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周岁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方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618403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11周岁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3-11周岁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3-11周岁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11周岁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1周岁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方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11周岁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方案为科学规范开展3-11岁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依据XX疫苗管理法XX省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紧急使用技术方案要求,特制定本技术方案。一、免疫程序(一)目标人群:3-11岁人群。(二)免疫程序和剂量。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每次接种剂量为0.5ml,接种2剂次,间隔时间21天。当前,3-11岁受种者使用灭活新冠病毒疫苗进行接种。优先保证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与其他疫苗的接种间隔时间应大于14天。(三)接种禁忌1、已知对新冠病毒疫苗任何一种成份过敏者。2、发热、急性疾病期患者及慢性疾病急性发作者。3、严重慢性病、过敏体质者。4、严格执行疫苗说明书规定的其

2、它禁忌、注意事项等。二、组织实施(一)疫苗供应。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委托配送企业按照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2017年版)要求做好储运工作,确保疫苗的冷链安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接种单位在接收疫苗时应索取生产厂商资质、质量状况、全程冷链温度记录等相关资料,并做好接收、储运、分发等工作的记录和保存。(二)接种单位。应符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年版)要求,并做到有儿科急诊急救和经过心理援助培训的人员驻点保障、有儿童适用急救设备药品、有120急救车现场值守、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救治绿色通道。(三)接种人员培训。县级卫生健康部门要组织做好培训工作,重点突出疫苗管理、接种场所交叉感染预防、疑似预防

3、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处置、心因性反应及群体性癒症的识别和处置等。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医疗机构加强对疫苗接种的技术指导和支持。(四)疫苗使用信息记录上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加强指导辖区内指定接种单位的接种信息审核,核查数据有无错项、漏项和逻辑错误,及时删除重复个案信息,确保数据完整、准确。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接种单位应注意保存辖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数据。同时,建立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信息查询和使用制度,其他单位查询相关信息,须经同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批准。未经许可,不得向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个案信息数据。(五)规范接种服务。坚持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在实施接种前,医疗卫生人员要对监护

4、人做好告知工作,告知的内容包括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现场留观等注意事项。接种前必须由监护人、受种人、接种点签订知情告知书,为保证接种的秩序,接种时必须有监护人陪同。接种疫苗前,要认真核对受种者身份信息,以户口本或身份证为准,严格落实“三查七对一验证”,即查接种卡和接种证、查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禁忌症、查疫苗和注射器的外观及有效期;核对受种者的姓名、年龄、接种程序、接种剂量、疫苗有效期、注射部位、注射方法;请受种者的监护人检验疫苗的有效期和名称,学校(幼儿园)必须指定专人负责接种现场的留观,坚持一人一记录,严格掌握留观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有效防范安全事件发生。(六)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置。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按照疫苗管理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要求,做好疫苗接种后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和处置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