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感1000字.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62139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兰河传读后感1000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呼兰河传读后感1000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呼兰河传读后感1000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呼兰河传读后感1000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呼兰河传读后感1000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呼兰河传读后感1000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兰河传读后感1000字.doc(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呼兰河传1000字呼兰河传1000字呼兰河传1000字1 说起萧红的呼兰河传,我并不是很生疏,因为五年级下学期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篇名为我和祖父的园子的课文,这篇课文就选自呼兰河传。这两天,我怀着浓重的兴趣读完了这本名著。呼兰河传是一部以萧红的家乡呼兰河为原型的传记,生动讲述了小城呼兰河的四时风俗,我的美丽而寂寞的童年,以及小城里各式各样琐屑平凡的悲欢离合。果然是一本好书,深深打动了我。我特别喜欢萧红的文字,她的文字很有味道,虽然没有过多的雕琢,但是极其生动细腻,有一种天然活泼的美感,让人读起来感到发自内心的舒畅。呼兰河传虽说是一部小说,但我感觉更像散文,因为它没有一个贯穿全文的主角,甚至也没有跌

2、宕起伏的情节,而是将童年回忆中的那些人物、事情和风光娓娓道来,细细碎碎,渐渐悠悠。我很喜欢作者在后花园子中玩耍的那一段,让人看后感到轻松和愉快,特别看到作者给祖父的帽子上戴花时,我也和故事中的人物一样,笑出声来了。但是,总体来说,这本书里浸透出的情感并不是欢乐,而是一种对旧社会的悲伤。让我印象最深入的是小团聚媳妇的故事。她12岁就嫁到了别人家里,只因为太过活泼,不够腼腆,就遭到婆婆三番五次的毒打和酷刑。小团聚媳妇经不起折磨,身子越来越弱,最终生了一场大病,又被逼着服用各种没有根据的偏方,参加各种迷信而又残忍的治疗,在经过一系列其实毫无用途的医治后,最终分开了人世。看了这个故事,我感到的是深深的

3、同情和悲哀,小团聚媳妇就这样成为了封建迷信的牺牲品。我心中还有一股怒火,我讨厌专横跋扈的婆婆,我憎恨愚昧无知的人们。在当年的农村中,肯定不止小团聚媳妇一个人死于迷信,因为无知,不知有多少人死于非命,实在是悲哀啊!茅盾先生对呼兰河传有非常精到的评述: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想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于它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图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有挖苦,也有幽默。开场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读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这美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我很赞同茅盾先生的话,呼兰河传有着特殊的美,正如一串

4、凄婉动人的歌谣,永远回响在人们的心头。我看过网上萧红的照片,她是一位美丽的女子,就像她的文字。可惜萧红英年早逝,31岁就因病去世。这样一个天才的作家,假如安康地活到老,不知道能给我们带来多少更为精彩的作品呢!呼兰河传1000字2 “呼兰河就是这样的小城,这小城并不怎么繁华。”就是这样的小城里,有着旧光阴特有的气息,心酸的同时伴随着快乐。小说的写作是以一个孩童天真无邪的视角来回忆在小城里所发生的事。最底层人民的生活泼然纸上。即使在“严寒把大地冻裂了”的天气条件下,该卖馒头的老头子遇冰摔倒了,站起来,整好好箱子,拍拍身上的冰,继续卖馒头;拉粮食的车队仍然冒风前行,卖了粮食换了些油和布匹;上学堂的孩

5、子与家长争论着鬼神之说在那个特定的年代下,人们时时刻刻都在繁忙着,唯一的精神寄托与迷信挂钩。例如小孩在学堂里越念越坏,家长认为是吓掉了小孩的魂。如今的我们实在难以如此认为。但让我感触最多的是“小团聚媳妇”这一节。她是从小就被婆家给买下来的童养媳,等到年纪差不多(即可以干活时)就来到婆家生活。小团聚媳妇虽然个子很大,但年龄与其身高不符。小团聚媳妇因为想要回家而茶不思,饭不想,婆婆为此发怒,更有“一天打八顿,骂三场我只打了她一个多月,虽然说我打得狠了一点,可是不狠那能规矩出一个好人来。”试想一个人一天挨八顿打,甚至用沸水从头上浇下来,人昏死之后又用冷水浇醒,这样的折磨之下,原来天真烂漫的小团聚媳妇

6、过早地体验了人无知、愚昧下的苦难。读到这儿,我情不自禁地庆幸自己没有出生在那个年代,也为小团聚媳妇的悲惨命运叹惋,更为那时人们思想观念的腐朽而悲愤。尽管在那个年代很心酸,但仍有欢乐的一面。“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了天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要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充满了童趣的话语,便是文中“我”的乐园后园。在后园里有着“我”和祖父最欢乐的光阴,那样无忧无虑的生活,是“我”最深的记忆。祖父时常被顽皮的“我”捉弄,总有断断续续的笑声从后园里传出来。我与文中小主人公做过同一件事,那便是念诗。因为我外公是名老师,小时候就和他去学校。晚上总会缠着外公教我念诗,虽然不懂是什

7、么意思,还是乐此不疲的重复念。只觉得好听,重复屡次后便记下了。和文中的祖父常给小主人公美味的零食一样,外公有好吃的东西自己舍不得吃,总会拿给我,看着我吃得津津有味。写到这里,已有一个多月未回家的我,想念起自己的家,想念外公,便和外公通了 ,聊了很长时间。过后,那份想念才逐渐退却。记得曾看过一部电影,有句台词:“人生最甜蜜的快乐,都是忧伤的果实;人生最纯美的东西,都是从困难中得来的。我们要亲身经历苦难,然后才懂抚慰别人。”或许,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感触最深。如今的我们仅仅通过文字去感受,但都是浅浅的。所以,此时最好的做法便是不懊悔过每一天,让每一天都变得有意义,努力朝心里的那个方向前进,去书写自己

8、的传记。呼兰河传1000字3 萧红先生,民国四大才女之一,一生充满传奇,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不断_。最近,我有幸拜读了先生的呼兰河传,这本书写于战火纷飞的1940年。1942年,日军攻陷_,因病住于_医院的先生也寂寞地分开了人世,这本书成为了先生最后的著作。这本书,是一篇优美的叙事诗、更是一串凄婉的歌谣!作者以细腻的手笔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真实、无奈的故事。通过一个不谙世事的儿童眼中的世界,向我们展示了作者童年的难忘经历。其中,有快乐的、有悲伤的,更多的是对那个丑陋封建社会的批判、揭露。在这个封建社会的大舞台上,生活着一个个悠然自乐、自怨自艾的可怜虫,有二伯、老厨子、老胡一家子、周围的闲人们书

9、中最慈祥的人非祖父莫属了,祖父是作者唯一的伴侣。无忧无虑的后花园中,与祖父尽情玩耍,缠着祖父讲唐诗、故事祖父是和蔼的,他的眼睛笑盈盈的,充满童趣,像个孩子;祖父是通情达理的,在大家纷纷议论小团聚媳妇的不是时,他说小媳妇是个好孩子祖父虽默默无闻,却不断鼓励着作者积极的一生。小团聚媳妇太凄惨了!她是一个“笑呵呵”、安康活泼的小女孩。可她太小了,才12岁的孩子,就分开了自己的父母,成了婆婆的儿媳妇。天真、大方、率性的她,无意识地违犯了封建传统习惯而思索而生活。在周围人们的闲言碎语下,愚昧的婆婆为了“规矩出一个好人来”,从她一进家门就开场,打了她一个月。婆婆亲口对别人讲,一天打八顿、骂三场;有时,吊梁

10、上,皮带抽,打昏后用凉水浇醒;用烧红的烙铁烙脚心把一个好好的人折磨病后,不给她看大夫,却听信周围的人,到处找偏方、请大仙、跳大神就是这么一群人,一次次的从精神上、从身体上疯狂地折磨着团聚媳妇,却口口声声的说是为了她好。最终,活活的把她害死了,周围留下了一群“热心”的、冷漠的看客这一切,该有多大的深仇大恨,才能干的出来啊?这是一件多么凄惨的事啊!这是一群多么冷酷、愚昧的“好人”啊!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殊不知,这些婆婆们,同样也是“照着几千年封建传统习惯而生活”的牺牲品!可以想象,这些屈从于封建迷信思想的人,都会为自己的愚蠢、顽固而付出代价!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说过:翻开封建历史书,每页上都写着

11、“仁义道德”,却是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透过这本书,我清楚看到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狰狞面目,正张着血盆大口,吞噬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想想萧红先生生活的年代,看看如今,我为自己生活在这个繁荣文明的新社会感到荣耀与荣幸!我们要倍加珍惜如今的美妙生活,努力学习,积极乐观地建立新时代的文明!呼兰河传1000字4 不喜张爱玲,大抵她因她那睨睥红尘的姿态。不喜冰心,因为总觉她才具不够。杨绛先生,倒是很我脾胃,文字清丽又不失灵动。至于萧红啊,我只晓得,她是个纤细敏感的女子,人生欢乐不多,颇为命苦。今日这才拾起她的绝笔之作呼兰河传,读罢,更觉其人生荒凉悲苦。这部带着自传性质的小说,她开篇就写,“严冬封锁了

12、大地的时候,大地那么满地裂着口。”我蹙了蹙眉,寻思这下笔是不是有点过猛。读到那杀人杀物的大水坑,摇了摇头,这呼兰河这城,可关了一群单纯至自私的怪物。读至“那里边的人都是天黑了睡觉,天亮了就起来工作。一年四季,春暖花开,秋雨,冬雪,也不过是随着季节穿起棉衣来,脱下单衣地过着。”我又为这小城添增了四字“荒凉”与“平实”。我开场惶恐起来,我的人生轨迹不也如此吗?我的岁月岂不是这样被磋磨掉的吗?“大先生”鲁迅称萧红的文字是有“灵气的”。我初读并不以为然,总想她的文字过于随意,天真,干净,譬如她在章回一遍遍写“我的家很荒凉”,可不像孩童的喃喃自语?但只要仔细咂摸,就深感她文字哪里是天真,简直“老道”得可

13、怕。譬如“生了就任其自然地长去;长大就长大,长不大也就算了。老,老了也没关系。这有什么方法,谁老谁活该。死挖个坑把人埋了。埋了以后,那活着的仍旧得回家照旧地过着日子。”萧红的文字,看起来真是素净天真,但正是这份“天真”,让笔下人物更显荒谬冷漠与张力十足。胡家二媳妇折磨童养媳,她道,“有几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让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几回人在气头上还管得这个那个,因此我用烧红过的烙铁烙过她的脚心。”她以为自己是为她着想,以为自己面慈心善,这种天真的残酷是不是更显得可怕可恨?至于那冷眼旁观、落井下石,却还标榜自己仁慈的人们,可不就应了鲁迅先生所谓的“吃人”吗?萧红漂泊无定写童年,写得哪里有

14、只是童年?萧红的童年,不见得有多欢喜,父亲暴虐,母亲寡淡,只要一个呵疼她的祖父。但有什么关系,毕竟有这么一个人温暖着她。所以,她笔下如同死城的呼兰河,有了亮堂的色彩,“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鸟就像上了天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于是,童年,祖父,后园,成为她人生少有的明媚色彩。当年萧红满心欢喜地对萧军讲:“三郎,我并不是残忍。我只是喜欢看你立起来又坐下,坐下又立起,这期间,正有说不出的风月。”及至她在书中写“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三十一年悲苦如浮萍的人生,在她心里,终沉淀成“平静的荒

15、凉”。呼兰河传1000字5 当我看呼兰河传之前,总是听读过的同学们说这本书无聊。但是,当我开场读它以后,我才发现,并非是那么回事。好象城南旧事这本书,都是讲童年往事,都是作者自己爱的地方,而它们的不同点,也许就只有地点不同、人物不同而已吧。就因为这点,我一看便觉得非常喜欢,其实,我认为作者萧红的童年挺快乐的,至少比如今的我们要快乐的多。萧红她小时候可以在大院子里呆着,可以和外公玩,而我们呢?如今除了家里有钱的人,谁家还有那么大的院子?谁的家长还可以陪孩子玩呢?听别人说,呼兰河传这本书是要表达作者幼年时的孤独。可是当我读完后,并不觉得她的童年有多孤独呀!虽然也有许多让人悲伤的事,但是平日,也就是

16、没有特殊情况的时候,作者是多么的快乐啊!悲伤过去了,接下来的不就是快乐吗?我成认,萧红小时候,并不常和同龄的小孩子玩,但是,她有天天陪在她身边的外公,天天让她逗弄的大黄狗,这不就够了吗?反过来再想想,天天我们又在玩什么呢?手机、电脑和那些无用的电子产品也许萧红她自认为很孤独,但是,我真的认为她是幸福的。虽然刚刚开场读这本书的时候,确实觉得她有点儿孤独,但是越往后读,就越觉得其实并不是这样。她终究是否孤独,我也不知道,我只是推测而已吧!这就是我一开场的想法。这种想法一直伴着我,直到我读到尾声。“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如今埋着我的祖父。”这是尾声的第一句话,读起来怪怪的,给人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那句“埋着我的祖父”令我心里极不愉快,而连我自己也弄不懂是怎么回事。于是,就又简单地重新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