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问题根源在父母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8613700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孩子有问题根源在父母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孩子有问题根源在父母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孩子有问题根源在父母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孩子有问题根源在父母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孩子有问题根源在父母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孩子有问题根源在父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孩子有问题根源在父母(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孩子有问题,根源在父母 经过无数次失败的尝试后,很多父母会发出这么的无奈感叹:“有些孩子的问题,不是单靠教育就能处理的啊!”可是,真的是孩子有问题吗?到底问题是出在谁的身上,是孩子还是她们的父母?孩子有问题吗?4岁的洋洋被母亲牵进了咨询室,她先羞涩地打量四面,然后好奇地东张西望:“这是什么啊?为何椅子是这种形状的呢?”熟悉了环境后,她坐不住了,开始在咨询室里跑来跑去地玩耍看着活泼可爱的洋洋,咨询师不禁迷惑:这是一个健康聪慧的孩子啊!她到底是因为何心理问题而来到这里呢?只见洋洋的母亲皱起眉头,命令到:“坐坐好,别疯了!”然后,她滔滔不绝地说起来:“你看这个孩子,就是这个样子。其余孩子全部能坐得住

2、,就是她喜爱跑动,只有好看的动画片才能把她定住;其余孩子已经认识很多字了,而她现在一个还不认识,教她识字吧,她是记过忘过,最多只能记两天;其余孩子在幼稚园学到的东西全部会告诉父母,而我问她在幼稚园学了什么,却一问三不知;其余孩子见了客人会打招呼,而她历来就不;其余孩子而她是不是她有问题呢?”洋洋母亲一口气罗列出洋洋很多条“罪状”。问题父母:去不了的“比较心”洋洋的“坐不住”,其实正是一个以独特视角进行的探索和学习,所以,洋洋并没有什么问题,她是一个心智健康的孩子。真正的问题应该在于母亲的“比较心态”。母亲习惯于将洋洋和其它孩子相比,认为这么能“鞭策”洋洋,不过她忽略了自己孩子的独特征,所以,这

3、么的比较只能带给洋洋消极负面的否定。每个孩子全部是独特的。比如,就单纯的智力来说,并不是孩子认识的字越多,就代表着她的智力水平越高,因为智力是包含了言语-语言能力、逻辑-数理能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等等多个方面,因此,父母应该坚信,总有一个领域是自己的孩子擅长的。处理方法:从你做起改变说“某某孩子比你强”的语言习惯,常常反省“我是怎么做的”。寻求自己孩子的专长领域,并和孩子一起,把这些优势统计下来,贴在墙上。坚持下去,把这个统计单越写越长。孩子有问题吗?3岁的菲菲一声不响地蹲在咨询室的地上叠着纸鹤,小眼睛却一直在关注着母亲,小耳朵也在认真听着母亲和咨

4、询师的谈话。“这个孩子就是不听话,逆反太严重了,这才3岁多,以后可怎么办呢?”母亲在埋怨。“我们单独谈谈吧!”咨询师暗示母亲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作出消极评价。“没关系的,她也知道的,我们天天全部说,可她就是不听话。”母亲不认为然地继续说,“你不要她去做的事情,她偏偏去做,你让她去做的事情,她肯定不会做。像天天去幼稚园前,我们全部告诉她不要和儿童打架,她却天天打架”咨询师注意到,伴随母亲的谈话,菲菲时而流露出得意的神情,时而表现出生气她也在参加着这次“审判”。问题父母:藏不了的“暗示心”两三岁的孩子处于自我意识萌发时期,她们轻易经过逆反来确定自己,不过,菲菲的表现并不但是逆反,还含有对母亲语言暗示的

5、一个“迎合”。能够说,是母亲无意识的暗示教育塑造了菲菲,因此菲菲的问题依然能够在母亲身上找到根源。母亲要求菲菲不犯错误,这么的“殷切期望”对于一个3岁的孩子来说显然过于苛刻。更严重的问题是,母亲还“放大”了菲菲的这些错误。在母亲的眼中,菲菲的错误太多了,需要不停地督促她去更正,因此母亲的口头语就是“你不要”“你太不听话了!”。这类语言经常出现,就成了一个强化,使菲菲在潜意识中认为:“我就是一直这么犯错误的我就是这么的孩子”。于是,符合这种潜意识的行为就不停出现,这反过来又“印证”了母亲的判定,使母亲更急切地“督促”菲菲更正错误,于是亲子之间就逐步出现了这么一个消极的循环暗示。处理方法:从你做起

6、A、母亲要改变自己的语言习惯,把“你不要”转变为“假如你就会更加好”。B、多激励孩子,多给孩子尝试的机会,树立孩子的自信。C、当孩子为引发他人的关注而有意制造麻烦时,不妨“视而不见”,不予理会。D、多和孩子沟通,并经过合适的亲子游戏,使孩子的情绪能够得到发泄和表示。孩子有问题吗?月月是一个上幼稚园大班的娇小的女孩。她羞羞怯怯地牵着母亲的衣角,眼光游移在咨询室的地板上,向咨询师问好的声音微弱到几乎听不到。而母亲则热情地和咨询师打着招呼,快速地把月月抱到椅子上坐好,耐心地试着茶杯的水温,然后弯着腰端给女儿喝。母女之间的关系看来很融洽,那到底她们为何来咨询呢?月月母亲的苦恼:“我把月月送到一家收费高

7、、条件好的幼稚园,可是,快两年了,月月还是不能适应那儿的环境,经常一个人呆在角落中,不和老师、儿童说话,上课的时候也不听老师的指挥,一个人不知道在想什么。其它儿童推她打她,她也不知道还手不过在家里,只要稍微不如意,她就会哭闹不休。奶奶烧的饭菜不可口,她会立刻把碗扔在地上;父亲出差没有给她带玩具,她会在地板上哭半天;哪怕是我下班回家晚了点,她也会噘起小嘴不理会我。”“那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办呢?”咨询师问。“当然是陪着笑脸哄她了-就这么一个孩子,她假如不快乐了,那我们全家还能快乐吗?”母亲回复得很干脆。“月月自己会做什么事情呢?”咨询师直截了当地问。“什么也不会做。怀孕时我工作很忙,结果意外地早产

8、,因此月月从小身体就不好。她出生很快,我又因为工作原因要出国,就把她送到了老家,交给外婆抚养我一直很后悔,那时候我真应该在她身边照料她她身体不好,我总是害怕她生病,害怕她在幼稚园被人欺负只要她能够天天快乐,让我做什么全部能够”问题父母:放不下的“赔偿心”月月的退缩和依靠其实源于母亲的心态。对于先天体质差的孩子,母亲正确的态度是去帮助孩子增强体质,并避免给孩子不良暗示,而月月的母亲却一直怀着一个对孩子的内疚和赔偿心理,完全包办了月月的生活。一家人无条件的宽容和溺爱,使月月习惯了这种环境,甚至会感到“娇弱真好!”。所以,即使年纪在增加,月月的心理却停滞不前,她习惯于以娇弱来赢得父母的关注、老师的关注,也因为这份娇弱而体验到操控父母的威力,她不愿去适应外界多样的环境,更愿意躲在自己的“娇弱”里。因此,母亲的爱给了月月保护,却剥夺了月月成长的空间。已经6岁的月月必需要培养和提升自己的能力,这需要月月的努力,更需要母亲的努力。处理方法:从你做起A、安排丰富有趣的体育活动,来增强孩子的体质和意志。B、多激励孩子去尝试做部分事情,帮她取得宝贵的胜任感和成就感。C、卸掉心理包袱,正视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爱孩子就应该帮助孩子独立。D、当孩子发脾气时,不心软不纵容,逐步建立起家庭中的规则意识。(文/安秋玲)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