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高考生物一轮集训真题与练出高分9.32群落的结构与演替新人教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8618424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高考生物一轮集训真题与练出高分9.32群落的结构与演替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步步高高考生物一轮集训真题与练出高分9.32群落的结构与演替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步步高高考生物一轮集训真题与练出高分9.32群落的结构与演替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步步高高考生物一轮集训真题与练出高分9.32群落的结构与演替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步步高高考生物一轮集训真题与练出高分9.32群落的结构与演替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步步高高考生物一轮集训真题与练出高分9.32群落的结构与演替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高考生物一轮集训真题与练出高分9.32群落的结构与演替新人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步步高】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集训 真题与练出高分 9.32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新人教版题组一群落的结构特征1判断正误(1)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2010大纲全国,3B)()(2)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2011大纲全国,4D)()(3)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2011海南,24B)()答案(1)(2)(3)2(2012大纲全国卷,4)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答案D解析

2、森林群落中的植物因受光照条件的影响,具有垂直分层现象,A项正确。森林群落中的动物因受食物等因素影响,也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项正确。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提供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有关,C项正确。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树下光照的强弱,肯定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D项错误。3(2012福建卷,3)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处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下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答案C解析纯茶园内的物种丰富度较小,

3、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在三种茶园中最低,容易产生暴发性虫害,A项错误。据图可知,10月份的杉茶间作园的物种数量多,但并不能说明各物种在此时的种群密度最大,B项错误。据图可知,6月份时梨茶间作园的物种数最多,此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较其他生态系统的复杂,其营养结构也最为复杂,C项正确。人类对茶园除草和喷施农药等活动能减少茶园中的物种数,所以人类的活动可以对茶园的群落结构造成影响。题组二种间关系4(2012海南卷,18)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4、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B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D鱼类与藻类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答案B解析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与按蚊之间也是寄生关系。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是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鱼类以藻类为食,二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鱼类与藻类生活在同一空间,会因争夺生存空间、氧气等有限的生存条件而产生竞争。5(2012大纲全国卷,3)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A田鼠和杂草B豌豆和杂草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答案B解析存在竞争关系的生物有

5、共同的生活资源,如食物、空间等。A项中田鼠和杂草是捕食关系,错误。B项中豌豆和杂草对光、水、肥、空间等资源形成竞争,正确。C项中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错误。D项中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是寄生关系,错误。题组三群落演替及土壤动物的研究6(2012海南卷,17)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C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D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答案B解析人类的活动可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并能影响演替的速度。森林群落垂直结构比灌木群落要复杂,生活在其中的动物分层也比灌木阶段复杂(多了栖居在乔

6、木层的动物)。初生演替指的是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方,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森林阶段垂直结构层次明显,各种植物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要高。7(2012广东卷,4)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B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答案C解析任何植物或动物群落中都存在分层现象,A项错误;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为竞争关系,B项错误;土壤盐碱度不同,其中的生物种类也有差异,故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C项正确;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应将表层土

7、上的落叶轻轻拨开,将取样器来回旋转按入土中进行取样,D项错误。【组题说明】考点题号错题统计错因分析种间关系2、3、5、13群落的结构与演替1、4、6、7、8、9、10、14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1、12、151关于群落的描述,不准确的是()A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形成树林,该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沙丘上造林说明了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答案B解析任何一个群落都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2如图表示某地域中以湿度和温度为变量,

8、描绘出的两个种群能存活和增殖的范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的只是竞争关系B甲种群在该地域的分布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湿度和温度相互作用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D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答案D解析由坐标图可知,甲种群生活在相对低湿度、低温环境中,乙种群生活在相对高湿度、高温环境中,因此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3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下图中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

9、量B曲线甲、乙、丙对应的物种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答案C解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群落的总生产量增加,有机物总量增加,生物种类越来越多,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在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不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而是取代其优势地位。4某地区将天然林全部砍伐后,大量单一种植沙拉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天然林替换成沙拉杨林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B天然林

10、替换成沙拉杨林后物种丰富度增加C沙拉杨林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要高D在沙拉杨林中混种其他林木可改善该地区环境答案D解析天然林替换成沙拉杨林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替换后该地区的物种丰富度降低,抵抗力稳定性下降。5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几乎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如图1表示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在图2所示的四个营养关系图中,与其所表示的种间数量关系最相符合的是()答案D解析题图1中,甲、乙之间为捕食关系(乙捕食甲)。图2所示各选项的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A表示互利共生关系;B表示寄生关系;C中甲、乙之间为竞争关系,而丙可以是生物,也可以是非生物;D表示捕食关系。6某弃耕农田中植

11、物种类在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下列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年数物种数量植物类别14152540草本2827263034灌木0341219乔木0001423总计2830305676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B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D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答案B解析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年份的增加,植物的总数逐渐增加,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乔木的数量增加,说明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了;该表反映出了该地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7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时

12、,演替就不再进行,并形成热带雨林、温带草原、苔原或沙漠等顶级群落。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与演替之初相比,顶级群落的结构更为复杂和稳定B形成哪种顶级群落与年平均气温和降雨量等气候条件密切相关C顶级群落一旦形成,将永远保持原状D热带雨林较草原、沙漠等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高答案C解析顶级群落若受到强烈的干扰,其群落可能发生改变;由于热带雨林较草原、沙漠等群落的营养结构复杂,故其自我调节能力较高。8森林被砍伐殆尽,一段时间后该处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群落形成过程中先出现的生物最可能是地衣B各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C演替过程中,灌木取代草本植物的主要原因是

13、草本植物属于较低等的生物D若有人类活动,则该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能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森林被砍伐殆尽后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先出现的生物最可能是草本植物;群落中物种增多可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演替过程中,灌木比草本植物高大,更容易接受到较多的光照,因而会取代草本植物;人类活动可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的演替速度和方向进行。9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A群落中一个种群被另一个种群替代的过程叫做演替B在保留有植物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C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演替很难形成森林D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答案A解析群落演替指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

14、的过程;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所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其他均为次生演替;群落能否演替至森林阶段,主要取决于当地的气候等条件,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很难形成森林;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10以下关于群落及其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演替的结果是一定能形成森林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C大鱼吃同种小鱼是群落中的捕食关系D群落演替过程中其结构越来越复杂答案D解析群落演替的结果是由该群落所处的环境条件所决定的,故A错误。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在不断变化,其结构越来越复杂,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在变化,故B错误、D正确。捕食属于种间关系,大鱼吃小鱼为种内斗争,故C错误。11在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采集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C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