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爱莲说》教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862024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9.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爱莲说》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爱莲说》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爱莲说》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爱莲说》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爱莲说》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爱莲说》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爱莲说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说”的特点。2、反复诵读,背诵课文。3、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过程与方法1、能够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义以及用法。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教学重点读背课文,理解内容,正确把握莲的高洁品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教学难点托物言志和衬托手法教学课时::一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的教学录音带,与课文有关的图片与资料,辅助教学的小黑板。2.学生准备:课前阅读课文,认读课文中的生字,利用工具书解释课文中不理

2、解的词语,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初步翻译全文,做到能够顺畅地朗读课文。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及“说”这一文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见过莲花吗?欣赏课本一幅莲花插图,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学生吟诵诗句:有唐代诗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古往今来,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将莲作为描写的对象。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那

3、是为了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莲花是高洁的象征,它出淤泥而不染,清洁无瑕,故而中国人民喜欢以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作为激励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铬,而这一名句就出自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二、题解并简介作者“说”是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周敦颐,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

4、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黄庭坚称其为“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他曾亲自率领属下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因爱莲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著名的爱莲说。三、走进文本,感知课文1、播放视频朗读2、朗读指导:注意听准字音,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本文前一段介绍,介绍当用陈述语调读,后一段议论,其中有判断,有感叹,要注意前后语调使用的区别。)扫清生字词yfnyzhudlinxiyyxin颐蕃淤泥濯洗涤清涟亵玩逸噫鲜掌握一些文言词句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5、。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亵:亲近而不庄重。鲜:少的意思。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宜乎众矣:当然人很多了。3,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小结: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大家回忆一下电影和电视上看到的古人是怎样读书的?(回答后总结)是的,古人读书很有韵味,自得其乐的读,一般语气都比较舒缓。我们读古文虽然不需要摇头晃脑,但可以吸取些有益的读书经验,可以读得更舒缓一些。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先要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把握作者感情地基础上去读。4、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参照注释,疏通文意并翻译课文。重点讲学生难懂的两个文言句式:(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句型

6、为“,也”可译为“,是”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前文“何陋之有”也与此相同参考译文: 水中、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惟独喜爱莲花,它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越显清芬;笔直洁净地立着,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人,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钟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

7、,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钟爱,人当然就很多了! 5、积累运用(1). 根据课文,解释下列词语.蕃:多 濯:洗涤 亭亭:耸立的样子亵玩:玩弄 鲜:少 宜:应当(2 ). 请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惟独喜爱莲花,它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B.莲,花之君子者也莲是花中的君子C.牡丹之爱,宜乎众也对于牡丹的钟爱,人当然就很多了!四、品读课文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找出课文中直接描写莲花句子.1、描写莲花生长环境的句子是哪些?2、哪些句子是从体态香气方面来写的?3、哪些语句表现了莲花的风度?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风度气质

8、: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4、作者爱莲,不仅因为喜爱它的外形,更是因为它是一种人的化身,联系第二段看,是哪种人的化身?两者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从“莲,花之君子”中可看出莲是的化身5、莲和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呢?莲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君子高洁、不随世俗质朴、不媚俗通达正直卓然独立美名远扬正直不苟清高、令人敬重五、合作探究1、本文主要是写作者爱莲,为什么要谈到菊花和牡丹?从文中找出写菊与牡丹的句子。2.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写他独爱菊对写莲有何作用呢? 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符合陶

9、渊明的处世态度 正面衬托莲的形象3、文中以菊来正面衬托莲的形象,为什么还要写到牡丹?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世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的。六、课堂小结1、课文中作者列出了哪几种花?2、这三种花分别有哪些人喜欢?3、这三种花的象征意义?4、本文运用什么写作方法?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菊 陶 不苟时俗 隐居避世牡丹 世人 趋炎附势 追逐富贵莲 予 身居浊世 洁身自好课文写作手法托

10、物言志、衬托。莲花主要象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的节操, 菊花象征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做正面衬托。牡丹象征贪恋富贵的士大夫为反面衬托。通过衬托手法的运用从而更好的达到了托物言志的目的。课文用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况,表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感叹人生同道知己太少了。 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一些趋炎附势者处世态度的辛辣嘲讽。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有德者鲜惋惜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君子者无赞美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趋利者众讽刺板书设计;(见课件)七、能力训练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造句:我爱 ,因为它 。八、布置作业1、 课外查阅阅写莲的诗歌或文章,研究一下历代文人墨客对莲的态度。2、 以一种你喜爱的花草为题材,成文一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