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涪陵十四中马鞍校区七年级语文上册 2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619068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涪陵十四中马鞍校区七年级语文上册 2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重庆市涪陵十四中马鞍校区七年级语文上册 2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重庆市涪陵十四中马鞍校区七年级语文上册 2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重庆市涪陵十四中马鞍校区七年级语文上册 2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庆市涪陵十四中马鞍校区七年级语文上册 2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涪陵十四中马鞍校区七年级语文上册 2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无答案) 【学习目标】1、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2、领会文章中作者所阐述的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学会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面对大的困难时,要化整为零各个突破。【学习重点】1、朗读时,恰当的停顿、合适的语气和准确的情感。2、领会文中阐述的人生哲理,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的为实现理想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学习难点】1、朗读技巧的训练。2、领会文章中阐述的人生哲理。【课时】2课时【相关链接】1、本文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在65岁时回忆自己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他从小就体弱多病,在与五个小伙伴一起爬悬崖时,好不容易爬上一处岩石架,在向崖顶攀爬的过程中,作者陷入了进退两

2、难的境地,后来在父亲的鼓励下,“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终于脱险。作者将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自己人生中的宝贵财富。2、散文,是以紧凑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抒写、生动活泼的语言,把自然美、诗情美、哲理美相融合,迅速、广泛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可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它取材广泛,结构自由,表现方法多样;“神不散”指立意明确,主题鲜明而集中。第一课时【自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耸( )立 峭( )壁 凸( ) 嶙峋( )迂( )回纳罕( ) 小心翼( )翼 屡( )次2、解释下列词语耸立: 迂回:屡次: 应付:

3、凝视: 纳罕:小心翼翼:3、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爬悬崖的一共几个孩子? 有名字的有哪两个?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自疑】【自探】1、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2、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把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走”是什么意思?3、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自测】1、找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A、训诫(ji)耸立(sng)迂回(x)B、啜泣(zhu)纳罕(hn)嶙峋(ln)C、屹立(y)屡次(li)目眩(xun)D、萧瑟(s)头颅(l)小心翼翼(y)2、下列

4、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嶙峋头晕目炫颤抖B、啜泣心惊肉跳屡次C、山涯小心翼翼晕倒D、峭壁恢心丧气恐惧第二课时【自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划出你喜欢的优美词句。【自探】1、有感情地朗读“脱险”部分,由组长主持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指出这部分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想想有什么作用?(2)父亲为什么指挥“我”光迈出左脚的一小步?这时你有什么启示?(3)“你能办得到的。”“这似乎能办得到的。”“我能办得到的。”朗读这三句话时应把重音放在哪个字上?三句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后两句写出了“我”的什么变化?(4)我”在父亲的指导下仅仅是爬下了几米高的石架,为什么还说“我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2、我”的父亲急

5、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那的做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自测】1、从故事中,你可以感受到“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你用一个句子进行表述。2、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巩固提升】一、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汉字注音。耸立( ) qio( )壁 t( )出 颤抖( )晕倒( ) 迂回( ) chu( )泣 屡次( )二、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1母亲的训诫:2瘦骨嶙峋:3头晕目眩:4小心翼翼:三、根据课文内容和写作目的,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作

6、者之所以要写小时候脱险的事,是因为这件事回忆起来十分有趣,表现了童趣童乐。( )2作者之所以要写小时候脱险的事,是因为这件事中蕴含了一种生活的哲理。( )3父亲看到孩子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却不上去救,是因为怕惊吓了孩子,由此可见父亲的细心。( )4父亲看到孩子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却不上去救,是因为父亲想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受一次磨炼,增长勇气和经验。( )四、阅读并回答文后问题。“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

7、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冀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到,“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1文中写“我”下山的动词有_,其作用是_ _。2选文第一段中,父亲为什么要叮嘱孩子“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3给选文部分划分层次并归纳层意。4说说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蕴含的生活哲理。【自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