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教学设计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8615296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将相和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将相和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将相和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将相和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将相和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将相和教学设计天山第二小学 刘颖超教学目标: 1.认识七个生字,会认九个生字。正确读写“召集 商议 允诺 隆重 约定 胆怯 推辞 拒绝 能耐 诸位 和氏璧 无价之宝 理直气壮 完璧归赵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负荆请罪 同心协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重难点: 1.根据人物的言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人物特点。教具:写有重点语句的幻灯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简介历史,导入新课 1.师导言: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流传

2、千百年的动人故事。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发生在两千多年之前,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将相和。(板书课题) 2.简介背景: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最强大,想统一中国,不断向其它六国进攻。赵国紧邻秦国,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常受到秦国的侵略,文中讲的故事就发生在秦昭襄王和赵魏文王时期。二、小组检查初读成果。师导言,并出示合作要求。小组合作要求: 1.合作前热身:自己先通读一遍课文,为小组合作做准备。 2.小组长组织小组同学合作读文,方式由自己小组确定,要兼顾到组内每一位同学。 3.用本小组认为最有效的方式检查词语认读、理解情况及生字掌握情况。理解词语课借

3、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此环节一定要关注本组1号、2号同学) 需掌握的词语如下:召集 商议 允诺 隆重 约定 胆怯 推辞 拒绝 能耐 诸位 和氏璧 无价之宝 理直气壮 完璧归赵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负荆请罪 同心协力4.小组合作交流:a.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b.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请找出来,并给每个故事取个小标题。三、自主学习,质疑解惑。 师导言,并出示学习提示。 出示学习提示: 1.课文中,蔺相如是个熠熠生辉的人物,他屡次立功,你认为靠的是什么?请你默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批注自己的体会,阐述自己的看法。 2.细读课文1618自然段(负荆请罪部分)。透过文字去深入认识廉颇。勾画有关语句,批注

4、自己的体会。 3.回顾全文,你认为三个小故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可以试着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表述。 4.将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四、总结归纳。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学发归纳总结。五、课堂检测。 将相和教学设计(一)、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 )( )( )( )( )( )( ) 将 相 称 答 ( )( ) ( )( )( )( )( )( ) (二)、根据句意写词语。 ( ):比喻把东西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 ):攻城夺池,没有拿不下来的。 ( ):形容强大无比,每战必胜。 (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三)、为红体字选择正确解释。 1

5、.”直“的意思有:(1)不弯曲;(2)公正合理;(3)爽快、坦率;(4)连续不断。直立( )理直气壮( )直言( )一直( ) 2.”负“的意思有:(1)背;(2)具有;(3)遭受;(4)与”胜“相反。胜负( )负荆请罪( )负有( )负伤( ) (四)、判断正误。 1.将相不和的原因是蔺相如一升再升,位居廉颇之上。( ) 2.将相和讲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的故事。( ) 3.将相和讲的是战国时期的故事。( ) 4.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在于廉颇负荆请罪。( )五.作业。 1.抄写喜欢的词语和句子。2.带着自己初步的体会用心读课文,相信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3.有条件的同学回家在网上搜集表现“将

6、相和”内容的戏曲或录像听一听或者看一看。(对于我们深入认识人物有帮助) 第二课时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第一组词:理直气壮 大大方方 勇敢机智第二组词语: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负荆请罪听写后大屏幕出示词语,学生对照,然后自己读一读指生说发现。(第一组词写蔺相如的,第二组词语写廉颇的) 2.解析题目:“将”指谁?“相”指谁?“和”是什么意思?3.回顾文中讲到的三个几个小故事二、交流研讨,深入感受人物特点。 (一)从廉颇的话入手,激发学生研讨的兴趣。师导言:廉颇、蔺相如同为赵国的大臣,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矛盾呢?(生阐述看法)。师:廉颇当时是怎么说的?能从文中找到廉颇说的话吗?(学生汇

7、报文中语段,课件出示后指生谈体会,并揣摩廉颇说这句话时的心理,带着这种感情指生读) (二)师导言,回顾上节课自主研讨的问题,屏幕出示。师导言,进入第一个问题的汇报:谁来发表一下你的看法,你认为蔺相如屡次立功是靠一张嘴吗?靠的是什么?学生纷纷阐述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表述:我认为蔺相如屡次立功靠的是他的。围绕下列句段认识蔺相如。1.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成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看法,明确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然后自由读指生读并评价。若读不到位,教师范读,再指生读)

8、2.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决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学生体会,教师追问:“怎样体会到的?”之后读。)3.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学生分析蔺相如的“理”在哪里?之后让学生理直气壮地读出来。教师导言学生齐读,充分感受蔺相如的理直气壮,英勇无畏。)说话练习:蔺相如在这一瞬间,他可能想写什么?师导言,学生读本段。4.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

9、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学生谈体会。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入文本。)5.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理解句子,深入认识蔺相如。)(三)、研讨第二个问题。1.抓下列句子: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2.怎样看待廉颇?3.说话练习:面对蔺相如的顾全大局,廉颇会怎么说?写一写。4.用一句话评价廉颇和蔺相如。(三)、汇报第三个问题。师总结。(四)质疑解疑三、三、作业: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认真读文,分好角色,排练课本剧,准备在班会课上表演。为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使表演更到位,可以读一读原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感想。(课根据将相的高尚品质来谈感想,如果在学习、生活中同学之间都能向将相学习,以班级利益、学校利益、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那么,我们一定会把国家建设的更好,成为真正的二十一世纪的主人)(该项作业如果1号、2号同学感觉吃力可不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