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论文:建构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实验初探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8613270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论文:建构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实验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幼儿论文:建构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实验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幼儿论文:建构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实验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幼儿论文:建构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实验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幼儿论文:建构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实验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论文:建构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实验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论文:建构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实验初探(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构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实验初探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父母对幼儿的期望值不断上升,使我国幼儿承受着越来越重的心理负担。 从目前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来看,却不尽人意。据全国22个城市的调查发现,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达12.97%,另据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对上海市3000名4-5岁的幼儿心理健康调查显示:8.8%的幼儿有不良习惯,11%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5.8%的幼儿焦虑、紧张,20%的幼儿表现多动、坐立不安,25%幼儿偏食,22%的幼儿性情古怪。因此,重视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成了我国幼儿教育改革中一个极其重要和无法回避的课题。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试行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尽管各级各类幼儿园或多或少地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但教师和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的认识模糊,因此收效甚微。我园在两年的时间里,坚持走心理健康教育特色之路,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掌握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制定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模式、教育目标和主要内容与途径,不断完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现将我们的经验介绍如下: 一、 我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模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节奏的,循序渐进的引导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只有加强幼儿园教科研力

3、量,促进幼儿健康教育特色化发展;运用重学习、创条件;重实践,健规范;抓骨干,带一片的工作思路,努力营造我园研究型教师群体队伍,才能确保研究活动的有序开展。在实验中,我们首先构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模式:1、在科研室领导下,制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包括目标,任务,步骤等。2、 委派教师进行专职学习,负责本园教师的培训与辅导工作。3、开展幼儿园心理档案的建立及价值研究、促进幼儿良好师源性心理发展的研究、幼儿一日生活中突现音乐怡情功能的研究、以培养海洋精神为目的,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等子课题研究。4、成立心理交流室,开展面向家长、教师等心理服务。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目标具体化、科研课题化、管理规范化

4、、责任指标化四个操作层面上展开。一是建立健全教科研机构,建立了园长总负责、园长助理具体负责、教科研组实施、教师操作的运行格局,形成了确保人人有任务,课题有落实的工作机制;二是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坚持开展以教研活动为形式,以课题研究为内容的科研活动;三是定期对课题进行评析、讨论,指导老师做好研究个案记录、观察记录,保证课题的研究质量;四是鼓励教师积极撰写心理健康论文,积极投稿,扩大课题研究的影响力。每位教师参与科研,密切地与自身的保教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探索、研究。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设计了心理教育活动教案50余篇,每学期每位教师向教研组开一次公开课,通过自身的探索和不断的反思,向同行展示自己的教科

5、研成果。园领导把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提高全体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作为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反复宣传和强调教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着力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同时把这项工作纳入对全体教职工的考核评比范围,设立教科研成果奖,建立起积极的导向和激励机制,以调动广大教师投身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二、 我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初步实验1、加强师资培训,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性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幼儿园整体运作机制之中。幼儿园的全部教育活动和教学方式,对幼儿的心理状态均有明显或潜在的影响。正确的教育活动和良好的教育和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产生正效应。反之,则产生负效应。教师间相互矛盾、不

6、和谐的态度与方式,使幼儿的心理发展得到不平衡的指导。幼儿园的全部教育活动和教师的教育态度与方式,应按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协调一致的教育,每一位教师都应成为心理教育的学习者与研究者。目前我们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多为第一线的教师,无论在实际工作经验和理论认识上均显薄弱。因此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抓好教师的培训。在目前幼儿园缺乏的情况下,我们建立了三级培训网络:市级机构培训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幼儿园培训一般教师,班主任培训家长。为此,我们组织课题组骨干教师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邀请市心理学研究所所长史耀芳老师来园、县教科所德育教研员张玮憬老师讲授心理学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再者教师的工作是一种

7、带有创造性、长期的、紧张的精神劳动,教师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容易形成孤独、乖僻和感情抑郁,进而会导致一些不恰当的教育行为。加之目前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不是很理想:社会转型、竞争激烈、学生难管、收入不高、负担不轻,导致许多教师的心态经常处于不平衡中。如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保健,教师的心理健康会受到损伤,对教育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子课题促进幼儿良好师源性心理发展的研究旨在研究如何减少师源性伤害,如何有效指导幼儿良好心理的发展,及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等,为培养出健康活泼、勇敢自信、充满活力、勇于挑战的新一代儿童作出我们的努力。课题主要通过组织课题成员说说自己的言行对于幼儿师源性的影响

8、(自我分析);说说自己寻找的相关资料情况,以及自己对师源性心理的了解;(师源性的定义);说说自己所了解到的一些实际例子(师源性的案例)。集体分析案例(测试)寻找师源找出能够师源性消除途径;拟订教师心理测试幼儿的测试内容。最后得出教师健康心理的几个要求,教学中有损于教学心理的几大规律;幼儿不健康的案例分析,幼儿不良的心理表现特征;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园方为配合这个课题,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演讲活动“做个快乐的幼儿园教师”,每一次全体教职工大会中发挥教师特长,举行教师才艺表演;工会、团支部组织各种娱乐活动,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放松教师心情。教研组活动通过教师的体态语、语言艺术、户外体育活动、优化幼

9、儿生活活动、创设环境等方面进行专题研讨,提高我园教师和幼儿的心理素质,并且为姐妹幼儿园提供促进幼儿良好师源性心理发展的可操作性的材料。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开展心理教育和辅导的师资是一支年轻的队伍,既缺乏心理辅导的理论知识,又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既然时代在呼唤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只能是学中干,干中学,从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能。为此,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十分重要,这是我们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发展的保证。2、建立幼儿心理档案,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终要运用一定的科学工具、手段以保障它的科学性。我们以开展幼儿园心理档案的建立及价值研究子课题研究为契

10、机,在各班建立幼儿心理健康档案,进行多元评价,以此作为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否提高,心理素质是否提高,衡量幼儿园这方面工作的重要标准。幼儿心理档案主要运用行为观察、心理测试、记录、面谈等方法,获得幼儿个体身心发展历史的和现实的资料,并且把他们积累起来对归档整理,按阶段进行分析比较,反复观察测试,了解幼儿在不同时期的心理和行为的发展变化或对某一事件发生的反应变化,解说幼儿个体在心理发展上的行为规律,以此作为对幼儿个体进行教育的依据,以求调整教育的方法和态度。这是一种全新的、科学的、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手段。研究第一阶段在教研活动中对相关教师进行有关幼儿心理知识的专题辅导,调查幼儿园已有档案使

11、用情况,对幼儿存在的普遍心理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制订心理问题分类标准,设计个案表。第二阶段进行现状记录,制订第一阶段干预目标,针对相应个体实施,观察记录实施效果,以上一阶段实施结果为依据,调整干预措施,进行观察记录。最后总结得出规律性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手段,探索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规律。幼儿心理档案的主要内容有:幼儿入园基本情况;幼儿个案记录;存在主要心理问题分析;特殊幼儿心理辅导记录。我们通过培训教师,对全班幼儿进行全方位的记录,研究中重点去发现孩子个性化的档案。小小班一位教师发现一位幼儿有多动症之嫌,找来许多研究资料,向家长分析反馈,到上海某医院检查确认是多动症。以后教师的记录均成为医生治疗的

12、第一手资料。、组织心理活动课,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在幼儿园里,我们提倡教师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的教育作用,从考虑幼儿的心理反应出发,有机的渗透于各类教育活动中。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师组织心理健康活动课,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心理活动,培养幼儿优秀品质,提高全体幼儿的心理素质。鉴于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我们认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该是预防和发展,对象应该为全体幼儿,围绕幼儿常见的一些情绪情感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强化。如:(1)社会行为问 题。包括爱发脾气、好打架、争吵、说谎、嫉妒、强欺弱、恶作剧、不能和别的儿童友好相处、有破坏行为、 偷窃等;(2)性格

13、和情绪问题。包括任性、自私、固执、 娇气、胆怯、退缩、易哭泣、懒惰、自卑、过分敏 感、过度幻想等;(3 )神经功能障碍。包括排泄机能障碍、言语障碍、睡眠障碍、强迫行为、神经紧张等; (4)不良习惯。包括吸吮手指、咬指甲、眨眼、皱额、挖鼻孔、耸肩、咬衣服、玩弄生殖器等;(5)学习上 的问题。包括注意力不易集中、反应迟钝等。在组织心理活动课中,我们要求教师做到:1来源生活,选材恰当心理健康选材要适度,力求通俗易懂的进行教育。如一次教研组活动中,由于中班幼儿惧怕黑夜,不敢一人在家的心理,教师设计活动美丽的夜晚,通过美妙的视听感受,让他们喜欢夜晚;大班幼儿经常为自己的保管能力不强,经常丢失水彩笔等学习

14、用具而苦恼,教师组织心理活动兰色的树叶,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小动物讨论问题让幼儿有感而发,共同探讨解决问题。2尊重幼儿,善于等待尊重幼儿是心理活动课的基本条件之一。教师对幼儿的尊重,会令幼儿产生安全感,从而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力。但遗憾的是,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并不能做到这一点。有的教师请一幼儿站起来回答,看幼儿不敢说,马上请他坐下,而没有给孩子等待机会。有的教师甚至对幼儿有与自己原先设计不吻合的言行进行批评、拒绝。久而久之造成幼儿胆小、在承认面前不敢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3同感表达,产生共鸣罗杰斯指出:同感是当事人的内心世界有准确以至于有如亲身体验的了解,要感受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如感受自己的一样,

15、这就是同感共鸣了。但同感不等于同情。在一次情绪体验高兴与伤心活动中,一幼儿说:“妈妈自己不高兴就打我,真伤心。”教师表示说“你真可怜”,孩子们同情的目光都转向了这名幼儿,有几个孩子偷偷在笑,这位孩子红着脸坐下了。久而久之只会伤孩子的自尊心。反之,教师若说“噢,你一定不好受,要是我的话也会很难过的”之类话语回答,幼儿回更加信任老师,老师也会有这样的想法,我再讲给老师听,激发了幼儿倾诉的愿望。4关注个体,追踪观察尽管幼儿园的心理活动课是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但在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关注个体,进行个别辅导。如在心情温度计活动中,教师要求幼儿把心情与颜色进行对应,发现有两名幼儿在不同的心

16、情后面始终选择同一种颜色,于是马上与幼儿进行交谈,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活动结束后及时与家长交流,了解幼儿的表现作进一步的关注。 4、发挥音乐怡情功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性从当前的幼儿教育现状看,教师们更注重教育教学活动为幼儿营造宽松愉悦的心理氛围,注重与孩子的互动。而对幼儿在园各个生活环节的指导相对较少,缺乏交流。幼儿多随教师的指令来执行,如教师常用的语言:“请大家小便洗手”、“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吃点心了”,而对幼儿情绪的关注显得极为被动。然而愉快积极的情绪却影响着孩子一整天的活动状态,影响着孩子生理心理的健康。科学合理的音乐介入,会给学前儿童提供更多获得积极情绪体验和情绪调节的机会。倾听音乐和唱歌,可以发展儿童的接受能力和情感反映,在某种起特殊作用的音乐帮助下,可以使儿童保持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