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学习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8622451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相学习构建新型师生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互相学习构建新型师生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互相学习构建新型师生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互相学习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相学习构建新型师生关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德课堂师生关系的研究:(子课题)以人为本,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课题实施计划一、指导思想 我们的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 的思想理念为指导,以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贯彻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开展新课程实施中师生关系构建的实践探索,通过建构 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新型师生关系,使教师和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平等的“人”,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对话,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全面、和谐、充 分的可持续性发展,防止教育领域中的异化现象,有效地实施新课程,实现教育 和谐,落实素质教育,进一步推动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进程。二、研究原

2、则1、全面性原则:调动全体师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事例, 全方位地投入到对师生关系和谐的研究过程中来。2、民主性原则:实践研究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集思广益, 共同探索师生和谐统一的问题及对策的规律。3、实事求是原则:师生关系的和谐,既符合现代课堂教学的需要,也是教 师教学及师生正常交往的需要。各班师生应根据各自的实际,就其学习主体情况 和教师个人风格及人格魅力,采用不同的途径来研究和开发与新课程理念想适应 的师生关系的策略和方法。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研究这一课题,既要参阅和学习教育学、心理 学、人际关系学、现代课堂教学理论等理论知识,又要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 用

3、理论来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理论。5、可操作性原则:研究策略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为同类学校的教育教学 提供可具体实施的策略和方法。三、研究目标1、通过实验研究,参研人员真正更新观念,走进新课程,适应新的人才培 养模式,同时影响其余教职工均能更新教书育人观,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教 育观。2、提高研究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进而提高学校教育科 研整体水平,营造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的师资队伍。3、通过实验研究,积极探索建立与新课改精神相适应的师生关系的方法、 途径与策略。4、通过研究真正建立一种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充 分体现教师角色和行为的根本转变,积极营造多元

4、化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5、通过实验,让学生的学习环境变成焕发生活活力的课堂,为学生的终身 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发展潜能和创新能力,深入实施新课程理念, 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四、研究内容1、小学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2、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3、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师生对话、交流与合作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研 究。4、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师生关系研究。5、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研究。五、研究步骤本课题研究计划分三个阶段完成,时间跨度为 2011年9 至2012 年 1 月。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9)(1)、成立研究组织

5、机构,准备开题。(2)、进行理论研究,为课题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以科学的理论 指导实践。(3)、论证课题的可行性,制订实验研究方案。(4)、对教师进行科研动员,进行教育理论学习和方案讨论。2、第二阶段:实施起始阶段(2011.102011.11)(1)、开题论证(2)、设计问卷调查,形成调查报告。(3)、加强师资培训,定期理论学习,开展教学实践,讨论实践成效。(4)、加强主研教师的交流与学习,不断提高我校教师整体科研素养。(5)、针对在科研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反复的研讨、实践,力求做到研 究成果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6)、开展校级交流会,根据交流结果,上好研究示范课。

6、3、第三阶段:实施深入阶段(2011.12)(1)、实验研究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2)、实验研究师生关系构建中如何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3)、实验研究师生关系构建中如何提高学生生命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4)、实验研究在课堂教学、班集管理以及教育教学活动中新型师生关系模式的 构建。这一阶段,边计划,边论证,边学习,边实施,边研究,边总结。每学期 在全校举行1-3 次公开课观摩活动。注意搜集有关本课题的典型案例、课堂教学 录像等资料。充分利用班班通校园网等现代教学手段,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 体地位,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提 高教育教学的效率。

7、并及时做好阶段性资料的积累总结工作,并撰写有关论文和 调查报告。4、第四阶段:总结、推广与结题阶段(2012.1)(1)、对研究成果进行全面评价。(2)、形成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报告、研究报告等)(3)、编辑研究成果论文集等。(4)、整理出一套比较切合实际的新型师生关系的教育教学模式 。六、成员分工(一)成员工作分工 王改霞老师负责课题的总设计、实施、总结; 陈慧老师负责对课题协调、督促; 王银凤老师负责本课题成果质量和宣传;中年级所有老师参与课题的研究与成果推广工作。(二)成员研究内容1、小学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2、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3、如何在班级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师生关系研究。4、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研究。5、如何在教育教学活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研究。(三)成员研究成果分工1、研究报告2、系列论文(1)小学师生关系现状调查报告(王银凤、白莲梅负责)(2)不良师生关系的成因与对策研究(王改霞 陈慧)(3)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班集体方略(马志英、王银凤)(4)基于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问题与对策研究(王改霞、白莲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