,摩腹不仅可以调节胃肠道的蠕 动功能,而且还能加强胃肠道的血液循环,防止胃肠消化功能失调。摩腹

6、可按 照下面的顺序进行: 以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按剑突下(即心窝部),先左后右顺摩圆各 转2 1圈。 三指由剑突下再向下顺摩,边摩边移,摩至耻骨联合处为止,往复2 1次。 由耻骨联合处向两边分摩而上,边摩边移,摩至剑突下为止。 以脐为中心,用右手掌向左绕摩2 1圈,再以左手掌向右绕摩2 1圈。这里要注意的是,摩腹宜在饭前或睡前进行。手法以柔软舒缓为宜,体位可采取坐式或仰卧式,应凝神静心,排除杂念。另外,消化道疾病出血或炎症期间, 不宜摩腹。摩灸足三里养生法中医针灸歌诀云:“若要安,三里常不干”。意思是说,若要使身体安康强健, 就得经常灸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在膝盖骨外侧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

7、处。 在人身3 6 0个穴位中,具有保健养生作用的首推足三里,此穴有健脾和胃、 扶正培寓祛病延年之功效。国外医学界也将此穴称伟保健穴”、“长寿穴”。因此 经常按压足三里穴能调节胃液分泌,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并能提高人体的免 疫功能,延缓衰老。练习此功的具体做法是: 拇指与食、中指相对,右手拇指按于右侧足三里穴,先顺、逆时针各揉按3 2次,然后换手,同样揉按。 临睡前取仰卧姿势,或先将左足的外踝,压在右小腿的足三里穴上,进 行按摩。每次约按压10多分钟,穴位处往往会产生酸胀、重麻等感。个别有 经络敏感的人还会产生酸麻向上或向下传导的感觉。如果胃部、腹部不舒服, 胃腔部发胀或疼痛,经按压足三里穴后

8、,即能缓解。 捶足三里,用两手小指的指关节头(拳心向上)捶足三里,捶时胫骨前肌有明显的酸胀感,对防治肠胃病和伤风感冒有良好的作用。以上三法,可任择一法,或交替进行円摩腰养生法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腰部又有带脉通过,按摩腰部能补肾益气,强腰健骨, 聪耳明目,不仅能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而且可以预防腰痛、疏通血气,延 年益寿。按摩腰部方法很多,这里介绍三种: 两手拇指按于肋弓下缘,其余四指放于后腰处,先顺时针揉按3 2次,再逆时针揉按3 2次;然后两手掌自后腰部至尾骨端,上下反复斜擦3 2次。 两手握拳,以拳眼对两侧腰部,上下搓动约4 0次,动作要快速有力。 自然站立,全身放松,双手半握拳或手指平

9、伸均可,然后腰部自然而然 地左右转动,随着转腰动作,上肢也跟着甩动。当腰向右转动时,带动左上肢 的手掌向右腹部拍打。同时右上肢及手背向左腰部拍打,如此反复转动,手掌 或拳有意识地拍打腰部、腹部,每侧拍打2 0 0次。摩足养生法摩足是我国流传已久的自我按摩法,能滋阴降火,强腰健肾,益精填髓。宋朝 大文学家苏东坡数十年如一日,早晚摩足,从不间断,直到晚年仍精神抖擞, 老而不衰。据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搓摩足心,可促进血液循环,刺激该处的神 经末梢,促进尿酸排出,祛病延年。摩足还可治疗失眠多梦、头晕目眩、咽喉 肿痛、高血压、心悸等多种疾病。其具体做法是: 搓足心:可早晚两次在床上进行,两脚心相向,先把双

10、手掌搓擦发热后, 左手摩右脚心,右手摩左脚心,至脚心发热。 按压涌泉穴:此穴在脚底心凹陷巾,在足底前1/3与后2 / 3交界 处,方法是中指或食指端由脚心向脚趾方向作按摩,每次按一二百下,每隔几天,加按10次,最后可加至5 0 0次,甚至千次,日久自然会起到补肾健脑、 强身健步的作用。暖肾养生法南宋大诗人陆游诗曰:“人生若要常无事,两颗梨须手自煨。”这里的“两颗梨”即睾丸。睾丸古称“肾囊”,故古人称此功伟兜肾囊功”,又名“铁裆功”。现代医学认为,对睾丸的按摩可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睾丸内分泌功能。雄性激 素除了增强雄性功能之外,还有增强蛋白质合成的作用,可使人体魄健康,精力充沛。具体做法是:

11、两手搓热,左手兜肾囊,右手小指侧放在小腹阴毛处,两手齐用力向上 擦兜睾丸、阴茎等10 0次左右;易手同样再擦兜10 0次左右。初练时,用 力要轻。次数可达几百次,视个人情况而定。 两手搓热,然后来回适当用力搓揉睾丸、阴茎等10 0余次。 两手掌夹持睾丸和阴茎用力向上、下各拉35次。 用手指揉搓睾丸,两手交替进行,然后揉小腹数十次。练习此功必须注 意以下几点: 循序渐进,练后以无痛感和无不适为度。 练功时最好同时坚持长跑、打拳或游泳等体育活动。 阴部要常洗,两手要保持洁净,以免引起炎症。 如有不适,停练并延医诊治。 此功宜早、晚在床上被窝内进行。 要节制性生活。 阳痿、早泄者和年老体弱者适于练此

12、功。未婚青年禁练。揉耳养生法祖国医学认为,耳为肾之外窍。肾通过经络系统直接影响全身各个脏器的功能, 从而对人的整体健康起促进作用。因此,历代医学家创造了多种形式的耳朵保 健功:用左手向上牵拉左侧耳朵,右手向上牵拉右侧耳朵,各十数下,或双手 相交各牵拉对侧耳朵,即能使耳朵气血畅通。以两手掌掩住双耳,并用手指叩击头部2 4下,以听到耳内有隆隆之声即可。此法又叫“击天鼓” 用双手分别按、揉、摩两耳廓,然后分别牵拉引动两耳廓,直到耳廓微 红发热为止。提肛养生法 人进入中年以后,身体各种机能开始下降,肛门松弛,易患痔疾、脱肛、便秘 等症。这是人体衰老的一个重要信号。若此时不采取积极的防止措施,发展下 去

13、定会影响人的健康。 “提肛”可固精益肾、延缓衰老。一般若能坚持提肛一年 以上,即可见效。其具体做法是:两腿分立与同宽,两手并贴大腿外侧,两眼 正视前方,全身放松,以鼻吸气,缓慢匀和,吸气的同时,用意提起肛门,包 括会阴部,肛门紧闭,小肚及腹部稍用力同时向上收缩;稍停,放松,缓缓呼 气。呼气时,腹部和肛门要慢慢放松。这样一紧一松,做10 余次。每日早晚各咽津养生法 咽津亦称“赤龙搅海”、“胎食”,是古代的一种强身健体方法。 古代养生家认为, 咽津可以灌溉五脏六腑,滋润肢体肌肤;流通血脉神气,增强消化功能,延缓 机体衰老。其具体做法是:上身自然挺直,安然坐于凳上,两腿分开如肩宽, 两手轻放于大腿上

14、,嘴唇微合,全身放松,摒除杂念。自然呼吸,轻闭双目, 思想集中在口腔处。先用舌搅动口齿,一般是围绕上下牙齿运转,先左后右, 先上后下,依次轻轻搅动各3 6次,用力要柔和自然,然后用舌尖顶住上腭部 12分钟,促使腮腺、舌下腺分泌唾液,待口中唾液满时,鼓腮含漱3 6次。漱津后,将口中津液分3小口咽下,咽时意识由口腔转移到“丹田”。初练此功时津液不多,久练自增。此功清晨、午休、睡时都可做,多做效果更佳。浴面养生法 历代养生家十分强调“面宜多擦” 。孙真人卫生歌说: “飞欲不能修昆仑,双 手揩摩常在面。”现代医学认为,擦面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强面肤弹性,减少皱 纹,滋润脸色,延缓衰老,可防治感冒,头痛脑

15、胀,迎风流泪,牙痛鼻塞,面 瘫淌涎。具体做法是:两手搓热,掌心紧贴前额,稍用力从上往下擦到下颌, 往返约2 0次;再用两手大拇指指背,轻轻由上往下擦鼻两侧20次左右,以 擦至面部红润微热为度。同时,配合揉点印堂、迎香穴。每日至少做两遍,方 能生效。面部患有疮疖未愈时忌用。抓头养生法古代医学认为,头乃诸阳之会, “发为血之余,脑之唬”常梳理头发,会促进诸 阳上升, 百脉调顺, 气血不衰。 抓头养生法除用于保健外, 还可防治神经衰弱、 高血压、动脉硬化、神经性头痛、脱发、白发和斑秃等疾病。其具体做法是: 手心向内,手指张开如抓痒一般。抓时闭眼,心神安定,身体放松,自前额抓 起,经头顶至后发际,再从后向前,循环往复,来回梳理。抓时主要用两小指 头的罗纹面进行按摩, 其他手指随着小指的按摩用指甲抓头皮, 动作匀缓轻柔, 以免损伤头皮。每天晨起、午休及晚睡前各做1次,每次10分钟左右,平时 有空亦可做,多做有益无害。如果在抓摩头部某一穴位时,意念集中于这个穴 位,并且在呼气时抓,吸气时停,使心 (意念 )、气(呼吸)、形(抓摩 )三者同时 进行,效果更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