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环境法的可持续发展原则论文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620286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环境法的可持续发展原则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论环境法的可持续发展原则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论环境法的可持续发展原则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论环境法的可持续发展原则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论环境法的可持续发展原则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论环境法的可持续发展原则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环境法的可持续发展原则论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论环境法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摘要可持续发展是本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广泛讨论而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历来是世界各个国家在经济活动中的一个建设重点。然而由于各种方面的原因,环境保护的建设与发展出现了很多不利现象,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阻碍,严重地影响了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正常发展,影响了子孙后代的应有的生存、生产的权利,导致了人类生存、生产的环境质量逐渐走向危机时代,造成了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穷竭,严重地影响了人类正常的生产活动。因而,在现阶段,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积极倡导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了当今人类的一个重要的社会主题。【关键字

2、】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 环境法;In this paper:At present, the population,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world attention. The rapid growth of world population, the excessiv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caused the global shortage of resources, envi

3、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deterioration. In the balance of global at the same time, successive catastrophic natural disasters. Warn humans of fact that if continue to destroy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will be to humans bring great disaster, the disaster not only affect us now, is about our f

4、uture. Therefore,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an important objective of social, economic and other aspects hav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ey 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vironment law 一 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概述(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频发不断,生态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5、,“环境危机”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制约经济发展和影响社会稳定的直接因素时,人类终于开始认真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对以高投入、高消耗为手段,以高速度、高发展为途径,以高消费、高享受为目的的传统发展方式显露出来的对环境的高污染和高破坏,以牺牲环境求取发展的种种弊端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传统的发展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必须另辟蹊径。1980年3月5日,联合国向全世界发出呼吁:“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持续发展。” 刘东辉:从“增长的极限”到“持续发展”,载北京大学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编:可持续发展之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33页。1981

6、年,美国世界观察所所长布朗(Brown)的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Building a Sustainable Society)一书的问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1983年11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任主席。成员有科学、教育、经济、社会及政治方面的22位代表,其中14人来自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的马世俊教授。 参见中国21世纪议程中心编: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北京,海洋出版社,1994,118页。联合国要求该组织以“持续发展”为基本纲领,制订“全球的变革日程” 刘东辉:从“增长的极限”到“持续发展”,载北京大学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编:可持续发展之路,北

7、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33页。1987年,该委员会把研究长达4年、经过充分论证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提交给联合国大会,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对“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与此定义相近的还有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定义:“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1989年“联合国环境发展会议”(UNEP)专门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战略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认为可持

8、续发展的定义和战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1) 走向国家和国际平等;(2) 要有一种支援性的国际经济环境;(3) 维护、合理使用并提高自然资源基础;(4) 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和考虑。总之,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三)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意义 1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崭新的发展观、发展哲学和伦理观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5年10月2829日在圣保罗举行的听证会上,戴勒塔奇认为:“我们必须首先找到一种新的将任何自然界的关系放在首位的伦理观。” 世界环境与发

9、展委员会著,王之佳、柯金良等译:我们共同的未来,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87页。共产党人杂志主编弗罗洛夫在1986年12月8日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召开的公众听证会上的发言指出:“人类正处于其发展新阶段的临界点。我们不仅应担促进我们的物质、科学和技术基础,而且,更重要的是,促进人类心理上新的价值和人道主义愿望的形成,因为知识和仁慈是永恒的真理,它构成了人性的基础。我们需要新的社会、道德、科学和生态概念,这些概念应由今世和后代人的新的生活条件所决定。”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著,王之佳、柯金良等译:我们共同的未来,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647页。从发展的意义上说,可持续发展是

10、人类认识和发展战略的一个重大转折,因为究其根本,可持续发展是正确回答人类前途和命运的理论,是追求实现一个生命永驻的世界的理论。 张坤民主笔,可持续发展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26页。2 可持续发展是富民强国、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在我国基本国情的条件下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在发展中注意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能源、优化产业结构,就可以做到投资少、消耗能源少而经济环境效益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一个关系到能否顺利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政治问题,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是振兴中华民族的迫切需要,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最佳选择和唯一途径。3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从总体上讲,可持续

11、发展战略在全球的实施,将逐步促使建设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崭新社会,包括促进建立一个以环境正义和环境公平为旗帜的民主的政治制度,一个以环境资源权利体系为基础的良性循环的环境资源市场,一个以环境道德为基础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环关系(即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4 可持续发展是国际社会可以共同接受的发展模式,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是解决各国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矛盾并进行合作的最佳选择。5 可持续发展对包括环境资源法学和环境资源法制建设在内的法学理论和法制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是推动包括环境资源法学和环境资源法制建设在内的法学理论和法制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机制。原国家

12、环境保护局局长张坤民教授在其主笔的可持续发展论中指出:“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的法制建设是一场深刻的变革。” 张坤民主笔:可持续发展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25页。可持续发展这一新的生产方式将成为规定和制约法律发展的物质基础,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法律的重要目标,可持续发展将成为包括环境资源法在内的有关法律的一项重要指导原则。 二 可持续发展原则对环境保护法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定,促使中国的环境保护战略和污染控制战略发生变革,从而推动我国的环境法发生变化和发展,环境污染防治立法有了新的发展。 李启家在中国污染防治法的新发展一文中认为,90年代中期,受联合国环

13、境与发展大会的强烈影响,我国环境法出现了第二次立法高潮,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定是影响和促进中国环境法发展出现这次高潮的基本主要因素之一。李启家:中国污染防治法的新发展,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环境法学研讨会(1996年11月1420日)论文在继续加快制定新的环境法律、法规的同时,开始对现行环境法律法规进行整理、修改和完善。1995年、2000年修改的大气污染防治法,1995年制定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6年修改的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制定的环境噪声污染环境污染防治法,1999年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修改其他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如制定建设工程环境管理条例、废弃物进口环境保护管理暂行规定等

14、;进行新的环境污染防治立法工作,如核环境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的起草工作。2000年4月修订、9月1日起施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法都已明确地将“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其立法的目的性规定。 环境法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使几乎所有的现行的环境污染防治法律制度都有改进或创新。环境污染防治法律制度更加重视并发展了预防为主的原则,从单项污染物的点源控制转变为区域综合防治,从重浓度控制与总量控制相结合,从以污染物的末端治理为重点转变为对生产全过程实行控制,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建立和促进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需要的环境管理制度,建立环境保护新秩序和有效的综合决策机制、协调管

15、理机制、公民参与机制、市场手段和经济刺激机制、环境污染防治建设投入机制、保障支持机制、法律实施机制等。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推动力已有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限期治理制度等环境污染法律制度的改进,还促进了环境许可证制度、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环境标志制度、清洁生产制度、“黑名单”制度、达标排放制度等新的环境污染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律制度正处在一个系统化根本性变革时期。 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应在可持续发展观念指导下进行改革、创新和完善,从法律原则、制度的基本原理、指导思想、战略思想到其功能、内容、实施机制、程序等进行全面改造,

16、构建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环境法律制度及其体系。(一) 加强环境污染总体控制 主要包括整体控制和重点控制。环境是由各个环境区域和各种环境因素而形成的整体。各个环境区域和各种环境因素不是独立存在的,其中任何一部分都是环境整体的一部分,并且与其他环境区域和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而应对其进行综合考虑,实施整体、综合环境保护和管理。 重点控制包括:(1)对重点污染物的控制,工业污染仍是控制重点;(2)对重点污染源的控制,对生产和排放污染物数量多的企业实行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3) 对重点行业重点污染工艺的控制;(4)对重点地区的控制,主要是污染严重区域、环境敏感区域、特别保护区域的控制。(二) 加强环境污染预防的法律制度 除应建立和完善综合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