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范文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8625366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范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于不同的人对电子货币有着不一样的定义,普遍认为电子货币 是以电子形式储存传统货币于消费者持有之电子设备中,并以现行货 币单位计量之货币价值,作为储值或预付工具。电子货币取代传统的 银行券和硬币作为主要的交易和支付工具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当 实施货币政策时,必然要按照流动性的高低对货币惊醒层次的划分。 电子货币必然会干扰传统的宏观货币需求和供给,一国央行需要将电 子货币纳入货币政策制定的过程中。1、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取1.1电子货币对利率的影响电子货币的大规模普及会增加货币的供给,从而给利率水平造成 下降的压力,利率的形成机制更加复杂。首先,货币电子化提高了整 个货币体系的电子化

2、水平。中央银行甚至公众都将能更容易得到各种 利率资料,从而增强了利率的可测性。其次。电子货币的普及提高了 整个货币体系的效率,缩短了中央银行政策传导的时间.市场参与者 会对中央银行调整再贴现率等干预政策更敏感.从而增加了中央银行 对利率的可控性。再次,电子货币将使利率等价格信号性指标更有效 率。质量更高,从而增强了利率的相关性。由于利率是市场运行的结果.电子货币的大幅使用将增强市场的 效率和竞争水平,提高了利率作为未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重要性。 可以肯定在金融创新与电子化、金融放松管制和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 的趋势下.利率等价格信号性指标变得越来越重要。1.2电子货币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电子货币对

3、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的影响根据流动性的不同.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如下:Mo=流通中现金:MI=MO+活期存款;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其他存款。电子货币的出现逐渐模糊了各种形式货币之间的界限。由于电子 货币是以虚拟的形式出现在网络上。用户可以随时通过自己的指令来 改变现金与储蓄、话期与定期之间的转换。这就使得不同形式货币之 间的流动性差别逐渐缩小。可以预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 展。电子货币系统将同时满足MO. Ml、M2等层次的货币定义,划分货 币层次将变得困难重重甚至不可能,从而使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显得 无的放矢。难以控制。当电子货币数量不大,对宏观经济运行影响小 时,通过调整货

4、币供应层次的定义。仍可据此确定货币政策措施。但 当电子货币普及时,划分货币供应层次就会失去意义。由于电子货币 的套现成本极低。人们会增加生息资产的持有量,当需要交易性货币 时再迅速套现。不同金融工具问的迅速可转换性使得货币供应量的统 计指标失去了意义,无法用它来衡量货币供应量实际变化,从而无法 准确分析对实体经济的影响。1.3电子货币对超额准备金的影响超额准备金率的高低取决于商业银行的行为、机会成本、负债结 构及经营策略。在电子货币条件下,由于电子货币使各种金融资产之 间的相互转化变得轻而易举且成本低,这不仅增强了商业银行持有的 各种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也增强了商业银行调节资金头寸的能力。商 业

5、银行可随时通过各种渠道方便快捷地获取资金来源来满足流动性 的不足。这样,在资金来源有可靠保证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就没有必 要通过保留大量超额准备金来应对流动性的不足。电子货币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首先,从可测性方面来看。电 子货币造成存款准备实际缴存率的下降,商业银行为回避准备金的束 缚,增发电子货币,这样导致中央银行无法测定准备金的实际规模, 给分析和判断带来困难。其次,从可控性方面看。商业银行的存款准 备金主要是吸收存款、自有资金、金融市场上筹措和从中央银行借入 4种,在电子货币大规模流通后,商业银行自有资金变动相对不大, 从中央银行借款变少,虽也能为中央银行直接控制,但是中央银行以 往依靠

6、基础货币的投放来控制商业银行从金融市场上的筹措规模的 方法将会逐渐失灵。电子货币为商业银行拓宽了筹资路径,而且削弱 了基础货币的控制作用。另外,电子货币减少了超额准备金规模,中 央银行利用政策工具对超额准备金的影响能力被削弱了。再次,从相 关性方面看,电子货币造成存款准备金实际缴存率的下降,使得存款 准备金并不能准确反应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准备金与货币政策的相 关性减弱。1.4电子货币对基础货币的影响基础货币二通货+法定存款储备+超额准备首先,电子货币的使用必然使流通中的通货数量减少。央行产生 以来,通货的发行是由央行垄断的,而电子货币的产生和发展打破了 这种垄断。随着电子货币的不断完善和成熟

7、,在未来当电子货币作为 新的货币形式加入到基础货币行列时。则可能使得基础货币虚拟化。 电子货币的发展减少了流通中的现金,在银行准备金总额不变的情况 下.基础货币将呈下降趋势。其次,关于法定存款储备对于央行发行的货币。各国对于金融机 构的存款准备都有具体的法律规定。对于电子货币余额是否要求一定 比例的法定准备。目前存在较大争议。大多数国家对电子货币余额无 准备金要求.但也有一些国家,如日本,则要求发行者缴纳相当于其 发行的电子货币余额的50%的准备金。但总的来看,电子货币有减少 法定准备的趋势。因此这将会减少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也会导致 基础货币的减少。伴随着电子货币的广泛应用及快速发展,传统

8、的货币层次划分逐 渐模糊,因此,将货币供给总量再作为中央银行调控的中介目标,就 很不合适。在当前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基础上.逐步强化利 率在货币政策中的地位,最终实现中介目标由货币供应量到利率的转 变。同时,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增加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在 保证中国人民银行对利率有一定控制权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将存款利 率全国统一的做法改为只规定上限,在这个限度内由市场决定利率。 对于贷款利率,可制定基准利率和最大浮动幅度,由各地区根据当地 金融情况决定浮动幅度的大小。2、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2.1法定存款准备金我们首先考察一下存款准备率的变动是如何改变货币乘数的,再 加入电子货

9、币变量,考察货币乘数的变动情况。假设金融机构各项存 款总量为D.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为R.流通中的现 金为C.则货币供给量Ms=C+D,基础货币B=R+C。因此,我们可C+1DRC + D D据此得出货币乘数公式,货币乘数以m表示:Ms C + Dm =B R + C其中,C/D为现金比率,R/D为法定准备金率。从公式中可以看出, 乘数m大小由这两个因子决定。现金比率C/D稳定时,中央银行就 可通过变动法定准备金率R/D控制货币乘数m,进而决定社会货币 总量。这是法定准备金率之所以能成为影响较大的货币政策工具的重 要原因。但在电子货币大规模流通的情况下,模糊了现金与存款的货币层 次

10、,而法定准备金率的征收范围是遵循货币层次划分的,现金并不在 法定准备金率的征收范围之内。如果设电子货币余额为E,则新的货 币供应量则是:Ms=C+E+D,其中C,D分别表示带入电子货币因素 之后的现金与存款余额。所以新的货币乘数公式变成:错误!未定义 书签。C+Em= c+D+E =R+CR C+ D D其中,R和C是引入电子货币后的准备金余额和现金余额。2.1.1假设电子货币代替的是存款,艮P C=C,E+D D大致相 等,货币供给量Ms并无明显变化。我们看到,虽然商业银行资产负 债表中的规模没有发生变化,但他的负债结构式变化的。普通存款减 少,而目前不在法定准备金缴存范围之内的存款代替电子

11、货币增加, 这就造成存款准备金实际缴存率的下降。m也就变大了。2.1.2假设电子货币代替的是现金,则R/D和R/D是相等的,而 且D=D,C=C+E,可以看到,实际变化的是现金比率C/D。由于 C小于C,结果是货币乘数m被提升了由于电子货币部分代替存款和现金,造成存款准备金实际缴存率 的下降和现金比率的不稳定,货币乘数将不可避免的而变大。而且当 客户利用电子货币在现金与储蓄、活期与定期之间快速转换时,中央 银行对其随机行为无法预测,这就意味着电子货币条件下货币乘数变 动的随机性增强,中央银行预测货币乘数的变化量更加困难,而通过 基础货币控制货币供给量的难度也增大。由于到目前为止.许多国家并没有

12、对电子货币的发行征收存款准 备金或类似的准备金,或仅对部分电子货币发行征收准备金,款准备 金或类似的准备金,或仅对部分电子货币发行征收准备金,准备金是 无息的.银行交纳存款准备金就意味着机会成本和融资成本的增加。 如果电子货币规避交纳准备金。替代了应提存准备金的存款.以及银 行减少对清算头寸的需求,就将破坏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作用机理(即 央行通过增加或减少法定存款准备金来收缩或扩张银行货币创造的 能力),从而降低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作用。2.2再贴现再贴现产生的基础是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不足.因此再贴现率政策 是一种被动的货币政策工具.其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商业银行的资金需 求。但在电子货币条件下。资金的

13、流动性不足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一 方面.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发行电子货币来解决暂时性的资金短缺:另 一方面,由于货币与资本之间转化变得相当容易.如果商业银行申请 再贴现的成本较高.它完全可以通过迅速出售债券等其他途径解决资 金不足的问题。再贴现率政策效用的强弱完全取决于金融机构对再贴 现的依赖程度。电子货币的出现.使得金融机构对再贴现的依赖大幅 减弱.再贴现政策对调整货币供给的作用也会降低。2.3公开市场业务首先,在电子货币大规模流通的环境下.银行利率的变动将变得 十分敏感.货币资金将随着利率的变动迅速转移。追逐更高收益的状 态.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时间被大大缩短.对货币供给的调节更为迅 速。其次.金

14、融创新强化了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力.使得金融机构在 补充流动性资产或进行资产组合调整中日益依赖公开市场操作.并积 极参与市场买卖.这在客观上配合了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金融 市场创新和工具创新吸引了各微观经济主体对各种经济信息、动态和 金融市场行情的关注.有利于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发布明确的 信息.也有利于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微调。作为“银行的银行”和“国家的银行”,中央银行通过各种职能 来影响货币供应量、银行信用规模、超额准备金、利率等中介指标, 实施货币政策,实现其对金融领域乃至整个宏观经济领域的调节。电子货币取代通货将缩减央行的资产负债规模,使央行不能及时地进行 大规模的货币吞

15、吐操作,减弱了其公开市场操作的时效性和灵活性, 加大了操作的难度;一部分需要准备金的储蓄被电子货币所代替,使 得银行中的存款准备金的比率下降,削弱了央行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实 施;央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金融机构向其借款的成本, 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其它经济变量,而贴现行为的主动权本身就掌 握在商业银行手中,现在它们通过增发电子货币规避再贴现率工具的 制度约束,甚至会使再贴现率的调节作用失效。相比较而言,电子货 币取代通货,加大了央行维持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难度,甚至可能导致 其丧失维持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能力。3、对策及建议电子货币的使用明显影响了货币发行、货币供给、货币流通与金 融体系,央行应

16、充分考虑到这种变化,选择恰当的政策工具,使货币 政策更好地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目标。3.1严格规范电子货币的发行及使用,加强监管随着电子货币流通数量的不断扩大,其持有者、可接受人群的不 断增加,对金融体系、生产与消费、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越来越 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统一规范电子货币的发行与流通,建立电子 货币的发行资格认证制度,对发行电子货币的名称、流通范围、流通 方式等进行规范和合理的资格认证,把电子货币发行中的私人化性质 及其个性化特征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中,加强对电子货币发行 市场的管理,保障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3.2建立适合国情的货币政策调控模式,把电子货币设立权数纳 入其中根据电子货币与实际的经济社会发展对比状况,在政策模型中对 权数进行微调。电子货币主要以智能卡形式的支付卡和数字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