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614650 上传时间:2023-12-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三化学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三化学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三化学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三化学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化学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教学目标目标知道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了解离子的概念及其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常识性介绍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目标通过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和描述以及原子和离子的比较,培养的抽象能力和逻辑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对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初步学会科学抽象的;通过对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性。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课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是在学习了第二章分子和原子的基础上进行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与原子构成。形成了原子结构理论的知识体系,本节之所以放在第三章讲述,目

2、的为了分散知识难点,使学生的空间得以充分的发挥。通过对前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前18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进一步了解元素性质与其原子结构的关系,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以及化合价的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本节课的内容抽象,学生难理解,在的学习中还会进一步讲述原子结构理论,所以本节课知识只要求学生达到了了解的水平即可。教法建议本节课文谈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体积很小,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之一,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而电子是怎样在核外空间运动的呢?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概念,是教学难点 。因为既不能套用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在体会微观粒子的运

3、动状态,又不能不以宏观物体的运动状态为例来描述原子中核和电子的行为。否则会影响学生对核外电子分层运动的表象的形成。我们可以借助与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来描述,让学生明确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是没有固定轨道的。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是分层运动的,核外电子根据能量的差异和通常运动的区域离核的远近不同,分属于不同的电子层。介绍原子结构示意图,例如 圆圈内填入+8,表示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弧线就表示电子在核外一定距离的空间(设想是球形),弧线上的数字表示电子数。同时还要简要介绍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理解,减少死记硬背。即: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低的电子先排在离核近的电子层中,每

4、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当电子将离核最近的电子层排满后,才依次进入离核稍远的电子层。通过对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投影展示)进行对比观察,找出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核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介绍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都是8个(氮原子的最外层为2个电子),为相对稳定的结构,不易失电子,也不易得电子。所以稀有气体元素如氦,氖,氩等它们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将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他们原子结构联系到了一起。通过分析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并与具有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的稀有气体元素相比较得出,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少于

5、或等于4个,易得电子。所以,金属元素原子与非金属元素原子化学性质较活泼,易形成化合物。这样为介绍离子化合物及共价化合物做好的理论准备。在讲述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时,可借助课件的动画演示氯化钠和氯化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离子化合物及共价化合物的微观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同时,也为下一节化合价的学习,起到了桥梁作用。教学设计方案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他的原子结构密切相关。难点:对核外电子分层运动想象,表象的形成和抽象的培养。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提问:构成原子的微粒有哪几种?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有

6、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新课引入:我们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相对来说,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那么电子是怎样运动的?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又是怎样排布在核外空间的呢?视频演示:原子的构成板书: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1.核外电子排布讲述对于氢原子来说,核外只有一个电子。电子的运动状态没有固定的轨道。它在核外一定距离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是一个球形。对于多个电子的原子里。它的电子是怎样运动的呢?视频2: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结合视频2讲述: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

7、。通称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我们将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的运动区域叫做电子层。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依次向外类推,分别叫做二,三,四,五,六 初中语文,七层,即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在能量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的。中考化学复习须应该克服“望而却步”学科从入门到参加仅一年 初中化学。怎样抓住毕业前短暂的时间,做好总,提高质量,是大家关注的问题。回归教材 紧扣大纲回归教材是每年中考命题的一个突出特点。中考很多的立意源自教材,还有很多是对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实验现象等进行了精加工,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了创造和升华,渗透了新课标的理念。所以同学们在总复习时要紧扣教学大纲和教材

8、,重视双基的考查,重视对教材内容的考查。在“化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与训练”中,已经将点归纳整理成五大部分: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物质的(元素及化合物)、化学计算、化学实验和综合应用。同学们可以根据其划分的点,认真阅读教科书,理解和审视所学过的内容,加深对这些内容的认识和掌握。同学们还应举一反三地了解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同时通过各类复习题的练习达到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但切忌脱离教材片面地做难题、偏题。注重变化 善于联系有效的复习不应是简单、机械地重复所学知识,应该在复习过程中注重变化、善于联系,使学过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概括化。一半是考规律,一半是考规律中的特例。同学们在复

9、习中要注重联系和变化,有些练习题可能分散在好几章里,复习时一定要把它们挑出来,这些题就是从不同的侧面来考查某个知识点的,它们有共同相似部分,但也有不同的变化。不论什么题型都有各自的变化规律,掌握了这些变化规律对解题有很大的帮助。在解题目过程中要全面、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题。例如:在100c时,有200g 30%的硝酸钠溶液,在加入60 g物质(已知100c硝酸钠的溶解度为80g/100g水)后,溶液的百分比浓度变为多少?(1)当加入60克水后,溶液的浓度变为多少?(2)当加入60克20%的硝酸钠溶液后,溶液的浓度变为多少?(3)当加入60克硝酸钠晶体后,溶液的浓度变为多少?许多同学在做第3小题时

10、,依照惯例增加溶质60克进行计算,但没有考虑已经告诉我们溶解度为80g/100g时,应该计算加入的60克溶质能否完全溶解。如果不能溶解,则饱和溶液可以通过溶解度来计算百分比浓度。又如:要增大溶液的浓度,一般所采用的方法有:加溶质、蒸发溶剂或加入溶质质量分数大的同种溶液,但如果是盐酸溶液,就不能用蒸发溶剂法,因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又例如:有一混合气体中含有氢气(H2)、氧气(O2)、一氧化碳(CO),在密闭的容器里点燃,燃烧完成后冷却到室温,剩余的气体可能有哪几种情况?在答案里,因为条件是冷却到室温,所以肯定不存在水蒸汽,肯定有二氧化碳,可以有氧气、氢气、一氧化碳,但绝对不可能出现氧气和氢气或氧气

11、和一氧化碳同时存在,因为它们可以反应。在复习过程中要十分重视探究性试题,这是近年来出现的新题型,这类试题往往看似莫测高深,但其实落点很低,一般均可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答,同学们千万不要望而却步。初三化学铁知识点汇总1、铁的性质:银白色金属光泽 初中化学,质软,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是电和热的导体。2、铁生绣实际上是铁、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红棕色)。全世界每年因生绣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1/4。3、防止铁制品生绣的: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在铁制品的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具体操作是:在其表面刷油漆,在其表面涂油,金属制品表面镀上其它金属,通过反应使铁制品的

12、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4、黑色金属:Fe、Mn、Cr(铬) 有色金属:除前三种以外都是,如Cu、Zn、Al5、合金(混合物):是由一种金属与其它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铁的合金有:生铁和钢(混合物)生铁的含碳量在2%4.3%之间,钢的含碳量在0.03%2%之间。生铁分为白口铁、灰口铁和球墨铸铁,球墨铸铁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某些场合可以代替钢。 钢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6、炼铁的主要设备是高炉,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还原剂一氧化碳从铁的氧化物中将铁还原出来。(不能:置换)炼钢设备:转炉、电炉、平炉。 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氧气或

13、铁的氧化物把生铁中所含的过量的碳和其它杂质转变为气体和炉渣而除去。7、白口铁的用途:用于炼钢、灰口铁的用途制造化工机械和铸件。低碳钢和中碳钢用来制造机械零件,钢管。高碳钢用来制刀具、量具和模具。8、锰钢中合金元素为锰,韧性好,硬度大;不锈钢中合金元素为铬、镍,抗腐蚀性好;硅钢中合金元素为硅,导磁性好;钨钢中合金元素为钨,耐高温,硬度大。9、导电性:银铜铝,铝和锌在空气中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可阻止进一步氧化。铜生锈是铜和水、氧气、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钛耐腐蚀性好。学习初中化学实验要多动脑,多动手要学好,首先,要明确的目的。我们要认识周围的世界,需要;我们要利用自然资源制造各种物品,需要;

14、我们要改善人类生存环境,需要学习化学因为化学可以使一种物质转变成另一种物质。二期课改“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学好化学还要注意善学,要改善。多理解含义不死搬硬套有些对学习化学计算感到比较困难,有的不知道、不理解为什么这样计算,所以计算错误较多,有的甚至有点害怕计算题 初中英语。例如,化学开始碰到的计算是元素百分含量的计算,如求三氧化二铁中铁元素的百分含量,就觉得较难。究其原因,大多是对的讲解、书上的例题不理解。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Fe%=2Fe/Fe2O3,不能依葫芦画瓢、不能死搬硬套。从宏观上讲,氧化铁中铁的百分含量是铁元素质量在氧化铁质量中的百分含量;从微观上讲,氧化铁中铁元素的百分含量是

15、铁原子质量在氧化铁分子中质量的百分含量。原子、分子质量分别用相对原子质量、式量来表示,所以氧化铁中铁元素的百分含量应等于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除以氧化铁的式量再乘以百分之一百。多思考、设疑、讨论、上网解疑爱因斯坦说:“学习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在化学学习中会碰到很多问题,例如,登珠穆朗玛峰运动员要背氧气袋,为什么飞机的飞行高度高于珠峰,而乘客不必背氧气袋。又如,在100Kpa(约1个大气压)的纯氧环境中,人只能存活24小时?要存疑、要设疑。带着问题同学间进行讨论,或上网查找答案、解疑。这样既扩大了学生面,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信息的。多动手实验积累直接经验接受前人的间接经验、接受教师的经验,这种有效接受学习是必要的,但学生的直接经验的积累也是必不可少的,要多进行实验等实践活动。好多教师在积极引导、创造条件多让学生实践,特别是做一些探究性实验。例如,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实验,好多教师把教师实验改成学生实验。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细致耐心地进行观察,根据实验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在实验中发现它们的特性、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又如,溶液的重要性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很容易看到溶液反应比固体反应快得多,因而明确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溶液。除实验外,也可在课外做些有趣的、探究性的实验。如空气成分的测定,用什么装置好;用蜡烛、硫磺、碳、酒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