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临床影像学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临床影像学重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X线的特性:a穿透性b荧光效应c感光效应d电离效应。2. X射线的图像特点: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组成,是灰阶图像;图像上的白影与黑影虽然也与组织 的厚度有关但主要反映组织密度的高低:同样厚度的组织结构,密度高者,吸收的X线量多,影像在 图像上呈白影:密度低者,吸收的X线量少,图像上呈黑影。X线图像是X线束穿透某一部位的不同密 度和厚度组织结构后的总和,是该穿透路径上的各个结构影像互相叠加在一起的影像3. 超声的优点与缺点:优点:适应面广,操作简单,对人体无损伤,追踪病例重复性强,诊断准确 性咼,廉价。缺点:怕气体和骨头。4. 超声的探头的特点:频率高,穿透性差,但分辨力好;频率低,穿透
2、性好,但分辨力差。5. 超声图像特点:人体组织器官声学类型反射类型二维超声图像表现组织器官无反射型液性暗区无回声尿,胆汁,囊肿液,血液等液性物质少反射型低亮度低回声介于等无回声之间,如心,胰等实质器官多反射型咼亮度高回声介于强等回声之间,如血管壁,心瓣膜,脏 器包膜,组织纤维化全放射型极咼亮度强回声后方有声影骨骼,钙斑,结石,含气肺,含气肠等回声肝,脾,肾实质,子宫等6超生的图像类型:一维:A型,M型,D型(多普勒频谱)二维:B型,彩色多普勒血流,能量图, 组织多普勒等三维:立体四维:动态立体7. *影像学检查方法常规有哪些?答: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T),超声,磁共振(MRI)8. *骨的
3、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a骨质疏松,主要表现为骨密度降低,长骨可见骨小梁变细,减少,间 隙增宽,骨皮质出现分层变薄现象,在脊椎,椎体内结构呈纵行条纹,周围骨皮质变薄,严重时椎体 内结构消失,椎体变扁,其上下缘内凹,而椎间隙增宽呈梭形b骨质软化,表现为骨密度降低,骨小 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承重骨骼常发生各种变形,可见假骨折线c骨质破坏,表现为骨质局限性密度 降低,骨小梁稀疏消失而形成骨质缺损,其中全无骨质结构。d骨质增生硬化,表现为骨质密度增高, 伴或不伴有骨骼的增大,骨小梁增粗,增多,密集,骨皮质增厚,致密,明显者,则难分清骨皮质与 骨松质。e骨膜异常,表现为骨皮质平行排列的线状,层状或花边状f骨
4、内和软骨内钙化,表现为颗 粒状,小环或半环状的致密影g骨质坏死,表现为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9. *骨折的x线表现:骨的断裂多形成不整齐的断端,x线片上断端间呈不规则的透明线称为骨折线, 于骨皮质显示清楚整齐,在骨松质则表现为骨小梁中断,扭曲,错位。10. 骨折线特点:新鲜骨折线:清晰而利;陈旧骨折线:模糊。11. 小儿长骨发育的x线特点:a骨干,为密度均匀的致密影,外缘清楚,在骨干中部最厚越近两端 越薄b干骺端,为一横行薄层致密带影c骺不能显示d骺板,呈横行半透明带状影,居于二次骨化中心与干骺端之间。12. 骨折愈合的四个阶段:0骨折初期(1-3周)Q骨痂形成阶段(4-8周)Q骨痂愈合期(8-
5、12周) Q骨痂塑形阶段(3月-1年)13. 化脓性骨髓炎的特征:形成较大的长条状死骨片。特点:骨质破坏为主,轻度骨质增生,少量骨 膜反映。14*.简述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X线表现.答:(1)最初的7-10天内,邻近软组织胀影。(2)骨质破坏发病在 10-15天)。(3)在急性期,以骨破坏为主,但增生修复作用已开始。(4)在慢性期,骨的修复作用占优势,患骨明显增生硬化,患骨增粗,密度明显增加。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主要表现是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不同程度的骨膜增生和死骨。15.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鉴别:骨髓炎既有增生又有破坏,急性以破坏为主,慢行以增生硬化为主。16. 骨结核的X线表现:
6、1)长骨结核:骨松质中出现局限性类圆形、边缘较清楚的骨质破坏区,邻近 无明显骨质增生表现。骨膜新生骨少见,在骨质破坏趣有时可见碎屑状死骨,密度不高,边缘模糊, 称之为“泥沙状”死骨。2)脊椎结核:Q椎体骨质破坏,受重力影响可呈楔形变;Q椎间隙变窄或消失; 冷脓肿;Q脊柱后突畸形;Q死骨。17. 骨结核的诊断要点:以破坏为主而无明显增生反映的表现是骨结核的特征,与慢性骨髓炎不同。 18*.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良性恶性生长情况缓慢无转移迅速可有转移局部骨变 化呈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缘锐利, 与正常骨界限清晰,骨皮质变薄, 膨胀,保持其连续性呈侵润性骨破坏,边缘不整,病变区 与正常骨界限不清,累及
7、骨皮质,造 成不规则破坏与缺损骨膜新生骨一般无骨膜新生骨,病理骨折后 可 有少量,无Codman三角多出现不同形式的骨膜新生骨,并可 见 Conman 三角周围软组 织变化不侵及邻近组织,但可引起压迫 移位,多无软组织肿块影易侵及邻近组织,器官,形成骨外肿 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19. 骨巨细胞瘤的x线特征:多数为偏侧性,膨胀性骨破坏,骨破坏区与正常骨交界清楚但不锐利, 无硬化。长骨骨巨细胞瘤多有较典型的表现。20. 骨坏死的病理改变:1)死骨块,2)吸收带,3)新骨带。21. 化脓性关节炎的x线表现:是有急性骨髓炎转变而来的,以骨质增生修复为主,皮质增厚,髓腔 变窄甚至消失,骨膜反应,仍可见
8、骨质破坏,可见死骨,痿管。特殊类型:慢性骨脓肿Garre骨髓炎。22. 关节结核的X线表现:1)骨型关节结核:在骺、干骺端结核征象的基础上,又有关节周围软组织 肿胀、关节间隙不对称性狭窄或关节骨质破坏。2)滑膜行关节结核: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 密度增高,关节间隙正常或增宽和邻近骨质疏松,随着病情的发展,滑膜肉芽组织逐渐侵犯软骨和关 节面,首先累及承重轻、非接触面的边缘部分,造成关节面的虫蚀状骨质皮坏,破坏多在关节滑膜附 着处,不承重的关节边缘产生,关节软骨破坏较晚,关节间隙变窄较晚。23*.肺野的划分:两侧肺野分别划分为上、中、下野以及内、中、外带。横向划分分别在第2, 4肋 骨前端下
9、缘引一水平线,即将肺分为上、中、下三野;纵向划分:分别将两侧肺纵行分为三等分,即 将肺分为内、中、外三带。24*.支气管阻塞的x线表现:1)不完全阻塞(肺气肿):局限性肺气肿:肺野局部透明度增强,肺纹 理稀疏、变细。弥漫性肺气肿:0双肺野透明度增强,常出现肺泡。肺纹理增粗。胸腔压力增高系 列表现。2)完全阻塞(肺不张):Q密度增高,体积缩小。Q叶间裂向心性移位。Q胸腔压力降低系 列表现。25*.肺实变的X线特征:肺野密度增高改变:Q肺渗出、实变:云絮状、小片状、大片状密度增高影, 密度均匀,边界模糊或清楚。Q肺增殖:小点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清楚。Q纤维化:疾病愈合遗留改 变:少量时肺内不规则的索
10、条状影,粗细不一,排列紊乱;广泛时肺内大量索条状影,并且引起周围 气管改变。26. 气胸的X线表现:气胸区无肺纹理,为气体密度。少量气胸时,气胸区呈线状或带状,可见被压 缩肺的边缘,呼气时显示较清楚。大量气胸时,气胸区可占据肺野的中外带,内带为压缩的肺,呈密 度均匀的软组织影。同侧肋间隙增宽,横歌下降,纵隔向健侧移位,对侧可见代偿肺气肿。27. 支气管扩张的X线和CT表现:X线:可见肺纹理增多、环状透亮影。CT: a柱状型支气管扩张时 表现为“轨道征”“戒指征”,支气管壁增厚、管腔增宽。b曲张型支气管扩张表现为支气管官腔呈粗细 不均的增宽,壁不规则,可呈念珠状。 c 囊状型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远
11、端呈囊状膨大,成簇的囊状扩张 形成葡萄串状阴影,合并感染时,囊内可出现液平。d当粘液栓充填扩张的支气管官腔,表现为棒状或 结节状高密度阴影,类似“指状征”改变。28*.大叶性肺炎病理四期与x线表现的相互关系及症状:大叶性肺炎是肺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实质 性肺炎,青壮年常见,临床常以起病急,寒战高热,胸痛,咯锈色痰为典型特征,一般分四期:a充 血期,肺野可无异常,也可表现为病区肺纹理增强,增多,肺野透亮度轻度下降b实变期,实变范围 多于肺叶或肺段一致,实变区密度均匀一致升高,肺纹理消失但可见支气管充气像,病变区体积与正 常肺基本一致,无明显增大或缩小c灰色肝变期d 消散期,病灶部分吸收时可表现为不
12、规则的斑片状阴影,有时可与结核相混,但前者一般在数天内 全部吸收消散,少数病例也可遗留少许纤维条索影。29. 间质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气急及紫绀等。30. 肺结核的基本病理变化:渗出、增殖和变质31*.肺结核的分类: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其他肺夕卜 结核。32*.肺结核的影像表现:1) 原发性肺结核:X线:呈“哑铃”状,包括:Q原发侵润灶:肺近胸膜处原发病灶,多位于 中上肺野,呈圆形、类圆形或局限性斑片影;淋巴管炎:从原发病灶向肺门走行的不规则条索状阴 影;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表现为肺门增大或纵隔淋巴结增大,并突向肺野。2)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
13、核:又称急性粟粒型肺结核,x线表现为两肺弥漫性粟粒状阴影粟粒大 小为1-2mm,边缘清晰。粟粒影像特点主要为“三均匀”,即分布均匀,大小均匀和密度均匀。3) 侵润性肺结核的x线表现:a局限性斑片阴影b大叶性干酪性肺炎c增殖性病变d结核球e 结核性空洞f支气管播散病变g硬结钙化或索条影。33. 原发性肺癌的分型及影像学表现:1) 中央型:X线:早期胸片常无异常表现,偶尔见局限性肺气肿或阻塞性肺炎;中晚期主要表 现为肺门肿块,呈分叶状或边缘不规则形,常同时伴有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2) 周围型:x线:早期胸片常表现为肺内结节影,可有空泡征,多有分叶征或胸膜凹陷征;中 晚期主要表现为肺内球形肿块,有分
14、叶、短细毛刺及胸膜凹陷征,当肿瘤坏死经支气管引流后,可形 成厚壁偏心空洞,肿块内钙化很少见。3) 弥漫型肺癌:X线:两肺广泛分布的细小结节,可表现为大片肺炎样改变,病变呈进行发展, 有融合病灶呈肿块状,甚至发展为整个肺叶实变,在融合病灶内可见空气支气管征。34*.纵隔原发肿瘤和瘤样病变的好发部位:胸腔入口区;前纵隔:中纵隔:后纵隔。35*.纵隔原发肿瘤和瘤样病变的分布和密度:1)胸内甲状腺肿:密度较周围软组织高。2)胸腺瘤: 均匀软组织密度肿块。3)畸胎类肿瘤:均匀囊样密度。4)淋巴瘤:均匀软组织密度。5)神经源性肿 瘤:均匀软组织密度或信号强度,边缘光整。 6)囊性肿块:病变通常呈水样密度。
15、36*.脑基本病变的CT表现:1、平扫密度改变(1)高密度病灶:见于新鲜血肿、钙化和富血管性肿瘤等。(2)等密度病灶:见于某些肿瘤、血肿、血管性病变等。(3)低密度病灶:见于炎症、梗死、水肿、 囊肿、脓肿等。(4)混合密度病灶:为各种密度混合存在病灶,见于某些肿瘤、血管性病变、脓肿等。 2、增强扫描特征;(1)均匀性强化 (2)非均匀性强化 (3)环形强化 (4)无强化 3、脑结构改变; (1)占位效应 (2)脑萎缩 (3)脑积水。 4、颅骨改变: (1)颅骨本身病变 (2)颅内病变累及颅骨。37. 脑的CT检杳方法和脑断戻面结构:CT检查包括a平扫,横断面为主,头部固定,以眦耳线为基 线依次
16、向上扫描810层,层厚10mm; b增强,经静脉注入有机碘对比剂后再进行扫描。脑断层 结构包括:a桥脑层面b中脑层面c第三脑室层面d丘脑层面e侧脑室体层面f侧脑室顶部层面。38. *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膜外,颅板下见梭形或半圆形高密度灶,多位于骨折附近, 不跨越颅缝;膜下,急性期见颅板下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影,常伴有脑挫裂伤或脑内血肿,脑水 肿和占位效应明显,亚急性或慢性血肿,呈稍高,等,低或混杂密度灶。39. 腔隙性梗死;CT表现为脑深部的片状低密度区,无占位效应。40. 脑外伤分为头皮组织损伤、颅骨损伤、颅内损伤(颅内损伤:脑挫裂伤、脑内出血、脑外出血,脑外出血:硬膜外、硬膜下和蛛网膜下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