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名医录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622688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代名医录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宋代名医录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宋代名医录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宋代名医录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宋代名医录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代名医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代名医录(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宋代名医录宋代名医录一、许胤宗许胤宗,一作引宗,约生于南朝梁年夜同二年(536), 卒于唐武德九年(626),享年九十余岁。许氏乃常州义兴(今 江苏宜兴)人,曾事南朝陈,初为新蔡王外兵参军、义兴太 守;陈亡后入仕隋,历尚药奉御,唐武德元年(618)授散 骑侍郎。许氏以医术有名,能干脉诊,用药矫捷变通,不拘一法。 公元六世纪中,他曾用药物薰蒸法为陈国柳太后治病,时太 后病风不能言,口噤不能服药,他以黄芪防风汤置于床下, 薰蒸令药气如烟雾,入病人腠理而见效,当晚太后能言,胤 宗是以授义兴太守。许氏诊病问疾,正视评脉,以根究病原,主张病药相称, 不宜杂药乱投,唯须单用一味,直攻病所。生平诊脉用药,

2、独具特色。二、甄权甄权,约生于南朝梁年夜同七年(541),卒于唐贞不美 观十七年(643)许州扶沟(今河南扶沟)人,因母病,与 弟甄立言,精究医术,专习方书,遂为名医。甄权于针灸术 造诣尤深,兼通药治。生平行医,活人众多:隋开皇初(581) 曾为秘书省正字,后称病告退。甄权通颐养之术,提出弃旧 容新可使肺气清肃,是健身延年的有效要领;并主张饮食不 必甘美。贞不美观十七年(643)唐太宗李世平易近亲临其 家,访以药性及摄生之道。授其朝散大夫,并赐寿杖衣物。 昔时寿终。甄氏生平著述颇多,绘有明堂人形图一卷;撰有针 经钞三卷、针方、脉诀赋各一卷,药性论四卷。 这些著作均已亡佚,其部分内容可见于备急千

3、金要方、千 金翼方、外台机密等著作,对后裔有必然影响。三、甄立言甄立言,甄权之弟,生于南朝梁年夜同十一年(545), 卒于唐贞不美观年间(627649)。唐武德年间(618626) 升太常丞,与兄甄权同以医术享誉当时。立言医术娴熟,能 干本草,善治寄生虫病。著有本草音义七卷、本草药 性三卷、本草集录二卷、古今录验方五十卷,均己 散佚,部分佚文尚可在千金要方和外台机密中见到 他的古今录验方如外台机密所引进“消渴小 便至甜”是我国有类糖尿病的最早记实。四、孙思邈孙思邈,世称孙真人,后裔尊之为药王,唐京兆华原(今 陕西耀县)孙家塬人。约生于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卒于 唐高

4、宗水淳元年(682),享年 101 岁(关于孙思邈的生年说 法很多,首要有三种,一样寻常较公认的是生于隋开皇元年 (581)之说:还有生于是西魏帝太统七年月日(541);另 有生于染天得篮十四年(515)之说,这里取公认的说法)。孙氏少时体弱多病,从青年期间就勤苦以医为业,吃苦 研习岐黄之术。成年往后,他曾隐居在太白山(今陕西境内) 从事医学及炼丹勾当。永徽三年(652)著成备急千金要 方三十卷。咸亨四年(673 年)曾肩负认真尚药局承务郎 上元元年(674)即称病辞归。永淳元年(682),著成千 金翼方三十卷。同年孙思邈弃世,遗命薄葬。子名行,天 授中(690692)曾任风图侍郎,孙名溥,曾

5、为萧县(今安 徽萧县)县丞。孙思邈历经隋唐两代,是一位常识汜博、医术精深的医 家。他诊病治疗,不拘古法,兼采众家之长,用药不受本草 经书限定,按照临床必要,验方、单方通用,所用丹方,矫 捷多变,疗效显着。他对平易近间医疗经历极为正视,通俗 不辞辛勤地驰驱风尘,不远千里访询,为得一方一法,不惜 千金,以求真传。他不只精于内科,而且兼擅外科、妇科、 小儿科、五官科、眼科,并对养生、食疗、针灸、防备、炼 丹等都有研究,同时具有宏壮空阔的药物学常识和精深的针 灸妙技。孙氏生平以济世活酬报己任,对病人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和恻隐心,他提出“年夜医稿诚”,要求年夜夫 对妙技要精,对病人

6、要诚。他以为年夜夫在临症时应,当真 认真,不得问其贵贱贫富,一样看待;治疗中要精心赴救、 不得自炫其能,企图名利(见备急千金要方。序例。御 医精诚,人平易近卫生出版社 1955 年影宋本)。这也恰是他 身材力行,躬身实践的写照。他曾亲身治疗照顾护士麻风病 人达六百余人,他的尊贵医德足为百世师范。孙思邈积八十余年医学经历,著成备急千金要方和 千金翼方,较周全地总结了自上古至唐代的医疗经历和 药物学常识,厚实了我国医学内容。他的医学思惟和学术成 绩首要回响反映在:成长了张仲景的伤寒论学说,并集唐过 去医方之年夜成。诊断学上把对疾病的了解进步到一个新水 平,治疗学上创用了新的医疗妙技;药物学上,正视

7、隧道药 材以及药物的种植征求、炮制和贮藏;在妇幼保健方面,夸 大妇幼设立专科的意义,为小儿、妇产成立专科创设了前提; 在针灸方面绘制彩色三人明堂图,创孔穴主对法,倡导阿是 穴及同身寸法,对针灸成长有促进浸染,并且,厚实了养发 展寿理论,讲究卫生,拦截服石。孙氏的著作,除上述外,史志见载的颇多,年夜多已散 佚无存。首要有:千金摄生方一卷、千金髓方等 18 种,另外,现尚存世之眼科专著银海轻微乃托名孙氏之 著。孙思邈在中国医学史上有崇高职位地方,受到历代人平 易近的热爱和拥戴。他死后,人平易近为他修庙立碑,直至 今天他的老家陕西耀县孙家塬另有孙氏祠堂,内有孙氏泥 像。耀县药王山有药王庙、拜真台、洗

8、药池、太玄洞等孙氏 勾当遗迹。五、张宝藏张宝藏,字澹,唐栎阳(今陕西临潼)人,约糊口于公 元六世纪。唐贞不美观年间(627649),宝藏年已七十, 任金吾长,时太京李世平易近患气痢,诸医屡治无效,于是 下诏征医方,宝藏曾患此疾,服乳煎毕拨方而愈,他具疏此 方以。太宗服药后,痢即康复。宝藏是以授三品文官为鸿胪 卿,是我国医学史上官爵最高者。六、崔知悌崔知悌,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约生于隋,年夜 业十一年(615),座于唐垂拱元年(685),享年 70 岁,崔 氏出身宦族,历任洛州(今河南)司马、度支郎中、户部员 外郎,唐高宗时升殿中少监,后任中书侍郎,唐咸亨中( 670 674)为尚书右丞。

9、调露元年( 679)官至户部尚书。崔氏素好岐黄之术,于政事之暇,喜从事医疗勾当。善 于针灸,临床诊治,审病制方颇多新意,其著述以骨蒸病 灸方最为有名,被收入外台机密名为“灸骨蒸 法图”,即世传崔丞相灸法。他的著述、文献可考的 首要有纂要方十卷、骨蒸病灸方一卷、产图一卷, 均已亡佚,可于外台机密中见其或许。还有崔知悌集 五卷,律例二卷。七、张文仲 张文仲,约生于唐。武德三年,(620),卒于唐。圣历 三年(700 年)。唐御洛州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武则天光 宅元年(684)为侍太医、后至尚药奉御。文仲通医理,尤 功风与气之研究。他以为风有一百二十四种,气有八十种, 若不

10、能区分,会耽延病机而致衰亡;治疗气病与风疾,医药 虽然概略塞责不异,然而人道各异。脚气、头风、上气,常 须服药一直,别的则隋病情策动,姑且治之。患平易近风之 人,春末夏初及秋暮时节,要得通泄、即可不患重症,(旧 唐书。张文仲传第 141,卷 191,中华书局 1975 年月日初版, 时武则天令其集当时名医合营编撰平易近风诸方,并诏麟台 监王方庆监其修撰。文仲撰四季常服及轻重年夜小诸方十八 首,以表奏上。另撰随身备急方三卷和法象论一卷, 均佚。外台机密中可见其部分内容。八、韦讯韦讯,道号慈藏,约生于唐贞不美观十八年(644),卒 于开元二十九年(741)。唐京兆府(今陕西关中)人,曾为 羽士,精

11、医术,则天时(684690)为侍太医,与当时名医 张文仲、李虔纵齐名,曾奉诏与张文仲为苏良嗣诊疾。中宗 景龙年间(707710)任光禄卿,掌御伙食,时年已古稀, 不久告老旋里。他施药济人,巡医于平易近间,常带一条黑 犬随行。玄宗重其术,召其入官,擢官不受,回归家园,世 仰为药王。玄宗赐号药王,死后配祀药王庙。九、王焘王焘,约生于唐总章三年(670),卒于天宝十四年(755), (今陕西县)人,其曾祖父王珪为太宗朝宰相。祖父祟基, 父茂时,王焘为次子,其兄光年夜,司勋郎中。焘有二子, 宗子遂,曾为年夜理寺卿,次子遘,曾为姑苏刺史。王焘年少多病,年长快乐喜好医术,其母疾病弥年,有 感于不明医者,不

12、得为孝子,遂勤苦学医,八世纪初他曾任 职于弘文馆(唐代国家藏书处)长达二十余载,在此时期, 他博览古代医学文献数千卷。凡所览阅之书,均遂条采摘记 录,堆集了年夜量资料。天宝年间(742755)他因故被贬 至房陵(今属湖北),后出守年夜宁。正值当地疾病风行, 王氏取所录经方,亲施方药,疾者多解围治,遂勤苦编撰一 部医方年夜全。于天宝十一年( 752)著成外台机密四 十卷传世。他的另一部著作名台要略十卷,为外台机 密之简本,惜已亡佚无存。十、鉴真 鉴真,俗姓淳于,唐代佛学各人,生于唐垂拱四年, (688),卒于广德二年(764)。鉴真祖籍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幼时家景贫寒,长 安元年(701)1

13、4 岁时,随父在扬州年夜云寺(后改名去兴 寺)削发,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他从道岸禅师受菩萨戒。 景龙初年(708)随师到洛阳、长安,屡从名师受教。开元 元年(713)回到扬州时,他已成为对佛学具有较深造诣的 高僧,任扬州年夜明寺主持。唐开元二十一年(733)日本遣僧人荣睿、普照随遣唐 使来我国留学,并约请高僧赴日弘法授戒。天宝元年(742) 鉴真接管日本连气儿人约请。天宝二年(743)鉴真和他的 高足祥彦、道兴等起头东渡。十年之内五次泛海,赴汤蹈火, 均未乐成。第五次东渡失踪败后,62 岁的鉴真各人双目失踪 明,他的年夜高足祥彦圆寂,约请他的日本僧人也病故了, 但他东渡洪志始终不移。唐天宝

14、十二年(753)十一月十五 日,他率高足 40 余人第六次动身渡海,同年在日本萨秋妻 屋浦(今九州南部鹿儿岛年夜字秋月浦)登岸,经太宰府、 年夜阪等地,于次年入日本都城平城京(今天本奈良),受 到日本朝野僧俗的昌年夜迎接。鉴真是我国第一位到日本开创佛教律宗的各人。当时日 本天色皇、皇后、皇太子和其余高级官员都接管了鉴真的三 师七证授戒法,皈依空门高足,唐乾元二年(759 年,今日 本天平宝字三年,鉴真在奈良效区建树招提寺,并著有戒 律三部经刻印传布,这天本印板之初步。鉴真通达医学,能干本草,他把我国中药分辩、炮制、 配方、保藏、应用等妙技带到了日本,并传授医学,激情亲 切为患者治病,至德元年(

15、756,日本天平胜宝八年),鉴真 及高足法荣治愈圣武天皇病,当时鉴真虽已双目失踪明,但 他以口尝、鼻嗅、手摸来分辩药物真伪,辨之无误,是以他 在日本医药界享有崇高的地威望,人称为汉方医药开山祖 师,日本之神农。日本医史学家富士川游在日本医学史 中指出:“日本古代名医虽多,得祀像者,仅鉴真与 田代三喜二人而已”(富士川游,日本医学史)。鉴真于唐广德二年(764 今日本天平宝字七年)蒲月六 日圆寂。葬于日本下野药师寺,立塔立方形,正面题鉴真年 夜和尚五字。日本国见在书目中,著录有“鉴上人 秘方一卷”,又作鉴真秘方,其书久佚,佚文可以 医心方中考见。十

16、一、秦鸣鹤秦鸣鹤,里籍不详,糊口于公元七世纪,曾与张文仲同 为唐高宗侍医,医术精深,针灸妙技娴熟。时高宗苦风眩, 头重眼花不能视,秦氏诊查后以为是平易近风上逆所致,砭 刺头部微出血,即可愈之。则天皇后闻而震怒,说皇帝头上, 岂可放血?此罪当斩,高宗李治以为年夜夫诊病论疾,不成 加罪,且头重眼花,不堪忍受,出血未必不佳。秦氏刺其百 会及脑刻穴,微放血而愈。则天皇后于帘内拜谢,并赐物奖 之见(旧唐书。高宗纪下第五,中华书局 1955 岁首?年月版)。十二、宇陀宁玛。元丹贡布宇陀宁玛。元丹贡布(gYu-thogrNying-maYon-tanmGon-po)公元 708 年出生于拉 萨西郊堆龙。吉纳的医学世家。他的曾祖父洛哲希宁是藏王 松赞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