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液和十二指肠引流液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8616783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胃液和十二指肠引流液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胃液和十二指肠引流液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胃液和十二指肠引流液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胃液和十二指肠引流液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胃液和十二指肠引流液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胃液和十二指肠引流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胃液和十二指肠引流液(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参考值】空腹胃液约50ml左右。【临床意义】空腹胃液量100ml者为胃液增多。各种原因所致胃蠕动减慢、胃排空障碍、胃液分泌过多,均可 使空腹胃液量增多,如十二指肠溃疡、胃泌素瘤、胃蠕动功能减退及幽门梗阻或痉挛等。胃液量少于20ml 者为胃液减少,主要见于胃蠕动亢进症。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参考值】IgG200mg/L,IgA200mg/L为阳性,IgA50mg/L为阳性。胃癌病人胃液中IgG明显升高,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胃 液中存在抗肿瘤的抗体。而IgA也升高,这可能系肿瘤抗原刺激胃肠粘膜大量分泌所致。IgG和IgA对胃 癌诊断的阳性率分别93.6%和87%,而良性胃疾患的阳性率分别为3.

2、8%和5.5%。【胃液检查的方法学评价】胃液检验中较为重要的检验有五肽胃泌素试验,通过对胃酸BAO、MAO和PAO的分析,可从中了解胃分泌功能并对很多胃部疾病和其它疾病的辅助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除上述胃酸测定法,还有组织胺 刺激试验和无胃管胃酸测定。后者的优点是免受插胃管之痛苦,适用于癌症、肝肾功能不良等不宜插胃管 之患者而缺点假阳性可占8%左右,假阴性可占15%左右。目前正被逐渐淘汰的胃液检查有总胃酸测定、四 环素荧光试验、胃蛋白酶测定等。正在进展中的胃液检验技术有胃泌素测定(另章介绍)、内因子测定、 粘多糖电泳分析及氢离子活动度测定等。近年来由于各种内窥镜检查技术的应用,已经广泛开展了胃

3、及十二脂肠等的病理学检查,对胃及 十二指肠溃疡的诊断、胃炎的分型及胃癌的诊断比胃液的一般检查更具有权威性和可靠性。并能确定病变 的部位、大小及程度。因此使胃液的检验在临床上应用价值逐渐降低。但仍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如对某些 贫血的诊断和鉴别,就有一定的诊断意义。内因子【参考值】内因子分泌应700单位/h(VB法)。【临床意义】萎缩性胃炎内因子可降低到600单位/ h以下。此试验可以帮助鉴别伴恶性贫血胃萎缩与单纯性胃酸缺乏症。因胃萎缩病人内因子减低,而单纯 性胃酸缺乏症内因子可正常。气味【参考值】正常胃液中应无特殊气味。【临床意义】正常胃液应无特殊气味。严重的消化不良或明显的胃内潴留食物过久时,可

4、有发酵味;小肠低位 梗阻时可有粪臭味;晚期胃癌的胃液有明显恶臭味。乳酸【参考值】正常应为少量。【临床意义】正常胃液中仅含少量乳酸。胃乳酸主要是在胃游离盐酸缺乏的情况下,胃内食物被细菌分解产生。 胃癌患者,因胃液中缺乏游离酸,乳酸即可增加,同时发现大量的嗜乳酸杆菌。此外萎缩性胃炎、幽门梗 阻等疾患,乳酸试验亦可呈阳性。乳酸脱氢酶【临床意义】正常胃液中LHD主要来自胃粘膜上皮细胞的主动分泌和脱落细胞的分解释放。浅表性胃炎患者的胃液LDH比活性平均为22.717.3U/g蛋白质(比色法);萎缩性胃炎为 24.618.4U/g蛋白质,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别;胃癌患者胃液LDH比活性平均为3514.7U/g

5、蛋白质,与 胃炎之间有显著差别,故胃液LDH测定对胃癌具有鉴别诊断价值。胃癌病人胃液LDH比活性升高的原因可能是癌组织中LDH含量增高,癌细胞膜通透性增强、癌细胞的脱落与坏死、癌组织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挤压与侵犯所致。十二指肠显微镜检查【参考值】WBC:可偶见;RBC:无;细菌:无;上皮细胞:少量磷状上皮细胞;胆固醇结晶:可少许;胆红素结晶:无;寄生虫:无。【临床意义】正常各部位引流液反应偶见白细胞。在十二指肠和胆道感染时可成堆出现,甚至可布满视野,且 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在慢性炎症时,白细胞数量少,淋巴细胞多见。正常引流液中不应见红细胞。少量出现应除外插管造成粘膜损伤所致,若出现较多,则多于十二

6、指肠、肝、胆、胰等部位的出血性炎症或肿瘤等。血性标本多见于肿瘤。上皮细胞如为鳞状上皮细胞,一般无临床意义。十二指肠脱落的细胞为柱状上皮细胞,脱落后呈 圆形或卵圆形,如被胆汁染色呈淡黄色,如多见,可提示十二指肠部位炎症。胆道上皮细胞是典型的柱状 上皮细胞,多见时并伴有多量的白细胞,提示胆道部位的炎症。引流液一般不应出现结晶,而病理时出现的结晶常为胆固醇、胆红素和胆红素钙结晶。发现上述结晶并同时伴有红细胞的存在,则表示结石的可能性,如同时出现胆固醇和胆红素钙结晶时,则对胆道结 石的诊断更具有临床价值。在引流液中,尤其是“乙”液中发现吸虫卵、钩虫卵、蛔虫卵或兰氏贾弟鞭毛虫滋养体,则提示 相应的寄生虫

7、病的存在。正常时各部位尤其是“A”液之后的引流液中不应有细胞存在。如疑有细胞存在,最好将标本离心 沉淀后进行染色镜检,则检出率更高,有时可发现化脓性球菌或革兰氏阴性杆菌等。若各部位引流液均出 现同一种细菌,更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提示十二指肠或胆道系统的炎症存在。食物残渣【参考值】空腹10h以上胃液中应无食物残渣。【临床意义】空腹10小时以上的胃液仍有食物残渣,表示胃蠕动功能的减低。可见于胃扩张,胃下垂或幽门梗 阻,也可能是幽门附近的溃疡或肿瘤压迫所致。酸度【参考值】 pH1.3 1.8。【临床意义】正常胃液应为较强酸性。PH3.57.0之间为低酸。大于pH7.0时则视为无酸,常见于萎缩性胃炎、

8、 胃癌。十二指酸液大量返流时,酸度也会减少。胃蛋白酶【参考值】基础胃液胃蛋白酶分泌量为84.49.72mg酪氨酸/h,最高胃蛋白酶分泌量为190.2915.31酪氨 酸/h (Anson氏法);420208kU/L(改良李氏法)。【临床意义】胃蛋白酶原由胃底主细胞分泌,在PH1.55.0条件下,被活化成胃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为胨, 而且一部分被分解为酪氨酸、苯丙氨酸等氨基酸。胃液胃蛋白酶测定可用于鉴别神经性低酸症和胃性低酸症,当胃酸过少或缺乏时,前者胃蛋白酶 的含量有时正常而后者盐酸与胃蛋白酶同时缺乏。一般认为胃性低酸症是由于胃粘膜的重症器质性变化所 致,特别是对于恶性贫血、无酸症、无胃蛋白酶

9、分泌是诊断上的重要所见。慢性胃炎、慢性胃扩张、慢性 十二脂肠炎等胃蛋白酶的分泌常减少。一般胃酸基础分泌高的疾患,如十二指肠溃疡等,胃蛋白酶活性增高。胃显微镜检查正常胃液中应无RBC,少量WBC,少量上皮细胞,无细菌。【临床意义】红细胞在胃液中少量存在,会被胃液溶解而难以识别;如镜检发现红细胞,则表示粘膜或上消化 道出血;如多次反复查出胃液中的红细胞,则可能是胃溃疡活动期,肿瘤或其它损伤。胃粘膜有病理改变时,白细胞和粘液都会增多,如发现成堆白细胞,提示炎症明显,但应排除来 自上呼吸道及胆道的可能。正常胃液中有少量来自上消化道的鳞状上皮细胞,无意义。胃壁的上皮细胞是一种柱状上皮细胞, 正常时少见,

10、但患胃炎时可见多量存在。如发现多量的被胆汁染成黄绿色的柱状上皮细胞,可提示其可能 来自十二脂肠或胆道。正常胃液中可有少量酵母菌,如数量很多,可能是食物在胃内滞留发酵所致。晚期胃癌患者由于胃液酸度降低,乳酸增加,可有嗜乳酸杆菌(波奥氏杆菌)的生长,但只有在 发现数目较多时,才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胃液中结核杆菌检出对肺结核病人的诊断有帮助。八叠球菌,化脓性球菌的多量存在,对某些疾 病的诊断亦有一定价值。胃液中如发现癌细胞、寄生虫或虫卵,即可做为相应疾病的诊断依据。无胃管胃酸测定样品管颜色相当标准管I的颜色为正常。【临床意义】无胃管胃酸分析法可做为胃酸分析的一种过筛试验。可使患者免受插管之痛苦,尤其适

11、合胃癌及 不能插管的病人。但其结果的可靠性稍差。分析时,如发现样品管颜色介于标准管I、II之间,则表示游离酸减少;如样品管颜色较比标准 管II颜色浅,则表示无游离酸;常见于胃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及慢性萎缩性胃炎。五肽胃泌素试验【参考值】最大分泌量(MAO)男:17 23mmol/L女:10 16mmol/L高峰分泌量(PAO)219.5mmol/L【生物学变异】生理情况下,幼年及老年人的胃酸常比青壮年低,60岁以上者可无游离酸。【临床意义】五肽胃泌素为人工合成产物,具有胃泌素的全部生理活性。该试验前须先测定基础胃酸排出量(BAO),然后按6 M g/kg体重的剂量计算,肌注五肽胃泌素。注射后每

12、15分钟留一标本,共4次1小时。分别测试MAO和PAO值。十二指脂肠球部溃疡患者,PAO较正常数值显著增高,是本病的一大特征。如MAO和PAO皆高于参考值上限,亦有上消化道出血等临床症状,一般即可考虑本病。如MAO200ml/h,BAO/PAO60%,此种情况对诊断该病极 有帮助。进行性胃癌的PAO较正常低,胃内溃疡并伴有PAO明显降低者,应考虑溃疡性胃癌、特别是无酸 时,胃癌的可能性极大。除胃癌、萎缩性胃炎外,严重的恶性贫血、阿狄森氏病、西蒙氏病等,亦可使胃酸不同程度地减 低。颜色Color【参考值】空腹胃液应为无色透明。【临床意义】正常空腹胃液应为无色透明。如含有十二指肠回流的胆汁时,可呈

13、黄色或黄绿色,若大量存在时, 可提示有胆囊变或肠梗阻;含有少量新鲜血液时呈浅红色,系粘膜损伤或病理性出血;陈旧性出血可为棕 色或咖啡色,多见于胃癌。一般检查见(表7-1 )。表7-1十二指肠液一般性状D甲乙丙量(ml)10 2010 2030 60不定颜色淡黄色金黄色深褐色柠檬黄色透明度透明或微浊透明透明透明粘度较粘稠略粘稠粘稠度较大略粘稠pH(大约)7.67.06.87.4比重1.009-1.0131.026-1.0321.007-1.010【临床意义】无胆汁液排出常见总胆管梗阻,一般为胆石症、胆管蛔虫症、肿瘤引起,如仅无“乙”液排出, 可因胆囊梗阻、胆囊收缩不良或胆囊已摘除所致。在未用硫酸

14、镁之前,即已有多量的“乙”液流出,常因Oddi括约肌松弛、胆囊运动功能过强所致。 如“乙”液呈绿色或黑褐色时,多见胆道扩张合并感染。如见引流液粘稠,一般可见于胆石症等原因造成的胆囊液淤积所致;相反过多稀淡的胆汁,多见于慢性胆囊炎所致的浓缩功能低下。排出胆汁如混浊,首先应排除胃液混入胆汁中的盐类沉淀所致。如确系真性混浊,多见于十二脂肠炎症和胆道感染。如同时伴有血液(亦应排除插管时粘膜损伤所致)应考虑有急性十二指肠炎症、消化 性溃疡或肿瘤。如出现颗粒性沉淀或胆砂,则提示有胆石症的可能。隐血试验【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正常胃液中不含血液。当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炎和胃癌时,造成胃粘膜出血,此时隐血 试验呈阳性,上消化道出血及损伤,胃液隐血亦可呈阳性。口腔中的微量出血或胃管损伤胃粘膜所致微量 血液的吞咽,亦可使本试验呈阳性,应注意区别。粘液【参考值】仅可见少量粘液。【临床意义】胃液中如有大量粘液存在时。可能说明胃部有炎症变化,可见慢性胃炎时,粘液一般呈碱性。大 量存在时,可降低胃液的酸度。如粘液来自上呼吸道,则呈泡沫絮状。组织胺刺激试验【参考值】可参考五肽胃泌素试验部分。【临床意义】可参考五肽胃泌素试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