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同步练习1 湘教版选修6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619305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同步练习1 湘教版选修6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同步练习1 湘教版选修6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同步练习1 湘教版选修6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同步练习1 湘教版选修6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同步练习1 湘教版选修6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同步练习1 湘教版选修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同步练习1 湘教版选修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测试一、选择题(共25 ,每题2分,共50分。下列各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1下列有关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是指地球周围的境况B按属性,可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等C生产力是环境因素之一D衡量一个地区的环境,通常用环境指数表示2下列选项中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 ( )A流动沙丘掩盖农田、房舍B地震导致河流改道,发生水灾C汽车直接向空气中排放含有氮氧化物的尾气D暴雨引发山洪,冲毁农田和房舍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中的生物大都受到人类的影响,因此它属于社会环境因素B科学技术也是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C太

2、阳离地球很远,它不属于环境因素D南极大陆无人居住,因此那儿不会有社会环境近些年来由于环保措施得到有效地执行,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不断缩小,预计到2050年之前,这个“臭名昭著”的巨大空洞就可以完全被“填补”一k 3。据此材料,回答46题。4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是 ( )ASO, BC02 CNOx D氟氯烃5破坏臭氧层的物质产生于 ( )A生产制冷剂过程中排放 B燃烧石油、天然气类物质排放C燃烧煤炭时排放 D火山喷发时释放6臭氧层被破坏将会导致 ( )A酸雨增加 B温室效应C水土流失 D“皮肤癌”病人增加图1-15为2001年3月6日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图,回答7lO题。7各城市空气质量相

3、比较 ( )太原优于天津,天津优于兰州 重庆优于郑州,郑州优于上海哈尔滨优于昆明,昆明优于珠海 昆明优于重庆,重庆优于兰州A B C D8按“城市一主要污染物一主要污染源”排列,与图示情况相符的是 ( )上海一可吸人颗粒物一燃煤取暖 太原一可吸人颗粒物一扬尘、燃煤取暖珠海一可吸人颗粒物一沙尘暴 重庆一S02一燃煤A B C D9冬季兰州空气污染较严重的原因有 ( )地处黄河谷地,污染物不易扩散 工业废气及居民取暖的烟尘数量较大偏北风从西伯利亚带来工业废气 长时期受低压系统控制,污染物难以扩散A B C D10减轻西北及华北地区冬季大气污染的可行措施有 ( )变分户燃煤取暖为集中供热 该季节停止

4、各类建筑施工将石油化工企业迁往南方 大力植树种草,减少裸地面积A B C D 我国决定在部分城市倡导推广使用乙醇作为汽车燃料,替代汽油,降低汽油的消耗,从而减少石油进口量。据此回答1112题。11用乙醇代替汽油的前景广阔,其主要原因是 ( )A乙醇可以从植物中提取,是可再生资源B乙醇可以改变石油成分,提高能源利用率c汽油价格过于昂贵D我国的乙醇生产处于过剩状况12使用乙醇代替汽油,可产生的影响是 ( )A推动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 B延长了汽车的使用寿命C减轻了环境污染程度 D大大促进了酿酒工业的发展蝗虫一般繁殖于干燥裸露的土地上,因此在旱灾过后容易发生“蝗灾”。据此回答1314题。13我国历史上

5、的“蝗灾”高发地区在 ( )A长江流域 B珠江流域 C青藏高原 D北方地区14当草原发生“蝗灾”时,下列措施可取的是 ( )A喷洒大量有机磷农药,迅速毒杀蝗虫B将受害草场开垦为农田,发展种植业c短期内改变放牧品种,如“牧鸡”、“牧鸭”D利用食物链,放养蝗虫的天敌青蛙在人类文明史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态度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请回答1517题。15。人类开始大规模改造自然属于人类文明的 ( )A采猎文明 B农业文明 C工业文明 D后工业文明16人类本着征服自然的雄心,却使得环境问题由少数区域蔓延到全球的时代是( )A采猎文明 B农业文明 C工业文明 D后工业文明17下列属于采猎文明时期

6、的主要人类行为是 ( )A人定胜天 B天人相关 C。恐惧依赖 D因地制宜湿地与森林、海洋被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据此回答18-20题。18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湿地的是 ( )纳木错滩涂黄河渤海稻田A B C D19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 )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 B开发成本太高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20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 )A用水增多,地表水减少 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C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湿地 D-大片湿地改

7、造为鱼塘胡锦涛同志2005年2月19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如果资源能源供应高度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据此回答2125题。21下列人类活动,体现了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是 ( )A退耕还草 B围湖造田 c。开垦草原 D伐薪烧炭22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标是 ( )增加林木产量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生态质量提高农民收入A B C D23下列行为中,人

8、与环境关系不和谐的是 ( )A废旧电池与其他垃圾一起装袋放置垃圾箱B在旅游景区多设置垃圾箱C在城市的树木上设置一些人造鸟巢D在近海区域堆放人工鱼礁24下列行为中,人与关系和谐的是 ( )讲究卫生,坚持使用一次性“卫生筷” 沟通人际关系,节日互赠贺卡节省能源,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发展公共交通,限制摩托车数量A B C D25下列行为中,人类与环境关系不和谐的是 ( )A善待自然,严禁获取 B关爱人类,尊重个人C兼顾当代,照顾子孙 D保护环境,维护生态二、综合题(共5题,共50分)26读图。1-16“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回答下列问题。(14分)(1)图中所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都较低的时

9、段是 ,AC时段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是 ,CB时段二者的关系是经济不断增长,环境污染程度较低的理想年代,是图中所示的 时段。(2)图中AC阶段的主要产业可能是 ( )A核工业 B耕作农业 C钢铁工业 D电子工业(3)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程度处于C点以后,其原因是 ( )增加环保投入工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发展迅速减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A B C D(4)在工业发展中我国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应注重的是 ( )A要减慢工业发展步伐,降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B先大力发展经济,有一定资金积累后,再加大环保投入,治理污染C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减小环境污染程度D我国目前环境质量较好,无须采取治理环境的措

10、施27图1-17是“车速与NOx排放量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9分)(1)从图中可看出,当汽车的平均时速小于35千米时,汽车尾气中NOx的排放量和车速的关系成 比。(2)城市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除汽车外,还有 和 。(3)城市大气污染物中,除Nox外,还有 、 、 和 等。(4)根据上面的分析,下列各项措施中可以减少尾气污染的是 ( )A改善道路状况,适度提高汽车行驶速度B减少汽车数量,发展其他形式交通工具C改进汽车燃烧系统,减少尾气污染成分D建立绿化隔离带,实行人车分道行驶(5)汽车尾气中的NOx排放到大气中,容易产生 和 等环境问题。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黄河以

11、其生命之水孕育了中华民族,浇灌了中华文明。但历代以来,黄河也是 一条多灾多难的河流。黄河下游易淤易决,洪水经常溃堤泛滥。因此黄河曾被称为“中国的 忧患”。近年来,黄河下游连年断流,给下游工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仅据1995年 统计,由于黄河断流给下游带来的损失就达60亿元。黄河连年断流,最终是否变为一条“内陆”河流,已成为世人关注的华北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材料二 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材料三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期一片葱茏。秦岭及其北麓在汉代被人称为“陆海”。然而,关中作为许多朝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宫室,营筑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计算。 其中主要是就近砍伐。唐代以后,渭水的流量已经明显减

12、少,航运也就不见记载。秦岭北麓的森林至今早就无影无踪了。摘自沧海神州中国历史地理谈丛(1)根据材料一,黄河的两大忧患是 和 。(2)根据材料二,黄河流域人口呈现负增长的朝代是 和 。清朝时期,人口增长最快的两个地区是 和 。黄河呈现每三年就有一次以上泛滥的朝代是 和,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导致黄河两大忧患的原因有哪些?29读图118“人类与环境”,回答下列问题。(15分)(1)人口系统通过为社会一经济子系统提供与之发生关系。(2)社会一经济子系统通过为人口子系统提供而发生联系。(3)环境要素有、等变化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反过来生态系统变化对环境要素也会产生。(4)人类活动从环境系统中获取和,通过生产、消费又向排放废弃物,而各环境要素的变化,反过来作用于系统。(5)图中“状态”指由于人类行为导致的环境质量或环境状态的变化。“压力”指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压力。“社会响应”显示社会为减轻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所采取的对策。 据此将下列内容序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括号内:工厂水污染某些物种消失某地发病率上升使用清洁能源工人(6)图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和,说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和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 2C 3B 4D 5A 6D 7B 8B 9A10D 11A 12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